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作者:蓝琪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4-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6.1(8.5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1413
  • 条形码:9787100211413 ; 978-7-100-21141-3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本书特色

塔吉克斯坦与我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本书基于扎实翔实的史料,对塔吉克斯坦做了通史性的介绍。在具体论述中,作者介绍了塔吉克斯坦的地理环境、民族形成、国土形成,并集中讨论了塔吉克斯坦独立建国以后的发展状况。诚如作者后记所言,无论是想要对塔吉克斯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还是在一定了解基础上形成该国结构化的历史认识,这部书都是读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塔吉克斯坦独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历史。上编对塔吉克斯坦1991年以前的历史做了概述;与六卷本《中亚史》致力于中亚地区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强调的是塔吉克斯坦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个性。以2003年为界,中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在独立过程中出现的政治斗争和内战,以及内战结束后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构,探讨了塔吉克斯坦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编论述了2003年以后塔吉克斯坦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以及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前言

如果将储备各种知识的二十多年的学习阶段也算在内的话,

那么本人一生只做了梳理中亚地区历史这一件事

——蓝琪

继六卷本《中亚史》之后,五卷本《中亚五国史研究》的付梓,标志着本人历时四十多年的中亚史研究完成了。如果将储备各种知识的二十多年的学习阶段也算在内的话,那么本人一生只做了梳理中亚地区历史这一件事。在完成《中亚史》和《中亚五国史研究》的撰写之后,作者理应对它们的价值做一点反思。关于这两套书针对的读者人群和写作初衷有以下几点:

一是让初学中亚史的读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中亚历史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为达到这一目标,两套书必须具有系统性,应该做到结构合理完整、内容详略得当、表达措辞准确。我认为《中亚史》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了。网上有人评价说,这是一套非常好的中亚入门史书,整体看下来就可以了解中亚史的框架。

对于初学者,还应该了解这两套书的以下情况。**,关于中亚人名。书中出现的人名,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中国古籍的记载,以及以往著作使用的、人们所熟悉的人名,而没有按外文的发音规律新造人名,如库泰拔、俾路支、阿布杜拉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给本已觉得中亚历史难读的初学者制造新的障碍。第二,关于中亚地名。书中出现的地名,基本上也是采用中国古籍的记载和约定俗成的地名,即采用了当时著作所赋予的名字,而不是如今的称谓,如元朝时期的报达(今巴格达)、不花剌(今布哈拉)、忽毡(今苦盏)等等。有的地名在**次出现时标出或加注了今地名,在总体阅读中可能会给初学者带来一些不便。尽管如此,采用各时代文献所记地名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展现历史感所需要的,也是初学者积累历史地理知识所必需的。

二是让已经进入中亚史领域的读者,对中亚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两套通史性著作讲究面面俱到,让这部分读者或丰富自己的中亚知识,或将已有的散乱知识系统化,对中亚形成一个全貌的认识。我认为《中亚史》的这一目的也基本达到了。有人评价说,这套书的好处有三:条理清晰,体系完整;史料涉及浩如烟海;文笔通俗,浅显易懂。

三是给中亚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可能性。两套书是通史性著作,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信马由缰地铺开来论述或深入探讨,因此存在着许多再研究的空间,如阿姆河和锡尔河对中亚历史、对中亚民族关系的影响,如联合国十分重视的咸海问题,如独联体、上合组织的系统研究以及中亚国家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我认为《中亚史》的这一目的也部分达到了,它的出版激起许多研究者探讨中亚朝代和中亚文化的热潮。

如果将两套书分别比作一幢建筑的话,那么它是一幢中式建筑而不是西式建筑;它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都是作者按中国著书立说的方式独立设计和执行的。如果你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一建筑,会发现它与其他建筑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因此,以上三类读者在宏观的视野下都会产生一种崭新的、与其他著作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如果你将建筑物推倒,你看到的只是人们所熟悉的、没什么新意的、令人大失所望的砖头。不可否认的是,这幢建筑的材料来自人们所熟悉的,有些甚至是被广泛使用的中外著作。作者从各类中英文文献中搬来了这些“砖头”,经过主观的甄选、细致的整理、认真的辨识,*终用来构建了自己的“建筑”。读者将在这一“建筑”中了解系统和全面的中亚历史知识。

对于《中亚五国史研究》,以下情况需要向读者交代:一是研究资料方面的缺憾。在《中亚五国史研究》的上篇中,由于资料的缺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丝绸之路的研究很多,但它在中亚五国境内的走向却未见研究;如中亚民族形成的研究也不少,但除塔吉克族外的中亚四个民族是如何从欧罗巴人种演变成蒙古利亚人种突厥族群的,以及地域、政权在中亚五国的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哪些部落对民族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等等问题,除了介绍苏联时期的考古资料外,国内的研究很少;再如中亚五国今天的国土是如何形成的,作者见到的大多数研究只是笼统地说苏联划界,几乎没有见到追根溯源的、系统的研究。以上是一部通史性著作不能回避的问题,作者做了一些尝试。尽管作者对它们的考察和研究着力不少,但仍然不太满意,这些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完善。

在《中亚五国史研究》的中篇和下篇中,有关独立国家政权的构建、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独立以后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的处理等问题,由于中亚五国独立建国时间不长,学界对它们的研究还未能做到深入剖析和宏观概括,因此,《中亚五国史研究》对各国政体的变化、宗教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主要依据各国历年来颁布的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的条款,以及各国不同时期颁布的政令来推导和论述,推论中不免带有主观性,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是*新研究成果的使用情况。《中亚五国史研究》的撰写始于 2010 年,2018 年交稿。习近平主席于 2013 年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掀起了中亚研究的热潮,学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本书只采用了 2017 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在日新月异的研究面前,这部通史性著作难免挂一漏万,会出现成果使用不全面,甚至所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力度不够的情况。

三是中亚形势的新变化可能会形成一些与本书不同的判断和评价。2016 年以后,中亚形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是一些国家的新老领导人进行了权力交接。2016 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突然病逝,2019 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两位中亚强国总统的变动引起研究者对前任统治者的执政理念、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新审视,2019 年以后的研究可能有更加细致入微的分析,可能会对权力的运作有更加准确的观察,因此评价也可能会更加客观。

《中亚五国史研究》的出版,要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很多人。特别是浙江大学博士王凤梅,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帮助本书完善和核对注释。还要感谢以商务印书馆编辑程景楠女士为首的编辑团队,他们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钦佩。

两套书的出版,如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好评、差评如潮都是好事,说明它们激发了读者对中亚的兴趣,是有价值的;如果石沉大海、无人问津,那才是作品和作者*大的悲哀。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蓝 琪

2024 年 3 月 1 日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目录

●上编 悠久的历史文化
**章 自然地理与原始文化
**节 高山之国
第二节 具有考古学意义的原始文化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通
第二章 塔吉克斯坦古代史
**节 印欧种人的国家
第二节 塔吉克人的政权
第三节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政权
第四节 乌兹别克人的地方政权
第三章上编 悠久的历史文化

**章 自然地理与原始文化

**节 高山之国

第二节 具有考古学意义的原始文化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通

第二章 塔吉克斯坦古代史

**节 印欧种人的国家

第二节 塔吉克人的政权

第三节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政权

第四节 乌兹别克人的地方政权

第三章 塔吉克族的形成

**节 族名与族源

第二节 塔吉克族形成的决定因素

第四章 塔吉克斯坦近现代史

**节 沙俄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 塔吉克共和国的兴衰

第三节 塔吉克共和国的成就

第五章 国土的形成

**节 塔吉克人的聚居区

第二节 国土的形成

中编 独立国家的创建

第六章 走向独立

**节 独立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充满斗争的独立进程

第七章 独立国家的创建

**节 突出民族文化的国家标志

第二节 国体与政体的构建

第三节 从武装对抗走向民族和解的进程

第四节 形式上的多党制度

第五节 从零起步的军队建设

第八章 经济体制改革

**节 市场经济的建设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外向型经济的起步

第九章 意识形态与宗教、文化

**节 意识形态的构建

第二节 以伊斯兰复兴党为核心的伊斯兰政党

第三节 复兴中的塔吉克族文化与教育

第十章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节 相对和谐的塔俄两族关系

第二节 紧张的塔乌、塔吉民族关系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节 市场经济下的两极分化

第二节 内战中的极贫问题

第三节 经济下滑中的失业问题

第四节 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

第五节 走私严重的毒品问题

下编 步入稳定时期

第十二章 在世俗和民主化道路上前行

**节 三次宪法修订的重点

第二节 评说不一的安全稳定措施

第三节 政绩显著的拉赫蒙政权

第十三章 平稳发展的经济

**节 平稳发展中的经济改革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以铝加工为主的矿产业

第四节 摆脱“死胡同”的交通建设

第五节 棉花的种植与加工

第六节 继续开放的对外经济

第十四章 社会改革与社会保障

**节 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以促进就业为主的劳动保障制度

第三节 以自费为主的医疗制度

第四节 有待改善的教育保障制度

第十五章 对外关系与外交活动

**节 对话形式的中亚国家关系

第二节 外交优先的塔俄关系

第三节 多元化安全保障的塔美关系

第四节 强调安全的塔欧关系

第十六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地位

**节 积极配合联合国、欧安组织的活动

第二节 积极参与独联体的活动

第三节 积极支持上合组织的活动

参考书目

后 记
展开全部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节选

前 言

近四十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中亚通史的构建。2012 年,在完成了六卷本《中亚史》(始于石器时代,终于苏联解体)的撰写后,笔者的研究目标自然转向了独立以后的中亚五国史的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塔吉克斯坦独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历史。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上编对塔吉克斯坦的地理,以及1991 年以前的历史文化做了一个概述。与六卷本《中亚史》致力于中亚地区共性的研究不同,笔者在概述中强调的是塔吉克斯坦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个性:介绍了塔吉克斯坦的地势、地貌和交通特征;梳理了塔吉克斯坦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追溯了巴克特里亚人、突厥人、塔吉克人、蒙古人、乌兹别克人在其上的统治;探讨了塔吉克族的形成和塔吉克斯坦国土的形成过程。

本书在上编中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在论述原始文化之时,笔者指出:今塔吉克斯坦境内是原始人类*早的活动地区之一,中亚*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南部地区,这些遗址有较为清楚的地层次序,为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在介绍塔吉克斯坦地势和地貌时,笔者指出:帕米尔高原东段山区的气候和草场适合于牧羊,塔吉克人在此往返迁徙的同时,还在山区进行着垂直方向的季节性迁徙,即夏季把牲畜赶到吉萨尔、达尔瓦兹和卡拉捷金等地的高山,冬季又返回到瓦赫什河流域和卡菲尔尼甘河谷度冬。在追溯塔吉克族形成之时,笔者指出:在中亚五个主要民族中,塔吉克族是*早形成的;从公元7 世纪起,塔吉克人就开始了部族之间的融合,9 世纪中叶,塔吉克人以泽拉夫善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萨曼王朝;正是在萨曼王朝的统治下,塔吉克各部族之间加速融合,一个文化、宗教的共同体逐渐形成。

在论述独立的塔吉克斯坦历史时,本书以2003 年为界将其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中编)主要论述独立国家的创建。在此时期(1991—2003),塔吉克斯坦经历了内战,内战结束以后政府对内着手国家政权机构的建设和经济转型,对外寻求国家的边界安全。第二阶段(下编)主要论述塔吉克斯坦走向巩固和发展的历程。在此时期(2003—2017),塔吉克斯坦对内继续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对外寻求国际社会的经济支持。

在中编中,本书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在独立过程中出现的政治斗争和塔吉克斯坦内战,以及内战结束以后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构;探讨了塔吉克斯坦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宗教和社会问题。

塔吉克斯坦各派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发生了权力之争。1991年8 月29 日,塔吉克*高苏维埃主席阿斯拉洛夫以代总统的身份主持工作,31 日,塔吉克*高苏维埃决定将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由此拉开了独立进程的序幕。9 月21 日,在塔吉克共产党召开的第22 次非常代表大会上,决定将塔吉克共产党改名为“塔吉克社会党”,继续掌握国家权力;由此引发了反对派的不满,他们要求塔共下台。代总统阿斯拉洛夫赶到现场表示接受反对派提出的要求,他的表态遭到了塔共的反对;此后,两派之间的对峙演变成了同室操戈的内战。笔者指出:独立初期,塔吉克斯坦于1994 年颁布的宪法确立了塔吉克斯坦走“民主的、法制的、非宗教的单一制国家”的道路,并实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然而,由于内战爆发,建设民主和法制国家的历程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也无法落实。

本编着重论述了塔吉克斯坦从武装对抗到民族和解的过程。在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塔内战双方于1997 年6月27 日在莫斯科签署了《民族和解总协定》,其中的一项内容是:在塔吉克斯坦各级政府权力机构中向反对派提供30% 的席位。笔者指出:双方的妥协是塔吉克斯坦走上民族和解之路的关键。总协定签订以后,1999 年8 月初,反对派首领宣布解散武装,8 月12 日,塔*高法院宣布解除伊斯兰复兴党、塔吉克斯坦民主党等反对派政党活动的禁令,赋予它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合法地位。此后的历史证明,塔吉克斯坦各方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一共识有利于塔吉克斯坦的政权建设和经济改革。

本编探讨了塔吉克斯坦的政党制度。独立前夕,在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受政治多元化形势影响,塔吉克斯坦已相继出现了以伊斯兰复兴党为首的大大小小的政党。独立以后的首部宪法(1994 年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结社权;有权参加组建政党、工会和其他社会团体。当时,在共和国内注册登记的政党和社团大约有300 多个,内战以后,1999 年宪法修正案允许在塔吉克斯坦建立宗教性质的政党。笔者指出:在独立的中亚五国中,只有塔吉克斯坦是允许建立宗教性质政党的国家。尽管这一规定对国家世俗性原则有潜在的威胁,但是,从塔吉克斯坦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一规定产生了积极作用;势力强大的伊斯兰复兴党在取得合法性以后,极力与激进的伊斯兰运动划清界限,开始在合法性的保护下走上了议会道路。

本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的经济转型。独立初期,塔吉克斯坦确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1995 年出台的《1995—2000 年经济改革纲要》明确了塔吉克斯坦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目标。笔者指出:由于内战,塔私有化步伐十分缓慢,截至1995年底,完成私有化的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占其总数的8.7%,农业企业只占7%;直到21 世纪初,多种所有制才基本形成。

在经济转型中,本编着重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农村的所有制改造。笔者指出:农村所有制改造的内容主要是土地所有权的改造。塔吉克斯坦按照独立初期颁布的《土地改革法》,把大部分山坡土地转让给了私营部门;1997 年根据总统签发的命令,将原来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改造成私人农场、合作社、合作农场。土地私有化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农业生产与市场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塔吉克斯坦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采取了减少棉花播种面积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措施;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粮食播种面积从1991 年的23 万公顷迅速增加到1998 年的41 万公顷,以后基本上维持在40 万公顷左右。笔者指出:以上调整仍未解决塔吉克斯坦的粮食问题,到2003 年,粮食自足问题仍未解决。在工业领域的调整中,塔政府将能源、采矿确立为优先发展方向,能源发展倚重水力发电。总的来说,由于资金短缺,结构调整的任务在这一时期无法完成。

独立初期,塔吉克斯坦面临着培植人们对新兴独立国家认同的任务。与其他中亚国家不同,塔吉克斯坦因独立之初的内战削弱了政府强化国家权威的能力,国家认同一度处于危机之中。笔者指出:塔吉克族是一个宗教情结浓厚的民族,尽管历经了苏联近70年的无神论教育,但宗教意识仍然很强,独立初期,政府以传统的伊斯兰教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伊斯兰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一些激进的伊斯兰教组织超越了宗教范畴,逐渐提出了政治诉求,这些组织与政府在“建立世俗国家还是政教合一国家”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初,塔政府对这些组织采取强硬措施,1993 年政府宣布取缔伊斯兰复兴党,1994 年宪法规定禁止成立宗教性质的政党。经历五年的内战以后,塔政府认识到,在构建国家认同之时,必须正确对待伊斯兰教,于是,1999 年宪法取消了国家禁止成立宗教性质政党的规定;在承认伊斯兰宗教党派参与政治活动的同时,政府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注入国家意识的重构之中,一大批宣扬雅利安人精神和波斯文化的著作问世。通过以上途径,在“塔吉克人”认同的基础上,国家认同和主流意识形态随之建立起来。

本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在独立以后出现的民族问题。塔吉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塔吉克族是国家的主体民族,人口居第二和第三位的族群分别是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独立初期,由于主体民族地位的提升导致了塔吉克族与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之间的矛盾,因此,处理塔俄两族和塔乌两族关系是政府面临的主要民族问题。苏联时期,以俄罗斯族为主的欧洲移民与塔吉克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但两族基本上保持着和睦相处的关系;独立以后,塔吉克斯坦以宪法等法律形式规定了塔吉克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优越地位,如《国家语言法》规定塔吉克语是国语,俄语被定位为族际交际语,此外,塔政府实行的干部政策也引起了俄罗斯族的不满。笔者指出:塔政府及时地调整了民族政策,1995 年,塔俄两国签署了双重国籍协议,在塔的俄罗斯族可以拥有双重国籍;此外,为提高俄语地位,2011 年,塔吉克斯坦恢复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塔俄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也是维系塔俄两族关系的保证,俄罗斯一直是塔吉克斯坦的安全伙伴。

除塔俄两族关系外,塔乌两族的关系也是塔吉克斯坦要面对的主要民族问题。1992—1997 年内战致使塔乌两族关系恶化,居索格特州的乌兹别克族支持亲政府的民主战线,而大多数塔吉克族支持反政府的伊斯兰复兴党势力,派别之争加深了塔乌两族的矛盾,两族之间甚至发生大规模械斗。笔者指出:塔乌两族之间的根本冲突是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在乌兹别克族占主导地位的索格特州是塔经济*发达的北方地区,居民生活也比较富裕;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塔南部山区,这里以往多以游牧和农业经济为主,经济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居民的生活状况也差一些;经济差异又决定了塔乌两族在政权中的地位。

本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在政治、经济转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政治、经济转型中,利益在不同人群中分配,塔吉克斯坦经历了两极分化。政治上处于无权、经济上处于弱势的人群不断涌现,沦为贫困阶层;在改革中掌握权力的政治和经济精英获得改革的好处,成为富裕阶层。社会分化导致了诸如贫困、失业、腐败和吸毒等社会现象,它们成为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考察了塔吉克斯坦的基尼系数之后,笔者指出:塔吉克斯坦两极分化的速度和贫富差距程度在中亚国家中是*低的,1999 年,塔吉克斯坦20% *富裕人口的收入是20% *贫困人口的收入的五倍,而吉尔吉斯斯坦在1993 年的这一数字达到了22. 7;其原因主要是塔经济增长滞后和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按贫困理论的观点,由于没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参与分配,因而大家处于“共同贫穷”的状况。

本编着重论述了塔吉克斯坦面临的*大社会问题—贫困。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1989 年苏联的贫困率为11%,而塔吉克共和国的贫困率却高达51%;独立以后,中亚五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沦为贫困阶层,而塔吉克斯坦的贫困人口超过了90%。本编论述了塔政府为减少贫困而做出的努力。内战结束以后,塔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1997 年经济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从2000年起,政府逐年提高了对民生资金的投入;2002 年,政府出台了国家减贫战略,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总统办公厅直属减贫战略监测办公室。笔者认为:塔政府的减贫是有成效的,1999 年,83%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9 年这一数字降到47.2%。尽管塔吉克斯坦还属于贫困率高的国家,但对于底子薄、资金缺乏的塔吉克斯坦来说,成效还是可观的。

本编着重论述了塔吉克斯坦面临的毒品走私问题。塔吉克斯坦与毒品生产大国阿富汗毗邻,阿富汗每年有65% 的毒品经中亚国家运往俄罗斯或西欧,其中,塔吉克斯坦是阿富汗毒品向北运输的主要通道;在塔阿边境上,每公斤鸦片只卖到100—150 美元,而经塔运往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以后,其价格升到每公斤800 美元。笔者在分析毒品走私屡禁不止的原因时指出:塔吉克斯坦经济滞后是导致地区居民参与贩毒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政府机构如海关、边防和安全执法部门的一些官员接受毒贩的行贿,甚至参与毒品贸易也是毒品走私难禁的原因之一。

在下编中,本书从宪法角度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巩固国家政权的过程。笔者指出:在两次(2003、2016)宪法修正案中,塔吉克斯坦坚持了民主、法制和世俗原则。埃·拉赫莫诺夫总统在2003 年修宪后说:“如果1999 年**次修宪使塔吉克斯坦恢复了和平与稳定的话,那么2003 年的第二次修宪将使塔吉克斯坦的民主生活进程不断加深。”笔者认为:与1999 年宪法相比,在2003 年宪法修正案中没有发现对民主进程推动的实质性条款。

本编重点论述了塔吉克斯坦国家的世俗性原则。笔者指出:截至2016 年,塔吉克斯坦对**部宪法(1994 年宪法)做了三次修改(1999、2003、2016),1999 年的修正案取消了禁止任何宗教性质政党活动的禁令,在2003 年和2016 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对此未做任何改动。可以说,塔吉克斯坦能够坚持国家的世俗性原则是当局妥协的结果。笔者认为,塔吉克斯坦的世俗性原则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在伊斯兰激进势力“ 回归”中亚的大环境下,伊斯兰教信仰在塔吉克斯坦掀起了新的热潮,在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的压力下,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开始了“战略性转移”,一些“乌伊运”成员进入塔东部地区;从内部因素来看,由于大多数居民生活贫困,通过宗教寻求公正仍是贫困者寻求解脱的一种途径,伊斯兰化氛围在塔境内仍然十分浓厚。此外,伊斯兰复兴党采取了一系列与执政党争夺民心的社会帮扶计划,伊斯兰复兴党仍有较强的基础,已经成为继执政的人民民主党后的第二大社会政治组织,拥有45 万党员。笔者认为:塔吉克斯坦民主化和世俗化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政策;此外,塔政府在当局与反对派之间寻求平衡,也是塔吉克斯坦在民主化和世俗化道路上顺利前行的保证。

本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继续推进的经济改革。2003 年以后,塔吉克斯坦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拟分三个阶段完成:2001—2005 年的任务是防止经济衰退和走出危机;2006—2010 年的任务是稳定发展,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定在不低于10%;2011—2015 年的任务*初定在GDP 的增速不低于10%,以后下调为不低于7%。笔者指出:**阶段的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呈现稳定增长;第二阶段的目标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未能实现;第三阶段在前三年(2011、2012、2013)达到了7% 增长率的目标,后两年未能达到。总的来说,2003 年以后,塔吉克斯坦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时期。

在经济形势较为平稳的前提下,塔吉克斯坦继续进行所有制改造,其重点转向了大中型企业。笔者指出:到2006 年底,塔吉克斯坦80% 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私有化改造。2003 年以后,塔吉克斯坦在中长期经济规划中提出调整产业结构。2004 年出台的塔吉克斯坦《2015 年前经济发展纲要》提出了能源、交通和粮食安全三大发展战略。从2005 年起,塔吉克斯坦原油开始恢复性开采;2007 年至2013 年,政府投入120 亿索莫尼(somoni)用于能源领域的发展。笔者指出:原油的开采没有多大起色,塔吉克斯坦每年95% 以上的石油产品及天然气依赖进口,大力发展的电力到2014年仍需要进口弥补;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政府采取了鼓励开荒的国策,在2004 年至2013 年间开垦种植地5 万公顷。笔者认为:除粮食安全外,塔吉克斯坦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大的进展,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仍然存在,以铝为首的采掘业在工业领域的比重仍然很大。

本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的社会保障。独立初期,塔吉克斯坦继续实施苏联时期的养老、医疗、教育保障以保证社会的安定;由于内战的发生和经济不景气,塔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不足,直到2008 年,塔才开始着手构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拟改变以往社会保障资金完全依赖国家预算的做法,采取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方式。笔者指出: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塔吉克斯坦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未摆脱苏联时期的影响,社会领域方面的开支仍主要从国家预算中支出,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本编论述了塔吉克斯坦的对外关系。独立以后,塔吉克斯坦在对外关系上首先与中亚国家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地区威胁;与俄罗斯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边界安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以落实外交多元化原则;与中国发展互利关系是其亚洲外交的支点。笔者指出:塔吉克斯坦推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保证了塔吉克斯坦在独立建国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发展国家之间关系的同时,塔吉克斯坦积极加入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30 多个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塔吉克斯坦在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蓝 琪

2019 年1 月18 日

中亚五国史研究:塔吉克斯坦卷 作者简介

蓝琪,1983年师从项英杰先生研究中亚史,1986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贵州师范大学任教,2015年退休。主要从事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知识的源泉——布哈拉》、《中亚史》(全六卷)、《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等;译著有《剑桥早期内亚史》、《草原帝国》、《治国策》、《中亚文明史》(第五卷)等。

五卷本《中亚五国史研究》简介:

五卷本《中亚五国史研究》主要分别论述了中亚五国独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历史。上编对中亚五国1991年以前的历史做了概述;与六卷本《中亚史》致力于中亚地区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分别强调的是中亚五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个性。以2003年为界,中编论述了中亚五国政治体制、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构,探讨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编论述了2003年以后中亚五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以及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