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中国的民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
>
新书)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大字本)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645573
- 条形码:9787302645573 ; 978-7-302-64557-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 本书特色
在智能技术推动政府治理创新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智能技术对个人隐私安全造成的威胁,并不认同技术带来的治理成效,智能治理面临社会合法性危机。基于此,《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综合运用质性案例、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分析,创新建构了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理论模型,剖析了颠覆性技术社会合法性形成的内部机理和外部制度要素。探索在政府建设城市大脑和公众个人信息数据采集、整合过程中,技术、政治与公众三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影响,回答了在技术促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智能治理如何实现社会合法性,收获了“不同寻常”的发现。为理解并回应社会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公众的真实需求与关切,进一步改善政府智能治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作者围绕智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方法创新等研究议题进行深耕,选取城市大脑这个新兴应用场景,率先开展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实证研究探索,以社会智能化转型中的政府治理创新为背景,以公众对于政府借助城市大脑进行个人数据归集和开发利用的合法性认同为切入点,基于对我国地方政府实践案例的深入观察和分析,系统研究了在政府建设城市大脑,并对公众个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利用的过程中,技术、政府与公众三者的互动及其对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影响。本书语言文字朴实生动,逻辑科学严密,深度揭示了在智能技术嵌入政府治理的宏观背景下,公众个体内心的波澜起伏,也启迪广大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重新将目光投向历史巨轮下平凡而普通,却又满怀善意与憧憬的芸芸众生。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 内容简介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从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大脑开展的智能治理实践出发,通过对公众认同形成过程的探究,揭示了个人素质、技术嵌入与政府声誉建构行动影响公众主观感知,进而推动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形成的路径,回答了一系列具有现实紧迫性的公共管理问题: 在智能治理日益风行的今天,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公众个体对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判断? 在政府试图构建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努力中,又有哪些行动更容易取得预想效果?通过整合社会接受与社会许可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解释框架,从公众认同的视角,揭示了城市大脑及其应用社会合法性的形成机理。基于对中国智能治理实践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公众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公众隐私意识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关系新的解释逻辑,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 目录
1.1研究背景
1.1.1起点: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与治理大讨论
1.1.2现实背景: 智能治理面临的挑战
1.1.3理论背景: 技术赋能与政治抉择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概念厘定
1.3.2研究对象
1.3.3技术路线
1.4篇章结构 第2章文献综述
2.1技术变革的社会影响
2.1.1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宏观构想
2.1.2技术政治功能的哲学论争
2.1.3智能技术引发的新现象与新问题
2.2合法性的社会建构
2.2.1“正当性”的现代意义
2.2.2“社会合法性”的两重意涵
2.2.3“公众认同”的诱因
2.3政府的合法性塑造
2.3.1政府声誉与社会合法性
2.3.2政府声誉构建的途径
2.3.3政府影响公众认知的机制
2.4本章小结 第3章对城市大脑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
3.2城市大脑建设的背景和进展
3.2.1从“智慧城市”到“城市大脑”
3.2.2城市大脑的“技术嵌入”及其影响
3.3城市大脑治理创新与公众反馈
3.3.1Z市D县城市大脑的创新成效
3.3.2治理能力与合法性之间的“张力”
3.3.3重塑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策略
3.4本章小结 第4章理论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
4.1初始理论模型: 社会合法性的理论回溯
4.1.1社会接受理论对于“技术属性”的重视
4.1.2社会许可理论对于“组织行为特征”的强调
4.1.3“社会合法性”概念模型的创建
4.2理论模型的完善: 基于案例的研究
4.2.1兴趣与隐私: 影响公众关注的要素
4.2.2技术嵌入: 治理技术的特殊性
4.2.3声誉建构: 对既定路径的调节
4.3本章小结 第5章社会合法性形成机制的多元回归分析
5.1研究方法
5.1.1问卷设计
5.1.2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5.1.3变量测度
5.1.4分析方法
5.2描述性分析结果
5.2.1公众对城市大脑及其应用合法性认同的描述性分析
5.2.2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2.3中介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2.4控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3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5.3.1信度检验
5.3.2效度检验
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5.4.1变量相关性分析
5.4.2正当性感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3利益感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4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5主观感知对合法性认同回归分析
5.4.6正当性感知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5.4.7利益感知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5.4.8风险感知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5.4.9技术嵌入调节效应回归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6章基于随机问卷实验的政府干预效果检验
6.1研究方法
6.1.1实验设计
6.1.2被试样本
6.1.3分析方法
6.2对绩效声誉策略的效果检验
6.2.1基于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的观测
6.2.2绩效声誉干预对主观感知与合法性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2.3绩效声誉干预对现实条件与合法性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3对程序声誉策略的效果检验
6.3.1基于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的观测
6.3.2程序声誉干预对主观感知与合法性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3.3程序声誉干预对现实条件与合法性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4对道德声誉策略的效果检验
6.4.1基于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的观测
6.4.2道德声誉干预对主观感知与合法性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4.3道德声誉干预对现实条件与合法性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5本章小结 第7章讨论与结论
7.1讨论
7.1.1从“技术赋能”到“技术嵌入”
7.1.2是“隐私危机”还是“安全屏障”
7.1.3追求“绩效创新”还是“社会正义”
7.2主要结论
7.3研究创新与不足
7.3.1研究创新
7.3.2研究不足
7.3.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访谈提纲(中央机关) 附录C访谈提纲(地方政府) 附录D焦点小组讨论提纲 附录E中央和国家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附录F智慧城市相关国家标准清单 后记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 作者简介
魏钰明,2015年获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士学位,2021年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主要关注公共政策与治理理论、新兴技术社会影响与治理。曾在Public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执笔人参与完成的多篇研究报告产生了重要政策影响力。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学术新秀”,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支持计划。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4.7¥3 -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
¥22.7¥57 -
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化转型研究
¥15.7¥36 -
大城市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研究
¥16.4¥45 -
公文写作教程
¥13¥26.3 -
实务篇-重塑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路线图
¥2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