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作者:程佳旭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5.3(7.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650003
  • 条形码:9787302650003 ; 978-7-302-65000-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本书特色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风险社会中的“黑天鹅”“灰犀牛”纷至沓来,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大社会风险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的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风险防控领域一个反常现象:相较于小概率偶发的“黑天鹅”事件,发生概率大且影响极其巨大的“灰犀牛”式风险竟也会被人们所忽略。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这都是一个悖论。既有风险感知研究无法很好进行解释,在风险感知之外,很可能还有更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针对基层干部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方面的“灰犀牛”式消极行为,《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一书从风险认知和制度压力两个方面来探寻该现象的发生机理,构建了解释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的认知—制度分析框架,通过对E市“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中有关典型案例的探索性分析修正了研究框架,通过对基层维稳干部的问卷调查和模型估计,验证了分析框架和研究假定的解释力。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不仅将对风险感知和应对行为的研究拓展到社会稳定这一更为复杂的风险情境中,而且将一般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理论模型延展到了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的研究领域,特别是深化了制度压力对于基层干部行为突出影响力的因果机理分析。同时,对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政策启发意义,可以为治理“为官不为”现象,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内容简介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基于现实和理论背景提出核心研究问题:风险感知与制度压力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基层干部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的行为策略?作者采用混合式研究策略,基于文献初步构建了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的认知—制度分析框架;通过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对E市“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中基层干部的行为进行过程追踪和比较案例研究,修正并完善了分析框架;基于心理测量与被试内设计的思想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定量分析验证。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的认知—制度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社会安全领域的“灰犀牛”风险被忽视的认知和制度根源。**,从微观视角对于政府官员行为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补充。将认知视角与制度视角综合起来,基于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进路对于政府官员行为研究各自割裂的现状,并在社会安全领域揭示了“灰犀牛”式风险被消极应对的认知与制度根源。 第二,进一步细化了对于压力型维稳体制的研究。将压力型维稳体制的要素细化为维稳时间约束、维稳任务清晰度和维稳问责强度,揭示了压力型维稳体制对于干部行为的具体影响机制。 第三,扩展了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理论模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将风险研究的研究对象由普通公众扩展为处于制度约束下的基层干部,将风险领域由自然灾害风险扩展到更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风险领域。 第四,采用混合式的研究设计,在追求内部效度的基础上**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外部效度。在案例研究对于过程和机制探讨的基础上,对真实情境中的基层一线维稳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和结论较心理学实验法更具有外部效度。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目录

表格索引21
插图索引23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实践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1.3概念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重要概念界定
1.3.2研究对象
1.3.3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第2章文献综述
2.1认知视角下的政府官员行为
2.1.1行为公共管理学的新进路
2.1.2风险视域下的个体感知与应对行为
2.1.3文献评述
2.2制度视角下的政府官员行为
2.2.1激励机制
2.2.2压力机制
2.2.3文献评述
2.3小结与评述 第3章理论框架的初步建构
3.1行为情境: 社会稳定风险情境中的基层干部
3.2认知因素与基层干部风险应对行为
3.2.1社会稳定风险感知
3.2.2应对行为感知
3.3压力型维稳体制与基层干部风险应对行为
3.3.1维稳时间约束
3.3.2维稳任务清晰度
3.3.3维稳问责强度
3.4个体特征因素
3.5本章小结 第4章探索性案例研究与理论框架的修正
4.1研究方法
4.1.1案例研究方法
4.1.2案例研究设计
4.1.3案例的选择
4.1.4资料的收集
4.2案例背景
4.2.1E市“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4.2.2F区在“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中的位置
4.2.3H街道概况
4.3M鞋城关停案例
4.3.1M鞋城概况与政策的变动
4.3.2高社会稳定风险,刚性维稳压力
4.3.3时任街道领导班子的应对
4.3.4契机: 明确的政治命令与新班子的上任
4.3.5小结
4.4J商城疏解案例
4.4.1J商城概况
4.4.2从升级改造到停滞
4.4.3模糊的规划与H街道班子的应对
4.4.4小结
4.5理论框架的修正 第5章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5.1问卷调查法
5.2问卷的设计
5.2.1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5.2.2问卷设计流程
5.2.3对偏差的克服
5.3变量操作化
5.3.1感知变量
5.3.2情景模拟
5.3.3控制变量
5.4问卷发放与收集
5.4.1抽样方法
5.4.2问卷的发放
5.5数据分析方法
5.6本章小结 第6章实证分析结果
6.1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6.1.1效度检验
6.1.2信度检验
6.2描述性统计分析
6.2.1被调查者特征
6.2.2“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6.2.3因变量描述性分析
6.2.4其他变量描述性分析
6.3方差分析
6.3.1相同被调查者在不同情景下行为意向的差异性分析
6.3.2变量间显著交互性方差分析
6.4个体感知对行为的影响
6.5分层线性模型分析
6.5.1模型的选择
6.5.2缺失值的插补
6.5.3HLM中的自变量中心化问题
6.5.4HLM的模型设定
6.6稳健性检验
6.6.1OLS估计检验
6.6.2其他自变量中心化方式检验
6.6.3分样本检验
6.6.4对竞争性解释的检验
6.7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讨论
7.1主要结论
7.2进一步的讨论
7.2.1“灰犀牛”为什么被忽视
7.2.2基层干部与公众在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上的差异
7.3政策启示
7.4研究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访谈提纲
附录B访谈对象汇总表
附录CE市“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社会稳定风险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全部

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 作者简介

程佳旭,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任国网能源研究院中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企改革、合规管理、风险治理。曾获第三届“费孝通勤学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中央企业智库联盟优秀课题成果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代表论文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