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8.4(8.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499259
  • 条形码:9787502499259 ; 978-7-5024-992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为七章,深入探讨了在双碳时代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在能源、能效以及低碳发展方面的紧密联系,明确了很好能效在钢铁低碳发展中的准确定位,并从多个角度切入,详细阐述了实现钢铁行业很好能效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关键问题。先后深入分析了能效理论的基础、典型工序的能效评价模型、能效数据治理体系,还探讨了先进成熟技术的运用及行业共性难题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很好能效研究的初步实践分析,展望了钢铁行业很好能效的发展前景。本书全面反映了中国在很好能效工程领域的近期新发展成果和未来趋势,为推动我国很好能效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适合钢铁冶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7章,探讨了"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业能源、能效与低碳发展的紧密联系,分析了极致能效在钢铁低碳发展当下的基本定位,并从多个角度切入阐述实现钢铁极致能效的关键问题以及需开展的基础研究。先后研究总结能效评价基础、典型工序能效评价模型、钢铁能效对标数据基础;探讨先进成熟技术应用与共性难题技术研发;通过极致能效研究初步实践总结分析,展望钢铁极致能效发展。本书较全面反映钢铁极致能效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为推动我国钢铁极致能效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适合钢铁冶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目录

1 “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与 能效 1.1 新时代中国钢铁 1.1.1 “双碳”背景 1.1.2 中国式现代化 1.1.3 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 1.2 新时代钢铁能源 1.2.1 新型能源体系 1.2.2 钢铁能源特点 1.2.3 钢铁能源低碳化 1.3 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 1.3.1 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 1.3.2 中国钢铁低碳路线图 1.3.3 钢铁低碳高能效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 钢铁能效政策与行动 2.1 发达 能效政策与行动 2.1.1 美国 2.1.2 日本 2.1.3 德国 2.2 中国能效政策与行动 2.2.1 能效政策 2.2.2 钢铁 能效行动 2.2.3 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 2.3 钢铁 能效研究 2.3.1 能效基础研究 2.3.2 能效指标管理与评价体系研究 2.3.3 能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2.3.4 能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能效评价基础研究 3.1 能效评价现状 3.2 能效基础研究 3.2.1 专业术语 3.2.2 典型工序数据边界 3.2.3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 3.3 三层多阶能效评价理论模型 3.3.1 现有技术指标 3.3.2 现有指标仍需完善 3.3.3 极限能耗概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典型工序能效评价模型 4.1 炼焦工序 4.1.1 炼焦工序功能解析 4.1.2 炼焦工序能效分析 4.1.3 炼焦工序理论极限能耗分析 4.1.4 炼焦工序能效分析结果 4.2 高炉工序 4.2.1 高炉工序功能解析 4.2.2 高炉工序能效分析 4.2.3 高炉工序理论极限能耗分析 4.2.4 高炉工序能效分析结果 4.3 转炉工序 4.3.1 转炉工序功能解析 4.3.2 转炉工序能效分析 4.3.3 转炉工序能效分析结果 4.4 电炉工序 4.4.1 电炉工序功能解析 4.4.2 电炉工序能效分析 4.4.3 电炉工序能效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钢铁能效对标数据基础 5.1 标准体系 5.1.1 术语和定义 5.1.2 基本要求 5.2 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开发 5.2.1 系统简介 5.2.2 开发目的 5.2.3 系统功能 5.3 典型工序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5.3.1 炼焦工序 5.3.2 高炉工序 5.3.3 转炉工序 5.3.4 电炉工序 5.4 数据质量诊断方法与能效评价指标群的思考 5.4.1 数据质量诊断方法 5.4.2 高炉工序评价指标群的思考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成熟技术应用与共性难题技术研发 6.1 钢铁 能效技术供给与应用 6.1.1 技术 化 6.1.2 共性技术供给失灵 6.1.3 技术推广应用与协同研发创新 6.2 成熟技术应用 6.2.1 炼焦工序 6.2.2 烧结(球团)工序 6.2.3 高炉工序 6.2.4 转炉(电炉)工序 6.2.5 轧钢工序 6.2.6 能源公辅 6.3 共性难题技术研发 6.4 节能低碳技术库迭代开发 6.4.1 技术获取 6.4.2 节能低碳技术库 6.4.3 节能低碳技术库迭代开发与垂直搜索引擎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钢铁 能效发展展望 7.1 阶段性进展 7.1.1 总体进展 7.1.2 梅山钢铁案例 7.1.3 普阳钢铁案例 7.2 发展方向 7.2.1 能效对标数据治理 7.2.2 共性难题协同研发 7.2.3 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7.2.4 各方资源合力推进 7.3 能效数据治理 7.3.1 基础现状与发展方向 7.3.2 物理能效精细化管理与数据 7.3.3 经济能效动态调度系统与数据 7.4 共性难题协同研发 7.4.1 外典型企业技术创新 7.4.2 行业协会推进协同创新 7.4.3 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 7.4.4 能效共性难题协同研发 7.5 钢铁 能效人才培养 7.5.1 产业变革人才需求 7.5.2 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7.5.3 企业低碳高能效人才培养 7.5.4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钢铁极致能效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张永杰,博士,东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宝武首席研究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等。从事钢铁冶金产业技术研发近30年,近10年专注钢铁低碳高能效产业技术开发,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项目、企业重大课题共计30余项;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的《钢铁低碳高能效共性难题技术研发与应用》等行业影响力书籍3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并获授权专利102项;获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节能协会二等奖1项;企业重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5年,为企业创造上亿元直接科研效益。在钢铁产业技术0到1,1到N领域有26年实践经验和多个国际知名的成功案例。最近获Elon Musk 基金会资助的XPrize Carbon Remove大赛学生组奖,这是从全球195支参赛队伍中选出的18支队伍,中国仅有2支队伍。 李海峰,博士,东北大学硕士生导师、特聘副研究员、芬兰奥博学术大学访问学者;先后荣获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沈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沈阳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钢铁各工序的质能分布研究及软件开发、高炉炼铁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分层布料可视化技术煤气流分布智能诊断技术热状态历史演变的智能动态监测技术)等。先后承担和参与宝钢、鞍钢、梅钢企业项目10余项课题,承担和参与纵向项目7项(省基金1项、国家面上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培育基金1项、国际项目1项),在炼铁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现场的能力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截止2023年12月,发表文章总计60余篇,其中SCI检索24篇,EI检索4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际会议4篇。参与编写《钢铁低碳高能效共性难题技术研发与应用》著作1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