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章 导论———道教的道与术
**节 道家、道教与道学……………………………………………………… 2
第二节 道、 学、 术 …………………………………………………………… 8
第三节 道、 术与道学史的分期……………………………………………… 14
第四节 从道、 术关系看道教的宗教性特质………………………………… 21
第五节 从道、 术关系看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25
第二章 道教的思想渊源
**节 巫术、 方术与道家的产生…………………………………………… 30
第二节 老子与 《老子》 …………………………………………………… 37
(一) 老子其人其书 ……………………………………………… 37
(二) 形而上的玄道 ……………………………………………… 41
(三) 玄道之术的开端 …………………………………………… 46
(四) 《老子》 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49
第三节 老子弟子的思想……………………………………………………… 52
(一) 杨朱学派与庚桑楚学派的思想 …………………………… 52
(二) 《文子》 及其思想 …………………………………………… 53
(三) 范蠡及其思想 ……………………………………………… 58
(四) 《列子》 及其思想 …………………………………………… 59
第四节 《庄子》 及其思想 ………………………………………………… 61
(一) 玄奥精深的道 ……………………………………………… 61
(二) 道向术的贯通 ……………………………………………… 67
(三) 术的铺设 …………………………………………………… 71
(四) 《庄子》 对后世的影响 ……………………………………… 77
第五节 战国晚期的道家思想………………………………………………… 83
(一) 稷下道家 …………………………………………………… 83
(二) 《黄老帛书》 《鹖冠子》 及其思想 ………………………… 88
(三) 《韩非子》 及其思想 ………………………………………… 96
第三章 秦汉和三国时期的道家与道教
**节 秦汉道家思想 ……………………………………………………… 100
(一) 《吕氏春秋》 ……………………………………………… 100
(二) 黄老道家 …………………………………………………… 105
(三) 《淮南子》 111 …………………………………………………
(四) 《老子指归》 122 ………………………………………………
(五) 《老子河上公章句》 ……………………………………… 127
第二节 秦汉社会思潮的演变与道教的产生 ……………………………… 129
第三节 《太平经》 以度世为本的道术体系 ……………………………… 146
(一) “元气行道” 的形上学 …………………………………… 147
(二)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 149
(三) “太平” 度世的王道之术 ………………………………… 156
(四) 承负报应的伦理思想 ……………………………………… 170
(五) 重生力行 …………………………………………………… 175
(六) 内修方术的理论探索 ……………………………………… 178
(七) 众术的荟萃 ………………………………………………… 183
(八) 语言崇拜 …………………………………………………… 187
(九) 《太平经》 的历史地位 …………………………………… 192
第四节 五斗米道的道术思想 ……………………………………………… 195
(一) 《老子想尔注》 的思想 …………………………………… 196
(二) 五斗米道的术 ……………………………………………… 201
(三) 五斗米道的发展 …………………………………………… 203
第五节 《周易参同契》 的思想 …………………………………………… 205
第六节 汉代至三国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 211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与道教 (上)
**节 作为新道家的魏晋玄学 …………………………………………… 215
(一) 儒道交融与玄学的形成 …………………………………… 215
(二) 王弼的 “贵无” 思想 ……………………………………… 227
(三) 嵇康、 阮籍的 “自然” 观 ………………………………… 235
(四) 郭象的 “独化” 论 ………………………………………… 240
(五) 魏晋玄学与道教的关系 …………………………………… 248
第二节 葛洪的道术体系 …………………………………………………… 265
(一) “玄道” 与 “一” ………………………………………… 267
(二) 变化观 ……………………………………………………… 270
(三) 道与术 ……………………………………………………… 271
(四) 道术儒修 …………………………………………………… 281
(五) 社会价值观与治国之道 …………………………………… 286
(六) 葛洪的道家观 ……………………………………………… 289
(七) 《抱朴子》 的历史地位 …………………………………… 289
第三节 三皇派与上清派的道术 …………………………………………… 291
(一) 三皇派的道术 ……………………………………………… 291
(二) 上清派的道术思想 ………………………………………… 292
第四节 灵宝派的道术 ……………………………………………………… 299
(一) 灵宝经的出现及其基本思想 ……………………………… 299
(二) 灵宝派对道家的推尊及对其思想的吸收 ………………… 305
(三) 灵宝派统合三皇、 上清、 天师道等系经典的努力 ……… 308
第五节 天师道的 “正一” 化 ……………………………………………… 310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与道教 (中)
**节 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政治改革 ……………………………………… 313
第二节 陆修静对上清、 灵宝派道术的糅合 ……………………………… 319
第三节 陶弘景对道术发展的贡献 ………………………………………… 328
第四节 楼观派的援道入术 ………………………………………………… 347
(一) 《西升经》 及其思想 ……………………………………… 349
(二) 韦节 《西升经注》 的思想 ………………………………… 352
(三) 《内观经》 和 《定观经》 的思想 ………………………… 356
第五节 《升玄内教经》 的思想 …………………………………………… 359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与道教 (下)
**节 道书编纂体例所反映的道教义理思想 …………………………… 366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道教对道家的吸收与融合 …………………………… 373
(一) 道家融入道教 ……………………………………………… 373
(二) 《阴符经》 对黄老道家与 《周易》 思想的融合 ………… 377
(三) 顾欢促进玄学与道教合流的努力 388 …………………………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道教的义理统合 392 ………………………………………
(一) 有无体用 392 ……………………………………………………
(二) 道德体用 …………………………………………………… 394
(三) 三一义理 …………………………………………………… 395
(四) 道性自然 …………………………………………………… 410
(五) 仙者心学 …………………………………………………… 417
(六) 南北朝道教哲学及其与儒、 玄、 佛的关系 ……………… 420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 426
结语: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新解 ………………………………………………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