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6.2(7.7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621010
  • 条形码:9787302621010 ; 978-7-302-6210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本书特色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作为“中国深空测控技术丛书”的一种,系统介绍了行星际网络结构设计、性能提升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其对于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来说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学术专著。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内容简介

未来人类将逐步实现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系统、小行星带以及太阳系边缘的探测,这对深空通信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质量需求。针对超远距离、超长时间、探测器发射功率受限等因素对行星际通信能力带来的制约,《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围绕行星际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系统性能优化目标,首先在第2章给出了行星际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设计,然后在第3、4、5章分别从行星际骨干网络、地外天体接入链路、地外天体表面设施三个层面系统性地给出了行星际通信网络信息传输性能提升方法,*后在第6章给出了信息传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对行星际探测任务规划进行了展望。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适合航天工程领域尤其是深空探测工程相关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空间信息传输领域的研究人员之参考读物。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行星际探测的发展历程 1.2行星际通信的作用与挑战 1.3行星际通信的现状、需求与解决方案 1.4本书框架 参考文献 第2章行星际网络体系结构 2.1系统组成 2.1.1行星际骨干网络 2.1.2地外天体接入链路 2.1.3地外天体表面设施 2.2信息交换 2.3关键技术 2.3.1行星际骨干网络 2.3.2地外天体接入链路 2.3.3地外天体表面设施 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行星际骨干网络扩容优化 3.1引言 3.2系统模型 3.2.1通信场景 3.2.2术语定义 3.2.3数学模型 3.2.4求解方法 3.3网络拓扑设计 3.3.1环数范围分析 3.3.2环半径与节点数目分析 3.3.3仿真结果 3.4扩容性能分析 3.4.1点到点链路容量分析 3.4.2端到端路径容量分析 3.4.3行星际骨干网络性能对比 3.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地外天体接入链路智能接入 4.1引言 4.2单星多车: 基于队列均衡的多车比例公平调度算法 4.2.1系统模型 4.2.2调度算法 4.2.3仿真结果 4.3多星单车: 基于双寡头博弈的多星接入优选算法 4.3.1系统模型 4.3.2优化算法 4.3.3仿真结果 4.4多星多车: 基于接入偏好的多星多车双边匹配方法 4.4.1系统模型 4.4.2匹配方法 4.4.3仿真结果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地外天体表面设施高效传输 5.1引言 5.2遥测特性分析 5.2.1时间序列特性 5.2.2遥测数据类型 5.2.3信息熵分析 5.3异常检测清洗 5.3.1技术现状 5.3.2异常检测清洗方法 5.3.3异常检测清洗流程 5.3.4异常检测清洗测试 5.4遥测自学习分类 5.4.1技术现状 5.4.2CP-WS分类模型 5.4.3CP分类 5.4.4WS优化 5.4.5实验结果 5.5遥测弹性传输 5.5.1弹性传输系统 5.5.2弹性传输流程 5.5.3弹性传输测试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本书总结 6.1.1主要内容 6.1.2下一步工作 6.2未来展望规划 6.2.1载人探月通信网络 6.2.2行星际网络发展方向 6.2.3我国行星际网络建设演进路线构想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 作者简介

万鹏,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载人航天测控通信总体工作及空间信息网络研究。参与建设完成了我国载人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正致力于构建未来我国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含10余篇SCI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著作2部。 詹亚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空通信与导航、通信信号处理、大规模卫星星座测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高性能信道编码、高动态信道可靠传输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被编入教材),并在我国月球/火星探测重大工程等项目中获得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