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和实践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和实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B5 页数: 216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3.6(7.8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和实践 版权信息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和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水专项淮河项目的系统总结和梳理。通过水专项研究,水专项系统对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剖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水专项在淮河流域设置相应研究任务,并取得一些成果和经验,为"十四五"淮河流域治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全书内容共7章,分别是第1章淮河流域概况;第2章淮河流域治理历程回顾;第3章淮河流域水质特征与污染负荷及减排能力分析;第4章淮河流域水环境特征与关键问题解析;第5章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思路与污染控制对策;第6章水专项淮河项目设置及其治淮的贡献;第7章"十四五"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展望。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和实践 目录

第1章 淮河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形地貌 1.1.3 水系状况 1.1.4 水资源概况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人口概况 1.2.2 经济概况 第2章 淮河流域治理历程回顾 2.1 淮河流域治理三大阶段主要洪涝灾害和水污染情况 2.1.1 旱涝灾害治理阶段(1949~1978年) 2.1.2 旱涝与水污染治理并重阶段(1979~2005年) 2.1.3 水环境重点治理阶段(2006年至今) 2.2 淮河流域治理三大阶段主要措施 2.2.1 旱涝灾害治理阶段(1949~1978年) 2.2.2 旱涝与水污染治理并重阶段(1979~2005年) 2.2.3 水环境重点治理阶段(2006年至今) 第3章 淮河水质特征与污染负荷分析 3.1 流域水质时空特征 3.1.1 “十一五”期间水质变化 3.1.2 流域总体水质 3.1.3 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 3.1.4 省界断面水质 3.1.5 水功能区水质 3.1.6 重点区域水质 3.2 流域污染负荷分析 3.2.1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 3.2.2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体结构 3.2.3 流域工业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特征 3.2.4 流域工业源污染特征 3.2.5 流域生活源污染特征 3.2.6 流域农业源污染分析 3.2.7 重点区域污染负荷特征 3.2.8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地区情况 3.3 流域污染减排能力分析 3.3.1 流域工业行业减排能力 3.3.2 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3.3.3 流域农业面源减排能力 第4章 淮河流域水环境关键问题剖析 4.1 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4.1.1 淮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4.1.2 流域规划中的总量控制 4.2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4.2.1 流域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依据 4.2.2 流域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 4.2.3 各省淮河流域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 4.2.4 流域环境保护投资趋势分析 4.3 流域水环境压力 4.3.1 工业源污染负荷预测 4.3.2 生活源污染负荷预测 4.3.3 农业源污染负荷预测 4.4 水污染控制关键问题 4.4.1 流域水污染成因 4.4.2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水污染治理影响 4.4.3 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问题 4.4.4 各省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关键问题 第5章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思路与策略 5.1 战略目标 5.2 基本思路 5.2.1 基本原则 5.2.2 实施方略 5.2.3 阶段划分 5.3 水质目标 5.4 总量目标 5.5 重点区域 5.5.1 重点治理水体 5.5.2 重点分区识别 5.5.3 重点城市选择 5.6 重点任务 5.6.1 社会经济发展调整 5.6.2 污染源防控与治理 5.6.3 流域水体生态功能修复 5.6.4 流域管理机制创新及应用 5.6.5 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5.7 行动路线图 第6章 水专项在淮河任务设置及主要成果产出 6.1 水专项淮河项目的课题设置情况 6.1.1 “十一五”的“控源减排”阶段(2006~2010年) 6.1.2 “十二五”的“减负修复”阶段(2011~2015年) 6.1.3 “十三五”的“综合调控”阶段(2016~2020年) 6.2 水专项淮河项目标志性成果产出与应用推广 6.2.1 攻克重点污染源治理与控制关键技术,实现废水资源“变废为宝”,极大提升流域“控源减排”能力 6.2.2 研发闸坝型重污染河流水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形成整装成套技术,构建淮河水生态修复范式,实现“臭水渠”变“水景区”,显著增强闸坝型河流“减负修复”能力 6.2.3 突破闸坝型重污染河流管理关键技术,形成沙颍河流域差异化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构建流域水生态环境多目标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河流水环境的精准化智慧管理 6.2.4 创新闸坝型重污染河流“三三三”治理模式与水质保障型蓄水湖泊“治用保”治污模式,为我国同类型河流与湖泊治理提供借鉴 6.2.5 构建基于“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联盟集成-平台推广-机制保障”的全链式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打通水专项成果从书架”走到“货架”的产业化“*后一公里” 6.3 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情况与水专项具体贡献总结 6.3.1 “十一五”至“十三五”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情况 6.3.2 水专项在淮河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贡献体现 6.3.3 水专项在淮河以外重点流域进行规模化成果推广应用 第7章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展望 7.1 “十三五”末期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面临主要问题 7.1.1 水环境方面 7.1.2 水资源方面 7.1.3 水生态方面 7.1.4 水安全方面 7.2 新时期国家对淮河治理要求 7.2.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7.2.2 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7.2.3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2035年) 7.2.4 “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21~2025年) 7.3 对未来淮河流域治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