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作者:黄永林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24cm 页数: 10,290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7(6.3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900934
  • 条形码:9787576900934 ; 978-7-5769-009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上编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主要论述了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重点论述了智能媒体在非遗传播中的运用。中编为“数字经济发展”,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关系,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其引导、5G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等问题。下编为“互联网络与新媒体”,主要论述了新技术发展引发的媒体革命、网络传播与舆论引导、网络社区与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的暴力评价指数的构建等相关问题。本书研究对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播水平和文化产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竞争力和发展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目录

上编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章 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节 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 第二节 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 第三节 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 第二章 数字化传承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 **节 外非遗相关分类现状 第二节 外非遗分类的基本评述 第三节 数字化视域下重构我国 非遗分类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多层次分类的基本设想与可行路径 第三章 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范围 节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 第二节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 第三节 利用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节 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节 数字技术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 第四章 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深度开发 节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 第二节 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第三节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 第四节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 第五节 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 第六节 构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 第五章 智能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运用 节 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第二节 智能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运用 第三节 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几种关系 第四节 移动互联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 第五节 技术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向度与创新表达 中编 数字经济发展 第六章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关系 节 内容创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第二节 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关系 第三节 技术运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 产业组织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第五节 盈利模式与共享经济的关系 第六节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关系 第七节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其引导 节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节 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 第三节 数字经济时代的文化消费引导 第八章 5G技术助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节 5G技术提供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第二节 5G技术催生文化产业产品新需求 第三节 5G技术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 第九章 人工智能开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时代 节 人工智能的要素和功能 第二节 人工智能在当今运用的案例
展开全部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作者简介

黄永林,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网络文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多项。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曾获文化部创新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奖(集体项目)、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等20多项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