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0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40.2(6.7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073733
  • 条形码:9787020073733 ; 978-7-02-007373-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优选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优选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目录

第十章 辽沈战役:高粱红了
 高粱红了
 战锦方为大问题
 塔山不是山
 “大门”的关闭
 慢慢地陷落
第十一章 辽沈战役:死亡的开端
 短暂的沉寂
 血浸黑山
 胡家窝棚
 不说老实话我揍你
 死亡的开端
第十二章 淮海战役: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祝总统赴美休养一路平安
 侧翼的开裂
 老头子为什么不来徐州
 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让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
第十三章 淮海战役:惊人的态势
 王老汉游击队
 蹂躏战术
 惊人的态势
 沉闷的晚宴
 黄维:上尉司书方正馨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
 战争罪犯的名单
 将革命进行到底
 邱清泉:让他崩溃好了
 勇敢地向前进
第十五章 平津战役:坦克驶过东交民巷
 文章要从西线做起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风雪中矗立的枕木
 天下人提壶送酒欢迎你
 金汤桥
 坦克驶过东交民巷
第十六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
 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钟山风雨起苍黄
 榴花原是血染红
 *后的故园
第十七章 熟透的李子
 熟透的李子
 关中决战
 一片孤城万仞山
 悠远的驼铃
 凌乱的海滩
第十八章 士兵的山河
 大迂回大包围
 金门岛
 给解放军长官磕个头
 大陆的*后一战
 士兵的山
展开全部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节选



第十章 辽沈战役:高粱红了
    
         高粱红了
    
         一九四八年初,毛泽东对东北战局的*大忧虑是:国民党军放弃东北,全部撤回关内。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这是国土向东北方向延伸出去的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与华北地区相连接的部位仅仅是一片走廊般的狭长地带,辽东湾深深地嵌入这片狭长地带里,使这个被称为“鸡形国土”的颈部*窄处不足三百公里。从战场地理上看,东北地区虽然幅员辽阔,但如果其颈部一旦被占据,整个东北地区就等于关上了大门。那个时候,无论东北、华北乃至全国的战局将发生什么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扇大门的开合,取决于谁能掌控这扇大门的开合——东北战场的这种军事态势,在战争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战前夕,显得格外令人瞩目。
    
         美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视,因为这一地区与苏联接壤。从长远军事利益看,中国的东北是美国在远东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美国希望东北能够成为遏制苏联的前哨堡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政府极力怂恿和支持国民党军抢占东北,并出动大批飞机和军舰将国民党军运送到这一地区,目的就是把刚刚进入东北的兵力薄弱的共产党军队歼灭或者赶走。
    
         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演变,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已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特别是一九四八年初,林彪指挥不断壮大的东北野战军取得冬季攻势胜利之后,美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较量所持有的立场发生陡转。他们建议蒋介石放弃东北,将那里的国民党军主力撤入关内。美国人的理由是:首先,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有被彻底歼灭的危险。美国驻华使馆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在满洲,少数几个主要城市仍然在被包围之中,而由山东经海路运到葫芦岛的那支强大的和装备极佳的援军,又一直无法打通该港与沈阳地区的陆上交通。在满洲的政府军队的补给和增援全靠空运,他们的部队和军需品因防御作战而日益枯竭,其地位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关头的话,也是很严重的”。因此,“舍建议以撤退来解救目前陷入在该处的政府军队外,就别无他途可寻”。其次,美国已经无法承担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存在和作战的巨大成本。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在写给国防部的报告中说:“我深信继续据守被孤立的满洲城市是徒劳无益的,这些城市的军需民食完全依靠空运,而中国民用及军用航空运输能力的总和,犹远不足以满足需要的浩大吨位。空运的补充、保养和燃料的花费——在一个缺乏现金信用的国家中——足以导致经济上的灾难。另一方面,空运对于供应上,仅能做无效的帮助。”
    
         美国力主国民党军从东北地区全面撤退,这一建议在战略上是具有相当合理性的。但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讲,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当时蒋介石采纳了美国人的建议,解放战争的进程将呈现出另一种样式。因为,尽管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和西北的五大军事集团中,仍以中原和东北两个军事集团的兵力*多、装备*好。如果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全部撤入关内,势必大大加强国民党军在华北和中原地区的作战力量,而且这种加强意味着巨大作战集团的战略移动,使华北和中原战场上陡然增加巨大兵力,这将给长江以北战场上的共产党军队带来不可预知的军事压力。
    
         毛泽东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一九四八年二月七日,当东北野战军还在进行冬季作战的时候,毛泽东在给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的电报中,明确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毛泽东的这封电报被视为辽沈战役的*初动因:
    
         ……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至华北,后来又决定不撤。这主要是因为南线我军尚未渡过长江及北线我军尚未给蒋军以更大打击的缘故。但*近你们已连续取得几次大胜仗,如果你们再有几次大胜仗,杨(杨得志)、罗(罗瑞卿)、杨(杨成武)又出平绥、出冀东,南线我军又有积极行动,蒋军从东北撤退的可能性就将突然增长,其时间可能在夏季,或更早一点。因此,你们应准备于一个月内外完成现地区之作战,而于一个月以后再进行一个战役[包括打几仗],然后进入大休整,准备应付上述可能的新形势。但不知部队情况许可这样做否。你们上次电报曾说锦州方向无仗可打,该方向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军能完全控制阜(阜新)、义(义县)、兴(兴城)、绥(绥中)、榆(榆关,即山海关)、昌(昌黎)、滦(滦县)地带,对应付蒋军撤退是否更为有利。对于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如果我军尚无足够力量阻止其撤退,则撤退后的蒋军似将控制锦州、承德、北平、天津四角及其中间地区,并打通津浦路北段,其给养当然会很困难,士气会更衰落,但兵力则较集中,这些可能情况亦须预先见到。当然蒋军死钉在东北不撤退的可能性也有,但除非我军强大到使其无法撤退,否则是难于设想的。
    
    
    

解放战争(1948.10~1950.5)下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