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4.1(5.5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55719
  • 条形码:9787550455719 ; 978-7-5504-557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游业作为扶贫产业、综合产业、美丽产业、幸福产业,能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引擎作用。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可以盘活农村土地,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的很好途径之一。乡村旅游提供乡村振兴新动能。旅游开发经历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形象导向和生态导向阶段。目前,乡村旅游开发还是以资源导向为主,本书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以促进旅游业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耦合关系,在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及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开发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出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6种)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9种),以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帮助各地乡村在解决痛点、寻求创新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可持续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目录

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 11.1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历史基础 / 21.1.1 **阶段: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全面形成时期 / 21.1.2 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 / 41.1.3 第三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时期 / 51.1.4 第四阶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 / 71.2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理论渊源和文化基础 / 101.2.1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理论渊源 / 101.2.2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文化基础 / 16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 / 221.3.1 开展乡村建设运动 / 22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41.3.3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 26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 291.4.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 / 291.4.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进行再实践、 再创造 / 291.4.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问题 / 301.4.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01.4.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有力抓手 / 312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 / 332.1 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 342.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 372.2.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 中有关乡村旅游的内容 / 38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有关乡村旅游的内容 / 402.2.3 《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 中有关乡村旅游的内容 / 412.3 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 422.3.1 有助于践行乡村旅游服务理念 / 422.3.2 有助于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 422.3.3 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景观质量 / 432.3.4 有助于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 432.3.5 有助于优化乡村旅游生态环境 / 432.4 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 442.4.1 激活农村产业 / 442.4.2 促进农村居民就业 / 462.4.3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 472.4.4 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 502.4.5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513 乡村旅游资源概述 / 523.1 概念 / 523.1.1 旅游资源概念 / 523.1.2 乡村旅游资源概念 / 573.2 分类 / 603.2.1 旅游资源分类 / 603.2.2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 643.3 评价 / 693.3.1 旅游资源评价 / 693.3.2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 724 国内外乡村振兴模式分析 / 744.1 国外乡村振兴模式分析 / 754.1.1 因地制宜型———日本的造村运动 / 754.1.2 自主协同型———韩国的新村运动 / 764.1.3 循序渐进型———德国的村庄更新 / 774.1.4 精简集约型———荷兰的农地整理 / 794.1.5 生态环境型———瑞士的乡村建设 / 804.1.6 综合发展型———法国的农村改革 / 824.1.7 城乡共生型———美国的小城镇建设 / 834.1.8 伙伴协作型———加拿大的农村计划 / 844.1.9 创新技术型———新加坡的都市农业 / 854.2 国内乡村振兴模式分析 / 874.2.1 “三融合” 发展———浙江德清模式 / 874.2.2 城乡一体化———湖南浔龙河生态模式 / 884.2.3 “七化” 发展———山东寿光模式 / 894.2.4 田园综合体———河北迁西 “花乡果巷” 模式 / 904.2.5 抱团发展———辽宁盘锦模式 / 914.2.6 全产业链———四川崇州 “天府粮仓” 模式 / 924.2.7 农旅融合发展———贵州 “三变” 模式 / 934.2.8 “党建+” ———安徽岳西模式 / 944.2.9 “五位一体” 发展———河南孟津模式 / 954.3 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 964.3.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 964.3.2 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是实现农业强、 农民富的重要路径 / 974.3.3 构建 “以城带乡” 的城乡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 984.3.4 完善适度偏向农村的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 / 995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15.1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 / 1025.1.1 乡村环境 / 1025.1.2 乡村景观 / 1025.1.3 农特产品 / 1035.1.4 农耕体验 / 1035.1.5 农味 / 1035.1.6 乡土风情 / 1035.1.7 地方文化 / 1045.1.8 乡愁 / 1045.1.9 浪漫田园 / 1045.1.10 教育意义 / 1045.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55.2.1 城市依托型: 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55.2.2 景区依托型: 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55.2.3 产业依托型: 特色庄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65.2.4 历史文化依托型: 古村古镇旅游发展模式 / 1065.2.5 民俗依托型: 乡村文化活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65.2.6 创意主导型: 传统民间艺术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75.2.7 科技依托型: 现代科技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1076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 1086.1 产业融合模式 / 1096.1.1 扶贫成效 / 1096.1.2 主要做法 / 1096.2 创业就业模式 / 1116.2.1 扶贫成效 / 1116.2.2 主要做法 / 1126.3 文化传承模式 / 1146.3.1 扶贫成效 / 1146.3.2 主要做法 / 1146.4 生态保护模式 / 1166.4.1 扶贫成效 / 1166.4.2 主要做法 / 1166.5 乡村治理模式 / 1176.5.1 扶贫成效 / 1186.5.2 主要做法 / 1186.6 创新提升模式 / 1206.6.1 扶贫成效 / 1206.6.2 主要做法 / 121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 1247.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 1247.1.1 乡村旅游业是大休闲产业的组成部分 / 1257.1.2 乡村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 / 1257.1.3 乡村旅游业属于服务业 / 1267.1.4 乡村旅游经济是体验经济 / 1277.1.5 乡村旅游业促进消费搬运 / 1287.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痛点、 新思路和突破点 / 1297.2.1 乡村旅游开发痛点 / 1297.2.2 乡村旅游开发新思路 / 1307.2.3 乡村旅游开发突破点 / 1327.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案例 / 1357.3.1 以 “三瓜公社” 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 1367.3.2 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 1397.3.3 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 1427.3.4 以中郝峪村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 / 1447.3.5 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 / 1467.3.6 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 1497.3.7 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 1517.3.8 以舍烹村为代表的 “三变” 模式 / 1537.3.9 以莫干山镇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 / 154参考文献 / 157
展开全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唐建兵,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管理,主要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成都市社科界成果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主持和参与重量、省级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0余项。 万春林,博士,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师、院长助理,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就读于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主要从事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与目的地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