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材)文学写作第二版

包邮 (教材)文学写作第二版

作者:王璐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6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教材)文学写作第二版 版权信息

(教材)文学写作第二版 内容简介

  《文学写作(第二版)》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该书编委们摸索到了许多新的东西,进一步丰富了“文学写作”的内容,弥补了传统“文学写作”的不足之处。学习写作而不学习写作理论是不行的。有的学生想得很简单,以为自然而然地就学会写文章了。这往往难以奏效,这样的学生写出的文章通常不能达到要求,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写作理论的指导。同时,写作教学不单是一门知识传授课,还是一门能力培养课,更是一门实践操作课,必须进行具体操作才行,有些人尽管理论知识学得很好,然而写出文章来却仍然一般化、无新意,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所学的知识必须是写作行为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也应该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写作训练。该书在编写的整个过程中,吸收了“写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其理论框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该书本着教会学生写文章的目的,对深奥的理论知识仅作简要论述,重点放在写作基础知识、常用文体知识以及各种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上。分析的例文,典型、精当、中肯、易懂、好记,这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文学写作第二版 目录

基础写作篇
章 绪论
节 写作和写作学的界定
第二节 文学写作的特点和规律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材料
节 材料的概述
第二节 材料工作的四个环节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主题
节 主题的概述
第二节 主题的提炼
第三节 主题的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结构
节 结构的概述
第二节 结构的内容
第三节 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第四节 结构能力的培养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语言
节 文学语言的概念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美质
第三节 提高文学语言能力的途径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表达方式与写作技法
节 文学写作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传统写作技法
第三节 现代写作技法
思考与练习

文体写作篇
第七章 诗歌的写作
节 诗歌的概述
第二节 诗歌的文体特征
第三节 诗歌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散文的写作
节 散文的概述
第二节 散文的结构
第三节 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小说的写作
节 小说的概述
第二节 小说的写作要领
第三节 微型小说写作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戏剧文学的写作
节 戏剧文学的概述
第二节 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 戏剧文学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影视剧本的写作
节 影视剧本的概述
第二节 影视剧本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 影视剧本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报告文学的写作
节 报告文学的概述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网络文学的写作
节 网络文学的概念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 网络文学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第十四章 手机文学的写作
节 手机文学的概念
第二节 手机文学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 手机文学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传记文学的写作
节 传记文学的概述
第二节 传记文学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 传记文学的写作要领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教材)文学写作第二版 相关资料

《文学写作(第二版)》:
  (一)准确
  准确,是指运用确切、精当的字、词、句,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不论记事、写人、绘景、抒情,还是阐发事理、发表观点、说明问题,都必须力求准确无误。梁启超说:“写作,限度的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地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可见,语言不准确,词不达意,不仅使作者的主观愿望与表达效果相违背,还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与写作的初衷是相违的。
  要做到语言准确,其要领有以下四点。
  1.对客观事物认识准确,思维清晰
  这需要对客观事物仔细和准确地观察。相传唐朝和尚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请朋友郑谷指点。郑谷认为,“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一字之改,真实地传达了“早梅”的客观真实之处。
  2.选词要恰如其分
  选炼字词要准确,就是要寻找到一个能表现思想的字词。正如福楼拜所说:“你所说的任何事情,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绝不能因思索困难而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要准确地挑选词语,须精心辨析词义,对意义相近、相似的词语,只有弄清它们细微的差别,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因此,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一个“敲”字,反衬出乡间月夜的幽深静谧。另外,“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鲁迅《故乡》),这句描写中的“横”字,也用得恰到好处。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汉语词汇中的大量词语,除了表示一定的意义外,还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能表现作者肯定或否定、讴歌或鞭挞、喜爱或厌恶等主观感情倾向。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地运用褒贬词语,是使语言准确的重要环节。
  徐迟在《地质之光》中写道:“李四光用乐观的、十分肯定的语言答复主席的垂询。”这“垂询”一词,就用得很准,它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交谈双方的关系。《文学写作(第二版)》:
  (一)准确
  准确,是指运用确切、精当的字、词、句,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不论记事、写人、绘景、抒情,还是阐发事理、发表观点、说明问题,都必须力求准确无误。梁启超说:“写作,限度的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地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可见,语言不准确,词不达意,不仅使作者的主观愿望与表达效果相违背,还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与写作的初衷是相违的。
  要做到语言准确,其要领有以下四点。
  1.对客观事物认识准确,思维清晰
  这需要对客观事物仔细和准确地观察。相传唐朝和尚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请朋友郑谷指点。郑谷认为,“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一字之改,真实地传达了“早梅”的客观真实之处。
  2.选词要恰如其分
  选炼字词要准确,就是要寻找到一个能表现思想的字词。正如福楼拜所说:“你所说的任何事情,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绝不能因思索困难而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要准确地挑选词语,须精心辨析词义,对意义相近、相似的词语,只有弄清它们细微的差别,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因此,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一个“敲”字,反衬出乡间月夜的幽深静谧。另外,“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鲁迅《故乡》),这句描写中的“横”字,也用得恰到好处。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汉语词汇中的大量词语,除了表示一定的意义外,还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能表现作者肯定或否定、讴歌或鞭挞、喜爱或厌恶等主观感情倾向。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地运用褒贬词语,是使语言准确的重要环节。
  徐迟在《地质之光》中写道:“李四光用乐观的、十分肯定的语言答复主席的垂询。”这“垂询”一词,就用得很准,它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交谈双方的关系。
  美学家朱光潜曾在《咬文嚼字》中提到,郭沫若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儿,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儿了。因为在这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而“你这什么”则是坚决的判断了,语义更强。
  4.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
  这就是说,书面语言所选的句子既要合乎语法规范,又要完整清晰地表述意思.还要与上下文之间建立正确的意序联系。这样,才能使句子准确。如“他叙述了一个未成年的工人的女儿误人歧途的故事”。几个定语的位置混乱,造成歧义。因此,在叙述多层状语或多层定语时,一定要搞清楚各层之间的关系。
  (二)简练
  堪称语言大师的老舍说:“世界上好的著作,差不多就是文字清新简练的著作。”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包含得多。运用语言要简洁、精练,用经济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晋代陶渊明写过一篇仅25字的小小说《殒盗》:“蔡裔有勇力,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人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殒。”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5个字,但却非常精彩地写出了殒盗的全过程,做到了言简意赅。
  文章的语言美,首先就要表现为简洁精练。拖泥带水的语言,不仅破坏了文章的形式美,而且必定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如写“一个人坐在草地上”,这很容易懂,因为它清清楚楚。若写成“一个高高的、窄胸脯的、身量中等的、留着胡子的人坐在绿色的、已经被人践踏的草地上”,这段话反而不好懂,显得晦涩、繁难,不能一下子映人人的脑海。
  因此,契诃夫给我们一个忠告“我们应该尽量删去形容名词和动词的词”,而鲁迅在创作时也是用“惜墨如金”的态度,力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要做到语言简练,我们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1.节约用字,选用容量大、表现力强的词语
  汉语词汇里有大量成语、文言词、谚语、俗语,都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凝练的形式。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这类词汇,则可以起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效果。如写某个很聪明的人,但这人在行为上却表现出一种愚钝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成语“大智若愚”来概括。想要表达两个人走不同的路,后却又走到了一起,就可以用“殊途同归”来表达。又如“虎毒不食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俗语,生动而凝练地说明了生活的道理。
  2.使用电报式语言
  电报式语言的特点是凝练、以少胜多,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欧阳修写作,非常注意文章的平易流畅,简洁洗练。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开头一句仅用“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就把滁州的自然环境描绘出来了。关于他用字的简洁,还有一则逸事。欧阳修曾和两位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他提议,看谁能把这件事简练地记述下来。一位朋友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死之。”用了12个字。另一位朋友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也是12个字。而欧阳修只用了“逸马杀犬于道”6个字便表达清楚了。
  鲁迅说:“写完文章至少应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这就是提示我们语言高度凝练的重要性。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