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悉达多 本书特色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说服下,才有出版商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此后逐渐在60年代的美国形成黑塞热潮,据说那时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 ★这部作品不仅是亨利·米勒的*爱,更是影响了各类毫不相关的音乐人,从60年代到00年代,从尼克·德雷克到电台司令,从深沉悲伤到摇滚妄想,《悉达多》是他们灵感的来源。 ★云门舞集林怀民《流浪者之歌》由此改编。 ★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多的德语作家。
悉达多 内容简介
爱如今在我眼中是一切事物中*主要的事物。 现在您收到的这本书(《悉达多》),书的*后三章正表白了我的内心转变的*终阶段,请您收下它如同手足的赠与! ——黑塞致茨威格 德国作家黑塞的《悉达多》是一部文学经典,讲述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卡马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卡马拉*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悉达多 相关资料
生命的根本不在于静,而在于动。想要贴近生活的人,必须固执于恒常的精神漫游,坚持内心的不安,漫游的每一步同时也是接近自己。……(黑塞)并未因天生的热情而钻进现实的魔力里,而是逐步穿过深刻的不安而接近自己。
——茨威格《黑塞的道路》
★他(悉达多)象征那些寻求真理的人——那些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保罗·科埃略
★因为黑塞我喜爱上一种独白式的文体,像日记,也像书信;像孤独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黑塞的文学可能影响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寻自然、流浪、孤独,追寻自我的觉醒。
——蒋勋
★因为黑塞我喜爱上一种独白式的文体,像日记,也像书信;像孤独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黑塞的文学可能影响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寻自然、流浪、孤独,追寻自我的觉醒。
——蒋勋
★读完黑塞小说《悉达多》,有关修道者的书。他游历天下,最后坐在河边,师从于河流,流水日夜教会他。我想的,河流就是时间的形象,时间是宇宙秘密的源泉。永远流逝并且歌唱。 ——周云蓬
悉达多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年7月2日生于德国南方小镇卡尔夫(Calw)。年少时迫于父命曾就读神学院,后因精神疾病而休学。成年后因反对战争移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1962年病逝于瑞士塔辛山区的蒙太格诺拉村。 黑塞21岁时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浪漫诗歌》。27岁《乡愁》一出,佳评如潮,继而写下《轮下》《生命之歌》《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一部部不朽之作,让他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