高考研究报告(2025)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75366
- 条形码:9787516675366 ; 978-7-5166-7536-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考研究报告(2025)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教科院等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多年精心研究成果,兼具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
高考研究报告(2025) 内容简介
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独立学术研究成果,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出版7版。鉴于市面上出现的假借“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之名误导读者、以假乱真的现象愈演愈烈,《中国高考报告》自2025版起更名为《高考研究报告》。
《高考研究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本报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聚焦高考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分析2024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
高考研究报告(2025) 目录
Ⅰ 总报告
聚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1
**节 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4
一、坚持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与情境载体串联线 ……… 5
二、服务高校人才选拔、引导高中教学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8
三、强化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培育 …………… 12
四、注重思维的可视化、过程化与规范化考查 …………………… 16
五、加强情境创设的开放性、探究性与创新性 …………………… 19
第二节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22
一、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23
二、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 26
三、“双减”政策与良好教育生态构建 …………………………… 31
四、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34
第三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39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依靠拔尖创新人才 …………………………… 39
二、“强基计划”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 40
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 …………………………… 45
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48
Ⅱ 政策篇
2024 年高考政策解读与 2025 年展望 …………………………………55
**节 2024 年高考政策解读 ………………………………………………… 58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命制试题 …………… 60
二、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领,强化高考育人功能 ………… 64
三、突出思维品质,考查关键能力,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 70
四、注重问题导向,优化情境设计,激发科学探究活力 ………… 87
五、深化考教衔接,落实课程标准,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 93
第二节 高考改革与教育理念的五重转向……………………………………… 96
一、从“知识就是力量”转向“思维就是力量” ………………… 97
二、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 …………………………… 99
三、从“感性顿悟”转向“理性规范” ………………………… 100
四、从“高分低能”转向“高分高能” ………………………… 101
五、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 ………………………… 102
第三节 2025 年高考内容改革展望 ………………………………………… 103
一、坚持内容改革四项原则,强化考试育人功能 ……………… 104
二、聚焦五大关键能力,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 107
三、考查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探究活力 …………………… 114
四、打破固化试题形式,加大跨学科设题 ……………………… 116
五、提高试题区分效度,增强差异选拔功能 …………………… 119
第四节 2020—2024 年高考改革重大政策解读 …………………………… 120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 122
二、《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124
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 125
四、《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 127
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 128
六、《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担的意见》 …………………………………………………… 129
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
工作的指导意见》 …………………………………………… 130
八、《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132
九、《“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 134
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 135
十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136
十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 138
十三、《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 140
十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 141
十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 142
十六、《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 … 142
十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 143
十八、《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 145
十九、“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 146
Ⅲ 高考实践篇
**节 语文命题理论与实践………………………………………………… 148
一、基本情况概述 ………………………………………………… 149
二、金线:紧扣核心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150
三、银线: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凸显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 …… 153
四、串联线:创设多元情境,引导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 161
五、小结:新时代推动新高考,新高考助力新时代 …………… 165
第二节 数学命题理论与实践………………………………………………… 167
一、基本情况概述 ………………………………………………… 167
二、金线:加强价值引领,发挥育人功能 ……………………… 169
三、银线:坚持学科素养导向,重点考查关键能力 …………… 170
四、串联线:创设真实情境,注重学用结合 …………………… 175
五、小结:立足课程标准,强化数学思维与关键能力培养 …… 176
第三节 英语命题理论与实践………………………………………………… 180
一、基本情况概述 ………………………………………………… 180
二、金线:落实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领 ……………………… 182
高考研究报告(2025)
三、银线: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关键能力 ……………………… 185
四、串联线:优化情境设计,强化思维品质考查 ……………… 198
五、小结: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200
第四节 物理命题理论与实践………………………………………………… 203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03
二、金线: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 206
三、银线:立足知识,考查关键能力 ……………………… 208
四、串联线:创设新颖情境,注重学以致用 …………………… 225
五、小结:加强考教衔接,考查关键能力,服务创新人才培养 … 227
第五节 化学命题理论与实践………………………………………………… 229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29
二、金线:紧扣时代主题,弘扬核心价值 ……………………… 232
三、银线:注重学用结合,考查关键能力 ……………………… 233
四、串联线:优化情境设计,重视思维品质培养 ……………… 244
五、小结: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创新人才培养 …………… 246
第六节 生物命题理论与实践………………………………………………… 248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48
二、金线: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 249
三、银线:立足知识,考查关键能力 ……………………… 254
四、串联线:精心创设情境,实现考查目的 …………………… 264
五、小结:坚持守正出新,迎接新高考改革 …………………… 267
第七节 思想政治命题理论与实践…………………………………………… 269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69
二、金线: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核心价值引领作用 …………… 270
三、银线:强化学科素养培育,聚焦关键能力考查 …………… 273
四、串联线:紧扣重大时代主题,凸显鲜活的实践情境 ……… 283
五、小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学科思维品质培养 ……… 286
第八节 历史命题理论与实践………………………………………………… 289
一、基本情况概述 ………………………………………………… 289
二、金线:加强价值引领,聚焦铸魂育人 ……………………… 292
三、银线:坚持学科素养导向,重点考查关键能力 …………… 295
四、串联线:优化情境创设,凸显学以致用 …………………… 304
五、小结:聚焦育人功能,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306
第九节 地理命题理论与实践………………………………………………… 308
一、基本情况概述 ………………………………………………… 308
二、金线: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310
三、银线:坚持学科素养导向,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 314
四、串联线:优化情境创设,注重学用结合 …………………… 331
五、小结:强化关键能力考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 333
Ⅳ 教改篇
深入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335
**节 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337
一、批判性思维:习性与技能的统一 …………………………… 338
二、批判性思维素质培养目标:技能的四大运用 ……………… 340
三、批判性思维教育途径:教学法与教师培养 ………………… 341
第二节 我国批判性思维课堂转化的问题与反思…………………………… 344
一、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误区 …………………………………… 344
二、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缺口 ……………………………………… 348
三、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边界 ……………………………………… 352
四、 批判性思维的课堂转化是“慢”的艺术 …………………… 353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 356
一、求简易,聚焦批判性思维培养要点 ………………………… 357
二、抓精粹,寻找批判性思维*佳工具 ………………………… 358
三、找结合,批判性思维在课堂自然渗透 ……………………… 361
四、探教法,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深度融合 ……………………… 363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与数学概念学习………………………………………… 366
一、基于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原理 ………… 366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应用 …………………………………… 367
三、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实践反思 …………………………… 373
第五节 批判性思维与历史研究性学习……………………………………… 374
一、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批判性思维“五步法” ………………… 374
二、历史“五步法”教学实践案例 ……………………………… 375
第六节 批判性思维与生物教学……………………………………………… 383
一、用开放式论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 384
二、利用科学史教学发展批判性思维 …………………………… 385
三、通过“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388
Ⅴ 升学篇
2024 年招生考试与录取政策 ………………………………………… 391
**节 高考报考人数、录取规模及其趋势………………………………… 394
一、2024 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 394
二、高考报名人数未来趋势 ……………………………………… 395
三、高考录取率持续上升 ………………………………………… 397
四、职业高考与高考报名人数增长 ……………………………… 397
第二节 2024 年高考招生政策稳中有变 …………………………………… 399
一、阳光招生进一步落地 ………………………………………… 400
二、新高考改革全面实施 ………………………………………… 404
三、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 ……………………………………… 406
第三节 “新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与志愿填报 ……………………………… 408
一、掌握新老高考招录模式的差别 ……………………………… 409
二、合理制定学业生涯规划 ……………………………………… 410
三、掌握志愿填报流程与方法 …………………………………… 411
Ⅵ 影响篇
高考改革、创新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 418
**节 高考、教育与人才选拔……………………………………………… 420
一、新中国成立后人才培养规模扩大 ……………………………421
二、高等教育制度不断完善………………………………………424
三、高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426
第二节 高考、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 434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 ………………………………………………434
二、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450
三、教育与产业升级………………………………………………459
四、教育与科技创新………………………………………………466
五、教育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展望………………………………469
第三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与人力资本…………………………… 471
一、引言 ……………………………………………………………472
二、文献述评和逻辑框架…………………………………………475
三、基本结果和稳健性检验 ……………………………………… 482
四、机制分析 ……………………………………………………… 490
五、进一步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期影响 ………………… 497
六、结语与政策建议 ……………………………………………… 501
第四节 高校招生均等化政策改革与生源质量提升………………………… 502
一、数据、变量与识别策略 ……………………………………… 506
二、计量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 510
三、机制检验与发现 ……………………………………………… 517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 524
第五节 高考与家庭、个人发展……………………………………………… 526
一、高考政策调整的关键举措 …………………………………… 526
二、教育与家庭决策、人的成长 ………………………………… 529
Ⅶ 评价篇
高考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 533
**节 “知识、能力、价值、素养”概念界定 …………………………… 538
第二节 “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命题始终 …………………………………… 542
一、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546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 …… 547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549
四、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552
五、坚持科学与理性,激发勇于探索与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554
第三节 “能力素养银线”成为考查重点 …………………………………… 558
一、信息获取与加工 ……………………………………………… 561
二、逻辑推理与论证 ……………………………………………… 565
三、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 ………………………………………… 571
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 576
五、语言组织与表达 ……………………………………………… 582
六、思维品质:可视化、过程化与规范化 ……………………… 585
第四节 “情境载体串联线”常考常新 ……………………………………… 589
一、重大现实问题与关键历史事件情境 ………………………… 591
二、生产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境 ……………………………… 593
三、科学探究、实验探索与科技前沿情境 ……………………… 595
四、日常生活与体美劳情境 ……………………………………… 597
五、文化传统与学科史料情境 …………………………………… 599
第五节 高考改革与教育观念转换…………………………………………… 601
一、思维就是力量 ………………………………………………… 601
二、学生主体角色确立与知识建构 ……………………………… 603
三、加强理性思维与规范思维训练 ……………………………… 604
四、走出高分低能的困局 ………………………………………… 606
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606
Ⅷ 附录
附录一 高考综合改革大事记(2014—2024)……………………………… 608
附录二 高考综合改革经典文献目录………………………………………… 621
后 记…………………………………………………………………… 625
郑重声明………………………………………………………………… 626
展开全部
高考研究报告(2025) 作者简介
徐尚昆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创新奖。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 7 部。
杨汝岱 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雅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教育与增长、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发展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 1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郝保伟 博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获 2017 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研究方向为教育改革与评价、教师发展、教育政策等。主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5 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北京市委托课题 6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出版个人专著 2 部,合著 2 部,参编 10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