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

包邮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

作者:郑学昊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45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8.9(6.6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 版权信息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 内容简介

工业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和地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造成我国近五分之一耕地点位污染物超标。土壤介质中Cd以阳离子形式存在,A$以含氧阴离子形式存在,二者迁移转化规律不同,因此难以被同时控制。此外,由于化肥滥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农田土壤生态系统重要营养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失衡,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与土壤污染问题一道成为我国现今农田土壤常态。有机矿物复合体(Organo-mineralcomplexes,OMC)是土壤中的原生物质,可以参与调控C、N、P、Cd、As等多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并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潜力,但目前鲜有研究探索了OMC对土壤中Cd-As复合污染的控制效果和作物对OMC的生长响应。本书使用改性坡缕石和鸡粪堆肥构建的人工OMC材料探索了其对Cd、As的迁移转化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揭示了其中机制。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 目录

●第1章 农田土壤生态健康与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1
1.1 农田土壤复合污染及土壤修复技术缺失/2
1.1.1 Cd、As复合污染特征/2
1.1.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4
1.1.3 Cd-As复合污染土壤控制方法/6
1.2 化肥滥用导致农田微生物多样性下降/7
1.3 土壤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循环失衡/9
1.3.1 碳循环/9
1.3.2 氩循环/9
1.3.3 磷循环/10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11
第2章 专利计量解析堆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2
2.1 引言/13
2.2 研究方法/14 ......
展开全部

有机-矿质复合体材料创制及对耕地提质增效机理 ——基于计量学假设、科学验证与生产 作者简介

郑学昊,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硕导,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双创”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博士后。于天津大学提前半年完成学业并获得天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创业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家金奖。另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各级奖励10余项。主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项目等科研课题6项,参与“十二五”重大水专项、973计划等国家课题。主编专著一部,以主要作者(前二)于JCLP,STOTEN,CHEMOSPHERE,生态环境学报上发表SCI论文16篇(一作/通讯13篇),影响因子总和逾100,被引近400次。科研兴趣包括:1.功能有机肥料开发与其生态效益;2.农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介导的重要元素循环;3.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4.学术大数据分析与学科交叉。 丁辉,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擅长运用化学工程原理解决土壤、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聚焦环境化学科学前沿,在重塑农田土壤生态、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所研发的“营养元有机碳骨架土壤修复剂”经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起草制定了《微藻有机肥》团体标准(T/C1068-2022)。创新性地开发了常温催化氧化(NTCO)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起草制定了《常温催化氧化法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技术规范》团体标准(T/CI019-2021)。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50余项,国际专利5项,转让专利20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一项;荣获2022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2020年中国发明协会创业成果奖,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8年中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7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傅剑锋,博士/研究员,2006年获天津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0年英国女王大学博士后。现任安徽乐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工,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芜湖市“百人计划”专家,芜湖市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安徽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福建省生态产业协会主任委员,甘肃黄河之子保护黄河基金会特聘专家。2016年8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总裁班学习,2018年11月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总裁班学习。傅剑锋同志主攻环保和生态修复领域,曾在爱尔兰、英国、日本学习和工作,长期从事环境修复、土壤治理和农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等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利40余项,团体标准3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并有10年以上的项目策划和市场运营经验,先后荣获得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团队优秀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中国侨联创新成果奖、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省部级)、中国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二等奖(省部级)、获得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省部级)、环保部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等多个奖项、2021“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2年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省部级)。 丁永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指导专家,华中农大、河南农大、沈阳农大、天津农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耕地安全利用与质量提升、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多次赴美、英、日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著/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近130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获软件著作权6件;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6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