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作者:张静红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2.5(7.0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40289
  • 条形码:9787576040289 ; 978-7-5760-4028-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本书特色

重回世界茶源,从云南到世界,以人类学之力打开普洱茶的时空大折叠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内容简介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一书以普洱茶的社会生命为棱镜,在物之本真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普洱茶的历史,追溯了普洱茶市场的兴起、高潮和崩溃,并以“春生——夏热——秋愁——冬藏”四季点题,串起整个迷人的故事。通过对普洱茶采收、加工、交易和消费空间的关注,人类学家张静红生动地描述了普洱茶从一种手工制品到一种产业的转变,并详细论述了这种转变所具有的风险和后果。本书适合所有普洱茶爱好者以及对中国茶感兴趣的人来阅读。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目录

001 导论 **部分 春生
043 **章 “易武正山”
082 第二章 春天的纠结 第二部分 夏热
117 第三章 普洱茶原产地
148 第四章 过犹不及 第三部分 秋愁
171 第五章 以何为生
197 第六章 转化之韵 第四部分 冬藏
225 第七章 超越江湖
249 第八章 他乡味道 278 结语
283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相关资料

本书改自张静红的博士论文,探讨了普洱茶在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呈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作者使用“江湖”作为全书的核心概念,展现了社会实践中的各种角力和比拼;价值观的角力和比拼更是本书的精彩部分,反映了作者田野研究的细致和用心。书中描写的江湖也少不了不同的“对策”,江与湖,动与静、新与旧,更重要的是一幕幕动人心弦的人与人和人与地的对策;不单是勐海的霸气和易武的柔顺的对决,作者还使我们置身于思茅和普洱新旧交替的张力中。最后,有别于一般探讨地方品牌建构的处理,作者通过描写茶/人/地的关系为读者带来一个独特且具说服力的地方共塑过程。回到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作者无疑再一次提醒生活在今天的我们需要放弃执着,以不同的文化(人类学)角度来了解和迎接外在辽阔的世界。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张展鸿 我和静红差不多同时间开始研究普洱茶文化。静红全心投入,我则是路过昆明时顺便做些调查;静红从茶马古道、产区、商人、贸易、消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我则聚焦于台湾及香港;静红从传统文化中“江湖”的视角阐释普洱茶产业里的人、事、物,我则将普洱茶当作一个文化感官理论研究的个案。两人的出发点虽不同,但都期望从学术观点来打破刻板印象,呈现普洱茶的真实面貌。学术贵在从不同观点检视现象,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也在于能够融会贯通人类学诸多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以轻松的语调呈现普洱茶市场错综复杂的现象,再以“江湖”这一在地观点将这些现象串联起来,成就一个完整的诠释。如果您仍认为“普洱茶不过是炒作的结果”,我建议您细读一下这本书。
——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余舜德 趁着人类世的开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骤然升温。该书作者并未加入热闹的讲堂,而是埋头整理二十余年的考察经验,以人类学的扎实训练为基础,写出了一部绝不逊于《末代松茸》,甚至在田野深耕方面对之有所超越,学术视野更显独特的专著。阅读此书,我习惯的视觉已不够用,更需调动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跨越人类与生物的边界,打破文科理科的藩篱,从云南漫游到亚洲南部,以学者,以及植物猎人、商贩、品茶师、纪录片作者等复杂身份,混迹于普洱茶的江湖,把食物当作文化象征来品尝。书里的故事,让我读出一番这样的感受:但凡被人类深刻掌握了的物质,都难免会因文明的浸染,由神鹿幻化成怪兽,从深山老林渗入汤婆婆的洗浴场,细润无声地改造着老饕们的胃口和认知,不紧不慢地解构着这赛博朋克的奇迹。人类文明自以为“熟”化了山河湖海的本性,却难预料,在某个世纪,或许就在后天,尘要归尘,土要归土,煮熟的饭又将变回野生稻,压制的茶饼又会长回枝头。数字化的重新扎根大地,熟的再次进化成生的。领悟到文字后面的这番景象,我没有悲哀,唯有释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郭净 为何普洱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由一种云南的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消费时尚?作者独辟蹊径,以此为个案,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一手资料,用深入浅出的文笔,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讲述了这个当代新神话的建构过程,并将其置于转型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剖析。作者发现,在普洱茶横空出世的背后,是错综多元流动变化的各种因素互动的结果,涉及到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政治各个方面。作者富有创意地将复杂时代大背景形象地比喻为“江湖”,而将普洱茶视为其中独领风骚的新门派。江湖意味着风险和机遇,门派不时需要巩固并面对挑战。普洱茶的风行一时和以此相随的沉浮起落,正是风云诡谲的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本书的价值在于见微知著,通过解剖一个有趣又典型的案例,收一叶知秋之效。读者可举一返三,触类旁通,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变迁。所有对茶文化,饮食人类学和当代中国社会感兴趣的读者,此书定会让你开卷有益!
——南方科技大学/北师港浸大讲座教授 周永明 张静红的民族志在极具亲和力的同时又不缺乏学术深度和学者自信,这种特质在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作品中是罕见的。如同普洱茶本身一样,这本书可以在多种层面上供人品鉴,专家里手和初入门者均无不可。跟随作者的讲述,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普洱茶,更可借此探知关于人物、地方、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广阔知识。娓娓道来和环环紧扣的叙述背后,还映射着作者在方法论上的抱负,即通过展现而非告知的方式来呈现更佳的人类学研究。
——悉尼科技大学媒体文化研究学教授 孙皖宁 作者十余年在普洱茶领域“深耕”,静观其间普洱茶的风云变幻,既有新闻记者的敏感,更有人类学家的细腻与洞察,对于“江湖”概念的学术改造与应用,尤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方法论意义和“本土”价值。无论在普洱茶江湖,还是物的人类学研究领域,本书终将会有一席之地。
——广州大学教授(三级)、“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 郭建斌 对形塑普洱茶市场的复杂社会关系进行了令人赞叹的连贯分析.....这是对商品“文化生命史”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推荐用于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中国社会转型、区域发展研究等课程的教学。
——《中国季k》 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历史和轶事。应该是任何对普洱茶感兴趣的人的铋读书目。
——二茶狗博客 这本优秀的书为我们讲述了普洱茶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与港台等多地的联系。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陈志明《澳大利亚人类学期刊》 作者在这本书中捕捉到了非常有趣的一点,那就是数个世纪以来普洱茶的价值被深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结构所形塑。追溯普洱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普及,从它的兴起、高峰,直到2007年的最终崩溃,这本书无疑是对普洱茶世界的深刻审视……这部民族志为那些对商品、交换、本真性和符号价值感兴趣的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书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民族志细节,除了提供丰富的视觉材料来阐明普洱茶的生产、种植和销售的复杂过程外,还优先考虑(并问题化)了普洱茶中许多参与者的声音。
——甄颖,《食物、文化与社会》 这是一项关于普洱茶产业及相关文化领域的引人入胜的研究。茶叶行业以及历史学家、鉴赏家和爱好者都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茶叶出版物很少(如果有的话)讨论将茶叶带往餐桌的复杂关系,而且从未以如此广泛、彻底和迷人的方式对茶叶进行剖析。
——史蒂文·D.欧阳《韩国茶经典作品》共同译者 读者评论 张静红的贡献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它回答了许多甚至未被想到的问题。这本书并没像其他书那样描述、比较或讨论关于特定普洱茶的许多细节,而是让人们了解普洱茶的历史。……仅仅这一本书就描述了茶叶历史的重要篇章。其研究非常充分,不仅是学术性的,涉及海量相关文献;而且有很多的田野调查、个人经历以及对主要行动者的采访等等。这本书写得相当好,围绕“江湖“概念展开故事。这是切入普洱茶复杂历史的一个有趣角度,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普洱的动人故事。
——读者(一个生活在日本的终身饮茶者的心声) 阅读这本书是普洱茶爱好者成长的一种方式。你会看到普洱茶的定义是有争议的,并且一直都是如此;你以为标准和做法是不可更改的,其实远非如此。如果你想知道普洱茶从哪里来,如何制作,由谁制作,以及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你想由一个除了你手中的书之外不试图向你推销任何东西的人来告诉你这一切,请读这本书。
——读者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让人读得停不下来。乍看起来很奇怪,一本如此专业且主题看似如此枯燥的书会是这样的。然而,种植者、生产者、购买者和消费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令这本书读起来像一本高级的侦探小说。
——读者 这本书很好地描述了普洱世界的不同行动者及其历史和偏见,也讲述了关于文化冲突的精彩故事。我发现阅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普洱茶的欣赏,而不是让我幻想破灭。除了这本书,你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些信息呢?
——读者

生熟有道:普洱茶的山林、市井和江湖 作者简介

张静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物质、饮食、消费和影视人类学。第一部著作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书名为Puer Tea: Ancient Caravans and Urban Chic。该书于2015年7月被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 (IC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授予2013-2015年度英文社会科学杰出图书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