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作者:路应昆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760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69.9(5.7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3102664
  • 条形码:9787523102664 ; 978-7-5231-0266-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本书特色

●《清代戏曲音乐史》是我国音乐理论界、史学界迄今所见唯一的一部戏曲音乐断代史专著。 ●主编路应昆教授是我国目前被音乐、戏曲两界一致公认的一位戏曲音乐理论家。 ●《清代戏曲音乐史》原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评价等级为优,现又经过多年打磨,内容已更加成熟。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内容简介

《清代戏曲音乐史》是我国音乐理论界、史学界迄今所见专享的一部戏曲音乐断代史专著。清代是我国戏曲和戏曲音乐*重要的发展时期。昆腔盛极而衰,梆子腔、皮黄腔先后崛起,板腔体取代曲牌体成为主流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均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戏曲音乐研究,可谓意义重大,价值非凡。但毋庸讳言,我国自“西学东渐”起,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以及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开办,中国人在学习、适应,乃至熟悉西方音乐的漫长过程中,却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渐行渐远,背道而驰,以致在当代中国音乐界和戏曲界形成了两个颇具讽刺意义的怪圈——音乐界(包括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等)不懂戏曲;戏曲界(同样包括戏曲音乐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等)不懂所谓的音乐。然而,学界谁人可担此重任,将清代戏曲音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以断代史的方式将其梳理成文,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上述“怪圈”,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代学界及后世留下可资持续研究的奠基性成果,却始终是音乐、戏曲两界颇为棘手的现实问题。所幸,《清代戏曲音乐史》的作者路应昆教授是我国目前被音乐、戏曲两界一致公认的一位戏曲音乐理论家。长期以来,他以学风严谨,功底深厚,研究扎实著称并在业界受到普遍尊重。况且,《清代戏曲音乐史》本身就是路应昆教授多年的学术积累和理论思考。《清代戏曲音乐史》全书为上下编,全2册,分别由绪论及12个篇章,以及终论、参考文献等组成,上下册共约80万字。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目录

目 录 绪 论.................................................................. 1 一、历史座标.................................................... 1 二、今存历史资料和已有研究..................................... 10 三、关于清代戏曲音乐的种类梳理................................. 12 四、关于清代戏曲音乐的历史考证................................. 18 五、本书内容安排............................................... 21 上 编 **章 清前中期的昆腔.............................................. 25 **节 昆腔的来历及入清后的发展................................... 25 一、明代水磨昆腔的创制与流行................................... 25 二、入清后昆腔的发展........................................... 28 第二节 清前期文人传奇中的昆腔..................................... 35 一、李玉和“苏州作家群”的作品................................. 35 二、李渔的“十种曲”........................................... 47 三、洪升的《长生殿》........................................... 53 四、孔尚任的《桃花扇》......................................... 64 第三节 清中期文人传奇、杂剧中的昆腔............................... 71 一、文人的创作................................................. 71 二、文人、艺人合力创作的《雷峰塔》............................. 87 第四节 宫廷戏曲中的昆腔........................................... 92 一、作品编创................................................... 92 二、曲牌使用及腔板处理......................................... 95 第五节 民间戏班所唱昆腔.......................................... 114 一、艺人对文人之作的改造...................................... 115 二、民间昆班吸收的“俗腔俗调”................................ 126 第六节 昆腔的伴奏................................................ 132 一、唱腔伴奏.................................................. 132 二、吹打牌子.................................................. 136 第七节 曲谱、曲学和谱曲.......................................... 144 一、曲谱编订.................................................. 144 二、曲学研讨.................................................. 157 三、谱曲...................................................... 170 第二章 清前中期的南北曲俗唱....................................... 178 **节 南北曲俗唱的来历及入清后的演化............................ 178 一、前代的南北曲俗唱.......................................... 178 二、入清后的南北曲俗唱........................................ 183 第二节 南方的高腔................................................ 191 一、南方目连戏所唱高腔........................................ 191 二、华东及东南地区的高腔...................................... 198 三、南方其他地区的高腔........................................ 207 第三节 北京和北方其他地区的高腔.................................. 211 一、北京的高腔................................................ 211 二、北方其他地区的高腔........................................ 231 第四节 其他南北曲俗唱种类........................................ 233 一、闽中兴化腔................................................ 233 二、闽南泉腔和粤东潮腔........................................ 235 三、湘、赣等地的低牌子和横直牌调.............................. 240 第三章 清前中期的小曲............................................. 245 **节 小曲的来历及在清代戏曲中的使用............................ 245 一、前代的小曲................................................ 245 二、清代戏曲中的小曲.......................................... 253 第二节 小曲在清代戏曲中的变异.................................... 259 一、“弦索”之曲.............................................. 259 二、吹调和吹腔................................................ 264 第三节 小曲在各地的流衍.......................................... 274 一、南方戏曲中的小曲.......................................... 274 二、北方戏曲中的小曲.......................................... 279 第四章 清前中期的上下句腔......................................... 286 **节 上下句腔的来历及在清代戏曲中的使用........................ 286 一、前代的上下句腔............................................ 286 二、清代戏曲中的上下句腔...................................... 291 第二节 上下句腔在各地的流衍...................................... 298 一、南方戏曲中的上下句腔...................................... 298 二、北方戏曲中的上下句腔...................................... 304 第五章 清前中期的梆子腔........................................... 309 **节 梆子腔的来历及形态特征.................................... 309 一、清前期的梆子腔............................................ 309 二、清中叶的梆子腔和板腔体的创建.............................. 313 第二节 梆子腔的泛杂包容.......................................... 325 一、“梆子秧腔”.............................................. 325 二、西秦腔.................................................... 330 第三节 北方的梆子腔.............................................. 335 一、陕、甘、晋、豫、鲁的梆子.................................. 335 二、北京和北方其他地区的梆子.................................. 341 第四节 南方的梆子和拨子.......................................... 343 一、南方的梆子................................................ 344 二、拨子...................................................... 345 第六章 清中期的皮黄腔............................................. 349 **节 西皮的来历................................................ 349 一、“西曲”与西皮............................................ 349 二、楚调与西皮................................................ 351 第二节 二黄的来历................................................ 354 一、平板与二黄................................................ 354 二、二黄与二簧................................................ 358 第三节 皮黄的音乐特征............................................ 362 第四节 皮黄在各地的流衍.......................................... 366 一、南方的皮黄................................................ 366 二、北方的皮黄................................................ 369
展开全部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相关资料

名家推荐1——伍国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清代戏曲音乐》一书,是迄今所见戏曲音乐的断代史著述,是戏曲音乐研究最新的一项重要收获。清代是中国戏曲和戏曲音乐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昆腔盛极而衰,梆子腔、皮黄腔先后崛起,板腔体取代曲牌体成为主流体制等一系列重要变故,都发生于这一阶段,故对这一段戏曲音乐历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价值。由于该时期戏曲剧种音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间关系又错综复杂,历史资料也显见零散残缺,故研究课题具有较大难度,由此也足见著者的学术功力。《清代戏曲音乐史》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至今已历十年,课题结项后又进行了更细致补充修订,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研究任务。 全书对清代的戏曲音乐种类作了全盘清理,对该时期戏曲音乐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历史考证,在此基础上勾画出清代戏曲音乐的整体演化态势和主要发展脉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主编路应昆教授,是当今戏曲音乐研究的资深专家,学风严谨,功底深厚,研究工作扎实,编写组几位成员也是各有造诣的优秀学者。总体上看,本著述当是中国戏曲音乐研究领域中一份很有学术分量的成果。此项成果的完成和出版,对中国音乐史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研究,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伍国栋 名家推荐2——肖学俊(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代戏曲音乐史》原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批准号11AB001),于2018年结项,评价等级为优(我是该项目的评审专家之一),现又经过三年多的打磨,内容方面已更加成熟。清代是中国戏曲和中国音乐的重要发展时期,该时期的戏曲音乐也有重大进步,并对当时的中国戏曲和中国音乐的整体发展形成了巨大推动,因此清代的戏曲音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该时期的戏曲音乐种类繁杂,很多历史事实又已难以考证,故清代戏曲音乐史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本书作者对清代的戏曲音乐种类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掌握了基本的历史事实,也拎出了该时期戏曲音乐发展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全书尽可能准确、清晰地展现了清代戏曲音乐的发展演化进程。在对戏曲音乐种类的全盘性划分和对戏曲音乐历史的具体考证上,本书也有很多积极、有益的尝试,走出了新路。总体看这是第一部从“史”的角度对清代戏曲音乐进行全面梳理和探讨的著述,在戏曲音乐研究领域是一项重要成果,对中国戏曲史和中国音乐史的整体研究来说也是一项重要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学俊

清代戏曲音乐史 (上下册) 作者简介

主编路应昆,1953 年生。 1970 年考入成都市五七艺校,后供职于成都市川剧院乐队。1985 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戏曲学硕士学位。1988~1992 年供职于北京市艺术研究所。1992 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戏曲学博士学位,1994 年起先后供职于该院戏曲研究所、研究生部和音乐研究所。2002年起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戏曲音乐、戏曲史。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乱弹研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清代戏曲音乐史》、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高腔研究》《16 世纪以来昆曲在北京的传承与演变》。出版专著《中国戏曲与社会》《高腔与川剧音乐》《戏曲艺术论》《北京高腔研究》(合著)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讲视频公开课《戏曲音乐入门》,主编教材《戏曲音乐入门》《戏曲欣赏》。曾参与大型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任总编辑部编辑)、《中华艺术通史》(任明代卷主编)、《中国音乐词典(增订版)》(任戏曲音乐主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