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微服务设计(第2版)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8
中 图 价:¥111.9(7.0折) 定价  ¥1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服务设计(第2版) 版权信息

微服务设计(第2版) 本书特色

1-【标杆】软件架构领域标杆之作,Amazon 4.8 星好评

2-【全新】第2版全新升级,内容更新率超过 70%

3-【易读】内容通俗易懂,180 张图剖析微服务设计

4-【专业】作者为微服务先驱,译者为微服务实践者

5-【实战】聚焦微服务痛点,打造高可用分布式架构

6-【面广】多行业案例,涵盖电子商务、金融、广告、支付等

7-【力荐】Martin Fowler 领衔推荐,国内外一线专家联袂推荐

微服务设计(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系统架构领域标杆参考书的升级版,由业内资深专家萨姆·纽曼(Sam Newman)撰写。 过去10年,随着微服务的普及,大量组织从单体应用迁移到了微服务应用,分布式系统变得愈加精细化,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书深入探讨了构建、管理、扩展和演进微服务架构时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内容分为三部分:**部分“基础”(第1章~第4章),详细阐述微服务背后的核心思想;第二部分“实现”(第5章~第13章),带你转向具体实现细节,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大程度地用好微服务;第三部分“人和组织”(第14章~第16章),具体阐述离开人和组织的支持,理念和技术将毫无意义。通过学习本书,你将深入了解对微服务的建模、集成、测试、部署和监控等方向新的解决方案。 第2版进行了全面更新:新增了微服务构建和部署、无服务器计算及云原生应用等主题,扩充了进程间通信等内容。此外,新版贯穿了更多业界常见案例,提供了更多代码示例,帮助大家落地微服务。 本书面向架构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IT运维人员等各类对微服务感兴趣的读者。

微服务设计(第2版) 目录

审读致谢

专家推荐

推荐序一 | 肖然

推荐序二 | 沈剑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基础

第1章 追根问底微服务 3

1.1 微服务概述 3

1.2 微服务的关键概念 5

1.2.1 可独立部署 5

1.2.2 围绕业务领域建模 6

1.2.3 状态自主 7

1.2.4 服务大小 7

1.2.5 灵活性 8

1.2.6 架构和组织的一致性 8

1.3 单体 11

1.3.1 单进程单体 12

1.3.2 模块化单体 12

1.3.3 分布式单体 13

1.3.4 单体和交付争用 14

1.3.5 单体的优势 14

1.4 技术能力 14

1.4.1 日志聚合和分布式追踪 15

1.4.2 容器和Kubernetes 16

1.4.3 流技术 16

1.4.4 公有云和无服务器技术 17

1.5 微服务的优势 17

1.5.1 技术的异构性 17

1.5.2 健壮性 18

1.5.3 扩展性 19

1.5.4 部署的便捷性 20

1.5.5 组织协调 20

1.5.6 可组合性 20

1.6 微服务的痛点 20

1.6.1 开发者体验 21

1.6.2 技术过载 21

1.6.3 成本 21

1.6.4 生成报表 22

1.6.5 监控和故障排除 23

1.6.6 安全 23

1.6.7 测试 23

1.6.8 延迟 23

1.6.9 数据一致性 24

1.7 我应该采用微服务吗 24

1.7.1 不适用情况 24

1.7.2 适用情况 25

1.8 小结 26

第2章 微服务建模 27

2.1 MusicCorp简介 27

2.2 合理划分微服务边界 28

2.2.1 信息隐藏 28

2.2.2 内聚 29

2.2.3 耦合 29

2.2.4 内聚和耦合的相互作用 30

2.3 耦合的类型 30

2.3.1 领域耦合 31

2.3.2 传递耦合 33

2.3.3 公共耦合 36

2.3.4 内容耦合 39

2.4 恰到好处的领域驱动设计 40

2.4.1 通用语言 40

2.4.2 聚合 41

2.4.3 限界上下文 43

2.4.4 将聚合及限界上下文映射到微服务 45

2.4.5 事件风暴 46

2.5 DDD在微服务环境中的应用案例 47

2.6 领域边界的替代方法 48

2.6.1 易变性 48

2.6.2 数据 49

2.6.3 技术 50

2.6.4 组织 51

2.7 混合模型和例外 53

2.8 小结 53

第3章 拆分大单体 54

3.1 明确目标 54

3.2 增量迁移 55

3.3 单体并不是威胁 55

3.4 先拆分什么 56

3.5 按层拆分 58

3.5.1 代码优先 58

3.5.2 数据优先 59

3.6 有用的拆分模式 60

3.6.1 绞杀者模式 60

3.6.2 并行运行模式 61

3.6.3 功能开关模式 61

3.7 拆分数据库的注意事项 61

3.7.1 性能 61

3.7.2 数据完整性 63

3.7.3 事务 63

3.7.4 工具 64

3.7.5 报表数据库 64

3.8 小结 65

第4章 微服务间通信模式 66

4.1 从进程内到进程间 66

4.1.1 性能 66

4.1.2 接口变更 67

4.1.3 错误处理 67

4.2 进程内的通信技术:选择众多 69

4.3 微服务间的通信模式 69

4.4 同步阻塞模式 70

4.4.1 优点 71

4.4.2 缺点 71

4.4.3 适用情况 71

4.5 异步非阻塞模式 73

4.5.1 优点 73

4.5.2 缺点 74

4.5.3 适用情况 75

4.6 共用数据模式 75

4.6.1 实现 75

4.6.2 优点 76

4.6.3 缺点 76

4.6.4 适用情况 77

4.7 请求?C响应模式 77

4.7.1 实现:同步与异步 78

4.7.2 适用情况 80

4.8 事件驱动模式 80

4.8.1 实现 82

4.8.2 事件 82

4.8.3 适用情况 85

4.9 谨慎行事 85

4.10 小结 87

第二部分 实现

第5章 实现微服务间通信 91

5.1 寻找理想的技术 91

5.1.1 轻松实现向后兼容 91

5.1.2 明确你的接口 91

5.1.3 保持API的技术中立 92

5.1.4 简化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 92

5.1.5 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92

5.2 技术选型 92

5.2.1 远程过程调用 93

5.2.2 REST 96

5.2.3 GraphQL 99

5.2.4 消息代理 101

5.3 序列化格式 104

5.3.1 文本格式 104

5.3.2 二进制格式 105

5.4 模式 105

5.4.1 结构性破坏和语义性破坏 106

5.4.2 是否应该使用模式 106

5.5 处理微服务间的变更 107

5.6 避免破坏性变更 107

5.6.1 扩展式更改 108

5.6.2 兼容的消费者 108

5.6.3 合适的技术 109

5.6.4 显式接口 109

5.6.5 尽早发现破坏性变更 110

5.7 管理破坏性变更 111

5.7.1 同步部署 111

5.7.2 共存不兼容的微服务版本 111

5.7.3 模拟旧接口 112

5.7.4 推荐的方法 113

5.7.5 社会契约 114

5.7.6 追踪使用情况 114

5.7.7 极端措施 114

5.8 DRY和微服务架构中的代码复用风险 115

5.9 服务发现 117

5.9.1 域名系统 117

5.9.2 动态服务注册 118

5.9.3 不要忘记人类 120

5.10 服务网格和API网关 120

5.10.1 API 网关 121

5.10.2 服务网格 123

5.10.3 其他协议 126

5.11 文档服务 126

5.11.1 显式模式 126

5.11.2 自描述系统 127

5.12 小结 129

第6章 工作流 131

6.1 数据库事务 131

6.1.1 ACID事务 131

6.1.2 还是ACID事务,但缺乏原子性支持吗 132

6.2 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 134

6.3 分布式事务:只需说“不” 136

6.4 Saga 137

6.4.1 Saga故障模式 138

6.4.2 实现Saga 142

6.4.3 Saga与分布式事务 146

6.5 小结 147

第7章 构建 148

7.1 持续集成简介 148

7.1.1 你真的在实践持续集成吗 149

7.1.2 分支模型 149

7.2 构建流水线和持续交付 151

7.2.1 工具 152

7.2.2 权衡与环境 153

7.2.3 构建制品 153

7.3 将源代码和构建映射到微服务 155

7.3.1 一个巨大的代码库,一次巨大的构建 155

7.3.2 多代码库 156

7.3.3 单一代码库 159

7.3.4 我会使用哪种方式 163

7.4 小结 164

第8章 部署 165

8.1 从逻辑到物理 165

8.1.1 多实例 166

8.1.2 数据库 167

8.1.3 环境 170

8.2 微服务部署原则 172

8.2.1 隔离执行 172

8.2.2 专注于自动化 175

8.2.3 基础设施即代码 176

8.2.4 零停机部署 176

8.2.5 期望状态管理 177

8.3 部署选项 179

8.3.1 物理机 180

8.3.2 虚拟机 180

8.3.3 容器 182

8.3.4 应用容器 186

8.3.5 平台即服务(PaaS) 187

8.3.6 函数即服务(FaaS) 188

8.4 哪种部署方式适合你 193

8.5 Kubernetes与容器编排 195

8.5.1 容器编排案例 195

8.5.2 Kubernetes概念的简化视图 196

8.5.3 多租户和联邦 198

8.5.4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200

8.5.5 平台和可移植性 200

8.5.6 Helm、Operator与CRD 201

8.5.7 Knative 201

8.5.8 未来 202

8.5.9 你应该使用它吗 202

8.6 渐进式交付 203

8.6.1 分离部署与发布 203

8.6.2 渐进式交付 204

8.6.3 功能开关 204

8.6.4 金丝雀发布 204

8.6.5 并行运行 205

8.7 小结 206

第9章 测试 207

9.1 测试类型 207

9.2 测试范围 209

9.2.1 单元测试 210

9.2.2 服务测试 211

9.2.3 端到端测试 212

9.2.4 权衡 212

9.3 实现服务测试 213

9.3.1 mock还是打桩 213

9.3.2 更智能的打桩服务 214

9.4 微妙的端到端测试 215

9.4.1 脆弱的测试 216

9.4.2 谁来写测试 217

9.4.3 测试应该运行的时间 218

9.4.4 大量的堆积 219

9.4.5 元版本 219

9.4.6 缺乏独立可测试性 219

9.5 应该放弃端到端测试吗 220

9.5.1 契约测试和消费者驱动的契约 220

9.5.2 一点补充 222

9.6 开发者体验 223

9.7 从预发布环境测试到生产环境测试 223

9.7.1 生产环境测试的类型 224

9.7.2 确保生产环境测试的安全性 224

9.7.3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的权衡 225

9.8 跨功能测试 225

9.8.1 性能测试 226

9.8.2 健壮性测试 227

9.9 小结 227

第10章 从监控到可观测性 229

10.1 混乱、恐慌和困惑 229

10.2 单个微服务,单个服务器 230

10.3 单个微服务,多个服务器 231

10.4 多个微服务,多个服务器 232

10.5 可观测性与监控 233

10.6 构建可观测性的组件 234

10.6.1 日志聚合 235

10.6.2 指标聚合 241

10.6.3 分布式追踪 243

10.6.4 我们做得如何 245

10.6.5 警报 247

10.6.6 语义监控 250

10.6.7 生产环境测试 251

10.7 标准化 253

10.8 选择工具 253

10.8.1 大众化 253

10.8.2 易于集成 253

10.8.3 提供上下文 254

10.8.4 实时性 254

10.8.5 恰如其分 254

10.9 机器专家 255

10.10 起点 255

10.11 小结 256

第11章 安全 258

11.1 核心原则 259

11.1.1 *小权限原则 259

11.1.2 深度防御 259

11.1.3 自动化 261

11.1.4 在交付过程中构建安全性 261

11.2 五大网络安全功能 262

11.2.1 身份识别 262

11.2.2 保护 263

11.2.3 检测 263

11.2.4 响应 263

11.2.5 恢复 264

11.3 应用安全的基础 264

11.3.1 凭证 264

11.3.2 打补丁 269

11.3.3 备份 271

11.3.4 重建 271

11.4 隐式信任与零信任 272

11.4.1 隐式信任 272

11.4.2 零信任 273

11.4.3 这是个范围 273

11.5 数据保护 275

11.5.1 传输中的数据 275

11.5.2 静态数据 277

11.6 身份验证和鉴权 279

11.6.1 服务间验证 279

11.6.2 用户的身份验证 279

11.6.3 常见的单点登录实现 280

11.6.4 单点登录网关 281

11.6.5 细粒度鉴权 282

11.6.6 混淆代理人问题 282

11.6.7 中心化上游鉴权 284

11.6.8 去中心化鉴权 284

11.6.9 JWT 284

11.7 小结 287

第12章 弹性 288

12.1 弹性介绍 288

12.1.1 健壮性 289

12.1.2 可恢复性 290

12.1.3 优雅的可扩展性 290

12.1.4 持续适应性 290

12.1.5 代入微服务架构 291

12.2 故障无处不在 291

12.3 多少才算多 292

12.4 功能降级 293

12.5 稳定性模式 293

12.5.1 超时 295

12.5.2 重试 297

12.5.3 舱壁 297

12.5.4 断路器 298

12.5.5 隔离 300

12.5.6 冗余 301

12.5.7 中间件 301

12.5.8 幂等 302

12.6 分散风险 303

12.7 CAP定理 304

12.7.1 牺牲一致性 305

12.7.2 牺牲可用性 305

12.7.3 牺牲分区容错性 306

12.7.4 AP还是CP 306

12.7.5 全部和全不并不是二选一 306

12.7.6 现实世界 307

12.8 混沌工程 307

12.8.1 演练日 308

12.8.2 生产实验 308

12.8.3 超越健壮性 309

12.9 问责 309

12.10 小结 310

第13章 扩展性 312

13.1 扩展性的4个维度 312

13.1.1 纵向扩容 313

13.1.2 横向复制 314

13.1.3 数据分区 317

13.1.4 功能拆分 320

13.2 组合模型 322

13.3 从小处着手 323

13.4 缓存 324

13.4.1 用于提高性能 324

13.4.2 用于提高扩展性 325

13.4.3 用于提高健壮性 325

13.4.4 将缓存设置在哪里 325

13.4.5 让缓存失效 329

13.4.6 缓存的黄金法则 333

13.4.7 新鲜度与优化程度 333

13.4.8 缓存中毒:一个需要警惕的故事 334

13.5 自动扩展 334

13.6 重新出发 335

13.7 小结 336

第三部分 人和组织

第14章 用户界面 339

14.1 迈向数字化 339

14.2 集中所有权模型 340

14.3 业务流团队 342

14.3.1 共享专家 343

14.3.2 确保一致性 343

14.3.3 持续应对技术的挑战 344

14.4 单体前端模式 345

14.5 微前端模式 346

14.5.1 实施视角 346

14.5.2 应用时机 346

14.6 基于页面的拆分模式 347

14.7 基于部件的拆分模式 349

14.7.1 实施视角 350

14.7.2 应用时机 352

14.8 约束 353

14.9 中心聚合网关模式 353

14.9.1 归属权 355

14.9.2 不同类型的用户界面 355

14.9.3 热点问题 356

14.9.4 应用时机 357

14.10 服务于前端的后端模式 357

14.10.1 如何确定BFF的数量 358

14.10.2 BFF如何应对复用问题 361

14.10.3 BFF在桌面Web和更多场景中的应用 363

14.10.4 应用时机 364

14.11 GraphQL 364

14.12 模式的混合应用 366

14.13 小结 366

第15章 组织结构 367

15.1 低耦合组织结构 367

15.2 康威定律 368

15.3 团队规模 370

15.4 理解康威定律 370

15.5 小团队,大组织 371

15.6 关注团队自治 372

15.7 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 373

15.7.1 强所有权 373

15.7.2 集体所有权 374

15.7.3 团队层面与组织层面 375

15.7.4 模式之间的平衡 375

15.8 赋能团队 376

15.8.1 实践社区 377

15.8.2 平台 378

15.9 共享微服务 380

15.9.1 难以划分 380

15.9.2 跨领域的变更 380

15.9.3 交付瓶颈 381

15.10 内部开源 381

15.10.1 核心提交者的作用 382

15.10.2 成熟度 382

15.10.3 工具支撑 382

15.11 可插拔式模块化微服务 382

15.12 孤儿服务 387

15.13 案例研究:Real Estate网站 387

15.14 地域分布 388

15.15 逆康威定律 389

15.16 人 390

15.17 小结 391

第16章 演进式架构师 392

16.1 名字的意义 392

16.2 什么是软件架构 394

16.3 让改变成为可能 395

16.4 架构师的可演进愿景 395

16.5 定义系统边界 396

16.6 一种社会结构 398

16.7 宜居性 399

16.8 原则方法 400

16.8.1 战略目标 400

16.8.2 原则 400

16.8.3 实践 401

16.8.4 原则与实践相结合 401

16.8.5 一个真实的例子 401

16.9 演进式架构 402

16.10 业务流组织中的架构 403

16.11 组建团队 405

16.12 必要标准 405

16.12.1 可监控性 405

16.12.2 接口 406

16.12.3 架构安全性 406

16.13 治理并铺路 406

16.13.1 榜样的力量 407

16.13.2 定制的微服务模板 407

16.13.3 将铺好的路规模化 408

16.14 技术债务 408

16.15 异常处理 409

16.16 小结 409

后记:全景概述 411

参考资料 421

术语表 425
展开全部

微服务设计(第2版) 相关资料

Martin Fowler 【原版推荐】,肖然 × 沈剑 【作序推荐】

丁雪丰 × 胡忠想 × 李运华 × 茹炳晟 × 王健 × 张逸 【联袂推荐】



“微服务架构有许多吸引人的优点,但贸然选用,你的构建过程注定充满艰辛与坎坷。微服务这条路是否真的适合你,一旦选定如何巧妙躲过各种陷阱?答案就在本书中。”

—— Martin Fowler,Thoughtworks Chief Scientist



新版内容更加丰富,篇幅大大加长,其中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微服务领域的显著进步,也凸显了我们面

微服务设计(第2版) 作者简介

[英]萨姆·纽曼(Sam Newman) 微服务先驱 · Thoughtworks前系统架构师 · 独立咨询师 深耕行业20多年,聚焦微服务、云和持续交付,致力于帮助企业更快速、可靠地交付软件,合作客户遍布全球。热销技术书作者,著有《微服务设计》《重构到微服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