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作者:郑杨硕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6
中 图 价:¥46.4(8.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版权信息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本书特色

信息交互设计是当今设计学发展*具代表的前沿领域之一。本书既是有关信息交互设计概念、本质、规律的理论创新,也是将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框架运用于信息交互设计研究的学术成果,有助于信息交互设计形成更加客观与全面的理解,有利于信息交互设计研究视野的扩展和知识的丰富。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信息交互设计为研究对象,思考在设计学视野下的信息交互设计理论本体并进行“四维一体”的模型建构,比较系统的梳理信息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并着重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书以信息交互设计为研究目标进行了系统性、逻辑性的设计理论研究,力求综合、深刻地把握与探索信息交互设计的本体与趋势,并对今后的信息交互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一定参考与启示。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目录

第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社会创新进程 1
1.1.2 信息技术发展助力“设计”的角色重构 3
1.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愿景 4
1.2 研究思路 5
1.3 研究意义 7
1.4 研究方法 9
1.5 研究特色 10
1.6 研究创新点 10 第2 章 信息交互设计的本体概念 12
2.1 信息交互设计的源起 12
2.2 信息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 15
2.2.1 信息交互设计的基础 15
2.2.2 信息交互设计的定义 16
2.2.3 信息交互设计的观念 18
2.2.4 信息交互设计的意义 18
2.3 “信息”与“交互”的释义 20
2.3.1 信息的本质 20
2.3.2 信息的属性 20
2.3.3 信息的分层 22
2.3.4 信息与文化 23
2.3.5 交互的概念 24
2.3.6 交互的属性 24
2.3.7 交互的类型 25
2.4 信息交互设计的构成 26
2.4.1 信息设计 26
2.4.2 交互设计 28
2.4.3 感知设计 29
2.5 信息交互设计的研究现状 32
2.5.1 理论研究层面 32
2.5.2 实践研究层面 34
2.6 信息交互设计的特征 36
2.6.1 交互性特征 36
2.6.2 复杂性特征 37
2.6.3 感知性特征 38 第3 章 信息交互设计四维理论模型 39
3.1 信息交互设计四维理论模型的构建 39
3.2 信息交互设计的“境”维度 41
3.2.1 环境的基础释义 41
3.2.2 “境”维度视角下的信息交互设计 42
3.2.3 “境”维度的具体分类 42
3.2.4 信息交互设计的宏观环境:创意城市 44
3.2.5 信息交互设计的微观环境:创意社区 45
3.3 信息交互设计的“人”维度 46
3.3.1 信息交互设计的主体 46
3.3.2 基于“人”维度的信息交互设计 47
3.3.3 大众参与式的设计价值探讨 48
3.3.4 大众协同创新模式的意义与贡献 50
3.4 信息交互设计的“技”维度 51
3.4.1 技术的基础属性 51
3.4.2 技术的设计应用模型 54
3.4.3 信息交互设计中的基础技术 55
3.4.4 信息交互设计中的前沿技术 58
3.5 信息交互设计的“品”维度 61
3.5.1 信息产品的概念 61
3.5.2 “品”维度视角下的信息交互设计 62
3.5.3 “品质 品格 品位”三品模型 63 第4 章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 65
4.1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境” 65
4.1.1 原始社会的社会环境 65
4.1.2 原始社会的文化环境 67
4.1.3 农业社会的社会环境 68
4.1.4 农业社会的文化环境 69
4.2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人” 71
4.2.1 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71
4.2.2 原始社会人类审美的变化 72
4.2.3 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 76
4.2.4 农业社会的人本思想 77
4.3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技” 78
4.3.1 原始社会中的“技” 78
4.3.2 农业社会中的“技” 82
4.4 原始及农业社会的“品” 86
4.4.1 原始社会中的“品” 86
4.4.2 农业社会中的“品” 89 第5 章 工业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 93
5.1 工业社会的“境” 93
5.1.1 工业社会的产生 93
5.1.2 工业革命的进程 94
5.2 工业社会的“人” 98
5.2.1 “人”因素的发展 98
5.2.2 不同设计思潮下“人”的变化 99
5.3 工业社会的“技” 101
5.3.1 摄影技术与电影技术 102
5.3.2 电报、电话与无线电技术 103
5.3.3 广播与电视技术 106
5.3.4 工业社会技术特点总结 108
5.4 工业社会的“品” 109
5.4.1 基于传播学的信息传播模式 109
5.4.2 工业社会信息传播产品设计 112
5.4.3 工业社会信息传播路径的交互属性 117
5.5 工业社会与原始及农业社会之对比 117
5.5.1 社会生产关系层面的演进 117
5.5.2 信息交互方式的演进 118 第6 章 信息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 120
6.1 信息社会的“境” 120
6.1.1 信息社会的产生 120
6.1.2 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 123
6.1.3 网络社会的崛起 125
6.1.4 网络社会的重要意义 127
6.1.5 社会文化性语境的起始 129
6.2 信息社会的“人” 134
6.2.1 “人”因素的全新发展 134
6.2.2 用户体验的提出与构建 135
6.2.3 “人”的负面影响与挑战 140
6.3 信息社会的“技” 142
6.3.1 信息技术助力信息社会发展 142
6.3.2 信息社会初期的信息技术 144
6.3.3 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 147
6.4 信息社会的“品” 155
6.4.1 信息社会的信息交互模式 155
6.4.2 信息社会的“品”之变化 158
6.4.3 “品”之设计原则 164
6.4.4 “品”之设计方法 166
6.4.5 “品”之设计过程 173
6.4.6 “品”之设计评价 176
6.5 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之对比 179
6.5.1 社会历史形态的演进 179
6.5.2 人际关系的演进 180
6.5.3 信息技术水平的演进 180
6.5.4 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演进 182 第7 章 未来社会的信息交互设计 184
7.1 未来社会的“境” 184
7.1.1 未来社会的起点 184
7.1.2 未来社会的变革 185
7.1.3 未来的智慧城市 188
7.2 未来社会的“人” 190
7.2.1 “人”概念的新讨论 190
7.2.2 未来社会“人”角色的重构 192
7.3 未来社会的“技” 198
7.3.1 多模态交互方式发展 198
7.3.2 未来社会的信息技术更新 200
7.4 未来社会的“品” 203
7.4.1 人机共生的未来愿景 203
7.4.2 智能汽车座舱的信息交互设计 203
7.4.3 信息交互设计的未来属性 209 第8 章 总结与展望 211
8.1 研究成果总结 211
8.2 后续研究展望 214 后记 215
展开全部

信息交互设计的演进研究 作者简介

郑杨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博士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2013年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主研方向“面向智慧城市的服务设计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目前已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一本,发表十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CSSCI/EI/ISTP等学术权威机构收录。主持并参与过多项省部级、市级、校级设计项目,有较强的设计研究能力及丰富的项目经验,并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曾受邀进行大会主题演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