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58758
- 条形码:9787550458758 ; 978-7-5504-587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中国凭借劳动力优势承接了来自 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转移。同时,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中国面临着庞 大的国外市场需求,在供需契合的国际循环之下,中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实现了飞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虽然 现有研究表明,跨国生产并不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但部分国家对中国融入全球分工的担忧和恐慌, 逐渐演变为“逆全球化”思潮,使得中国的进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经贸摩擦逐渐加剧。在后危机时代,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使得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外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需不匹配、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渐突出。面对内忧外患的发展困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球价值链重塑、中国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背景,以国内价值链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促进“大循环、双循环”的切入点,通过编制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构建双重价值链视角下的区域贸易增加值和生产分工位置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及各区域的双重价值链嵌入度,从全国、地区、部门、地区部门角度分析了双重价值链的嵌入特征。本书从技术进步的视角,系统考察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对中国各区域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及其在地区、部门、时间等层面的异质性。
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 目录
1 绪论 / 1
1. 1 研究背景 / 1
1. 2 研究意义 / 9
1. 2. 1 理论意义 / 9
1. 2. 2 现实意义 / 11
1. 3 研究内容、 方法及框架 / 11
1. 3. 1 研究内容 / 11
1. 3. 2 研究方法 / 13
1. 3. 3 研究框架 / 15
1. 4 本书的创新点 / 18
2 文献综述 / 21
2. 1 价值链分工相关研究 / 21
2. 1. 1 相关概念 / 21
2. 1. 2 价值链分工测算研究 / 24
2. 1. 3 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研究 / 26
2. 1. 4 价值链嵌入路径研究 / 27
2. 2 技术进步相关研究 / 28
2. 2. 1 技术进步相关理论研究 / 28
2. 2. 2 技术进步测算研究 / 30
2. 3 投入产出表相关研究 / 32
2. 3. 1 国内投入产出表 / 32
2. 3. 2 地区或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 33
2. 3. 3 国际投入产出表 / 33
2. 3. 4 拓展的投入产出表 / 35
2. 4 技术进步与价值链分工关系研究 / 36
2. 4. 1 价值链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 36
2. 4. 2 技术进步对价值链分工的影响 / 38
2. 5 文献述评 / 40
2. 5. 1 价值链分工测算方法 / 40
2. 5. 2 价值链的分解思路 / 41
2. 5. 3 投入产出表相关研究 / 41
2. 5. 4 技术进步与价值链嵌入的研究视角 / 42
3 技术进步与价值链嵌入的理论解释 / 43
3. 1 理论分析 / 43
3. 1. 1 技术进步与产品比较优势 / 44
3. 1. 2 技术进步与产业比较优势 / 44
3. 1. 3 技术进步与地区比较优势 / 45
3. 2 理论模型 / 45
3. 2. 1 无技术进步下的价值链嵌入 / 46
3. 2. 2 投入视角下考虑技术进步与价值链嵌入 / 48
3. 2. 3 产出视角下考虑技术进步的价值链嵌入 / 51
3. 3 数值模拟 / 54
3. 3. 1 投入视角下的模拟结果 / 54
3. 3. 2 产出视角下的模拟结果 / 58
3. 4 本章小结 / 61
4 双重价值链嵌入的测算与特征分析 / 63
4. 1 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 64
4. 1. 1 基础数据的处理 / 65
4. 1. 2 编制的原则和步骤 / 70
4. 2 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与特征分析 / 75
4. 2. 1 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 / 75
4. 2. 2 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的特征分析 / 81
4. 3 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测算与特征分析 / 88
4. 3. 1 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测算 / 89
4. 3. 2 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的特征分析 / 98
4. 4 本章小结 / 107
5 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嵌入影响的实证检验 / 110
5. 1 模型设定、 变量和数据说明 / 111
5. 1. 1 模型设定 / 111
5. 1. 2 变量说明 / 113
5. 1. 3 数据说明 / 115
5. 2 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 / 115
5. 2. 1 技术进步是否促进了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 / 115
5. 2. 2 异质性分析 / 119
5. 2. 3 稳健性检验 / 125
5. 3 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 / 136
5. 3. 1 技术进步是否推动了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的转变 / 136
5. 3. 2 异质性分析 / 139
5. 3. 3 稳健性检验 / 144
5. 4 本章小结 / 152
6 不同技术进步方式对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影响 / 156
6. 1 技术进步的分解和变量说明 / 156
6. 1. 1 技术进步的分解 / 156
6. 1. 2 模型和变量说明 / 158
6. 2 不同技术进步方式对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 / 158
6. 2. 1 基准分析 / 158
6. 2. 2 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分样本检验 / 159
6. 2. 3 考虑部门异质性的分样本检验 / 161
6. 2. 4 考虑技术差异的分样本检验 / 163
6. 2. 5 考虑危机冲击的分样本检验 / 164
6. 3 不同技术进步方式对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 / 166
6. 3. 1 基准分析 / 166
6. 3. 2 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分样本检验 / 167
6. 3. 3 考虑部门异质性的分样本检验 / 169
6. 3. 4 考虑技术差异的分样本检验 / 170
6. 3. 5 考虑危机冲击的分样本检验 / 172
6. 4 本章小结 / 173
7 研究结论、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176
7. 1 研究结论 / 177
7. 2 政策建议 / 181
7. 2. 1 优化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影响的政策建议 / 181
7. 2. 2 区域双重价值链分工的政策建议 / 182
7. 2. 3 双重价值链视角下危机应对的政策建议 / 184
7. 3 研究展望 / 185
参考文献 / 186
附 录 / 204
附录 1 国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18 部门对应表 / 204
附录 2 世界投入产出表 (WIOD) 18 部门对应表 / 205
附录 3 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 208
附录 4 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有效性检验———基本特征分析 / 213
附录 5 嵌入程度和位置的国际比较 / 226
附录 6 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文献比较 / 229
展开全部
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 作者简介
何雅兴,女,陕西人,博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投入产出、双重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