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分析模式探索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分析模式探索

作者:张玮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10-01
开本: B5 页数: 29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4.7(7.4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分析模式探索 版权信息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分析模式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创建了“主体可及性”话语分析理论,进一步强化了体验哲学的语言融入度,明确了话语主体间的认知关系,提出了话语主体可及性研究的具体运作机制,以此将语境和话语要素归入话语主体层面进行整合研究,重构了语境和话语在话语分析中的类型和关系,将书面交际与口语交际的话语分析方法置于同一理论体系下加以区分,重新解析了主体的话语理解与生成过程,并对话语衔接和连贯的适用层级及其相应的衡量标准进行了重新诠释,拓展了话语分析的认知研究视野。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分析模式探索 目录

目录第1章 导论 11.1 话语研究发展简述 11.2 当前话语研究的主要理论缺陷 31.3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转向 51.4 主体可及性话语研究的目标、意义及方法 71.5 内容概览 8第2章 话语主体研究的哲学和语言学溯源 102.1 引言 102.2 话语主体研究的哲学探源 102.3 话语主体研究的语言学缘起 302.4 小结 51第3章 话语分析的主体性认知研究架构 523.1 引言 523.2 认知话语研究流派的互补性探析与“新认知主义”转向 523.3 话语构建的主体性认知研究架构 583.4 小结 65第4章 主体互动的认知语用原则与主体可及性话语分析模式 664.1 引言 664.2 主体互动的语用原则 664.3 主体互动的认知原则 684.4 基于“人际映射”与“话语交际范畴化”的主体互动研究 694.5 主体可及性话语分析模式总览 894.6 小结 95第5章 话语衔接的主体可及性分析路径研究 975.1 引言 975.2 衔接理论相关问题的反思与修正 985.3 基于SA的衔接与连贯研究定位 1025.4 DA模式下的话语衔接机制 1045.5 小结 133第6章 主体化连贯研究与主体语境的构建 1356.1 引言 1356.2 连贯主体和本体的SA界面研究 1366.3 基于SA的连贯主体化生成理据 1376.4 主体语境构建与CA连贯分析 1446.5 小结 164第7章 主体可及性作用下的话语连贯研究 1667.1 引言 1667.2 CA-1和DA协同下的“语境—话语”合成机制 1677.3 主体语境假设与“自主式”话语连贯分析 1727.4 主体语境匹配与“协作式”话语连贯分析 1767.5 主体语境转化与话语连贯分析 1907.6 小结 193第8章 主体可及性模式下的交际连贯研究 1948.1 引言 1948.2 CA-2主导的局域性交际连贯形成机制 1958.3 CA-1和CA-2共建的整体性交际连贯模式 2088.4 小结 224第9章 主体可及性视角下的交际型教学新范式探索 2269.1 引言 2269.2 教学思维理念的转变:SA模式下的教学体系新格局 2279.3 教学计划流程的优化:SA框架下的课程设计新思路 2449.4 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SA视角下的教学考核新途径 2619.5 小结 264参考文献 266后记 279图目录图2.1 主体的两种语义组合方式 34图2.2 主体的(形式主义)语义研究模式 35图2.3 布氏和乔氏的形式主义主体论构架 37图2.4 布氏和乔氏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模式对比 37图2.5 主体的功能主义语义研究维度 41图2.6 主体的语用研究维度 45图3.1 认知话语研究的总体路线图 56图3.2 语言的主体化流程图 57图3.3 话语构建的主体性认知研究总体架构略图 64图4.1 基于“管道隐喻”的话语交际模式略图 72图4.2 表层IM的工作机制 73图4.3 深层IM的总体运行模式 74图4.4 范畴论与话语研究的对应关系 80图4.5 话语范畴体的层级性特征 83图4.6 话语原型范畴图解 84图4.7 基于主体构建的话语范畴化认知模型 85图4.8 交际范畴的总体构建模式 87图4.9 交际范畴化的基本原理 88图4.10 主体可及关系的基本原理 90图4.11 话语研究的主体可及性理论分析架构 91图5.1 SA作用下的衔接与连贯生成示意图 103图5.2 话题、过程和事件的基本关系构型 120图5.3 DA模式下的“篇章衔接”与“会话衔接”对比图解 129图5.4 DA模式下的话语衔接研究体系 134图6.1 连贯主体与本体的SA界面分析框架略图 137图6.2 P和R的可及性连贯关系 138图6.3 言前语境的形成过程 154图7.1 主体语境认知成本直观图 166图7.2 主体语境认知辖域直观图 167图7.3 话语连贯分析的CA-1和DA组合机制示意图 169图7.4 主体语境和话语成分对应关系示意图 170图7.5 从P到R的主体语境转化路径示意图 191图8.1 基于CA-2的交际连贯(R→P)运作流程(会话与篇章模式通用) 197图8.2 CA-1和CA-2共建的交际连贯(P—R—P)模式 209图9.1 T和S之间的SA交际关系模式 228图9.2 基于SA的交际型教学体系架构 232图9.3 CA-1控制下的T和S“协作式”主体连贯路径图 239图9.4 CA-2作用下的T和S教学关系构架 241表目录表2.1 西方哲学的主体研究发展简表 28表2.2 主体的哲学研究与各阶段的语言研究概览 30表2.3 功能主义主要学派的语言观概览 41表2.4 主体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范式简表 49表4.1 深层IM机制的整体架构及运作类型C75表4.2 话语范畴原型的构成方式 85表5.1 话语事件衔接的构建模式 120表5.2 DA模式下的话语衔接机制(无标记状态)汇总 120表5.3 话题和过程协同下的事件衔接(句间)量化表 122表7.1 P→R的“协作式”话语连贯“衍生机制”(不含“基础模式”) 179表8.1 “自主式”交际连贯模式分类 223表9.1 基于DA的交际型教学衔接关系等级量表 233表9.2 依托SA的外语类专业核心及方向课程(语言文学方向)分类 246表9.3 SA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及考核标准体系 261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