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26cm 页数: 172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0.4(8.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版权信息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近些年作者在高速铁路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滑移网格和动网格相结合的高速列车-空气-隧道的计算模型、接触网-隧道结构耦合动力分析模型、气动和列车等多源动力下电力设施的数值仿真模型;不同线路等级下高速铁路隧道内气动荷载验算标准、气动荷载作用下接触网、电力设施、防护门和水沟盖板等附属设施的力学响应及设计方法等。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高速铁路隧道主要附属设施 1.2.1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类型及断面面积 1.2.2 隧道内接触网系统 1.2.3 隧道内轨旁电力附属设施 1.2.4 隧道内轨旁水沟和电缆槽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方法 1.3.2 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风研究 1.3.3 高速铁路隧道内压力波研究 1.3.4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研究 1.4 本书主要内容和特色 1.4.1 主要内容 1.4.2 本书特色 第2章 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分析方法 2.1 隧道内列车风分析理论 2.1.1 活塞风控制方程 2.1.2 活塞风增压理论 2.1.3 列车风影响因素 2.2 隧道内压力波计算理论与方法 2.2.1 基本理论 2.2.2 空间离散 2.2.3 边界条件 2.3 流体分析软件与计算过程 2.3.1 流体分析软件Fluent简介 2.3.2 滑移网格技术 2.3.3 求解过程 2.4 列车气动荷载下流固耦合计算 2.4.1 计算理论 2.4.2 求解过程 第3章 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风□化规律 3.1 计算模型 3.1.1 列车模型及计算参数 3.1.2 隧道模型及计算参数 3.1.3 计算工况 3.2 列车风时空□化特性 3.2.1 列车风不利影响范围 3.2.2 列车风时程□化规律 3.2.3 列车风空间分布特点 3.3 单线隧道交叉结构段列车风速度峰值 3.3.1 竖井交叉结构段 3.3.2 横通道交叉结构段 3.3.3 单线隧道列车风*不利情况判断 3.4 双线隧道交叉结构段列车风速度峰值 3.4.1 单车正常运行 3.4.2 双车交会运行 3.4.3 一车停靠一车运行 3.4.4 双线隧道列车风*不利情况判断 3.5 竖井因素对列车风的影响 3.5.1 竖井面积对列车风风速的影响 3.5.2 竖井高度对列车风风速的影响 3.5.3 竖井交叉角度对列车风风速的影响 第4章 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风致振动的安全性 4.1 列车风荷载下流固耦合计算模型 4.1.1 接触网计算模型及参数 4.1.2 边界条件 4.1.3 接触网荷载耦合 4.2 接触网支持结构动力晌应 4.2.1 接触网振动模态与应力集中 4.2.2 定位点动位移 4.2.3 定位点加速度 4.2.4 接触网吊柱锚栓受力分析 4.3 隧道拱顶衬砌动力响应 4.3.1 特征点动位移 4.3.2 特征点加速度 4.3.3 混凝土基材受拉力 4.3.4 混凝土基材受剪力 4.4 接触网风致振动下吊柱锚栓安全截面面积 4.4.1 基于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 4.4.2 基于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 4.4.3 接触网吊柱锚栓安全截面面积 4.5 接触网风致振动下吊柱锚栓安全锚固深度 4.5.1 基于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 4.5.2 基于混凝土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 4.5.3 基于混凝土剪撬破坏受剪承载力 4.5.4 接触网吊柱锚栓的安全锚固深度 第5章 高速铁路隧道内瞬□压力波□化规律 5.1 压力波概述 5.2 计算模型 5.2.1 计算模型设置及网格划分 5.2.2 计算区域划分 5.2.3 工况模型 5.2.4 计算参数 5.2.5 计算工况 5.3 时速350km单线隧道内压力□化过程 5.3.1 隧道内压力分析点布置 5.3.2 隧道内压力□化过程 5.3.3 单线隧道内压力波传播机制分析 5.3.4 隧道内正负压分布特性及□□压差分布 5.4 时速350km双线隧道会车情况下压力□化过程 5.4.1 隧道内分析点布置 5.4.2 会车情况下隧道内压力□化过程 5.4.3 双线隧道内压力波传播机制分析 5.4.4 会车情况下隧道内正负压分布特性及□□压差分布 5.5 时速250km双线隧道会车情况下压力□化过程 5.5.1 隧道内压力□化过程 5.5.2 隧道内正压分布特性 5.5.3 隧道内负压分布特性 5.5.4 隧道内□□压差分布特性 5.6 计算结果可靠性分析 5.6.1 隧道内部压力□化规律的可靠性 5.6.2 压缩波峰值的可靠性 第6章 高速铁路隧道锚栓型附属设施气动特性及安全性 6.1 附属设施-锚栓-衬砌体系计算模型 6.1.1 计算模型 6.1.2 荷载计算 6.1.3 接触设置 6.1.4 求解设置 6.2 附属设施-锚栓-锚固区衬砌体系动力响应特征 6.2.1 配电箱动力响应特征 6.2.2 后扩底锚栓动力响应特征 6.2.3 锚固区衬砌混凝土动力响应特征 6.2.4 锚固区二次衬砌破坏形式 6.3 各类荷载对附属设施的安全性影响 6.3.1 气动荷载的影响 6.3.2 配电箱自重的影响 6.3.3 列车振动的影响 6.3.4 各荷载的影响比较 6.4 附属设施-锚栓-衬砌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 6.4.1 锚栓规格对附属设施的安全性影响 6.4.2 列车速度对附属设施的安全性影响 第7章 高速铁路隧道锚固型附属设施锚栓规格比
展开全部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简介

彭立敏,隧道工程博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现担任《铁道科学与学报》期刊执行副主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分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隧道与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以及茅以升科研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 杨伟超,男,汉族,1978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及流固耦合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及其它横向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包括国家973、高铁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道部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近20项,参加完成国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 施成华,1973年生,安徽黄山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隧道工程系主任,《地下铁道》 线上 课程负责人,中南大学隧道方向学科带头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