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

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

作者:李皓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5.4(5.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9309043
  • 条形码:9787109309043 ; 978-7-109-3090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 内容简介

在现代社会,宜居环境的特征有6点:空气质量好,水资源保护好,垃圾资源化处理,绿化顺应自然,无明显热岛效应,无频繁自然灾害(风调雨顺)。中国古代建造的人居环境较为普遍地有这6个特征,这吸引了不少国外的环境学者来中国旅行,他们想看到中国古代的面貌。为什么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一处古庙宇或古园林已上千年了,环境仍然宜居?这些外国学者从中发现了许多古代中国保护环境的道理与做法,他们把这些智慧学过去,用于解决自己国家的环境问题,现在已有大量被利用的实例。在我国过去几十年模仿西方的现代设计过程中,我们遗忘了自己祖先创建并积累的建宜居环境的知识与智慧,结果是:在已建成的多个现代城市中,内涝、高温、风灾问题频频出现。这些灾害使我们警醒:不考虑环境因素的现代设计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须向自己的祖先学习智慧,以避免这些灾害重复发生。本书将用简明的文字与直观的图片向读者介绍相关知识,适合志愿者、管理者、决策者阅读。

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 目录

前言 1 中国传统的宜居概念 1.1 什么样的环境才宜居? 1.2 敬畏自然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 2 中国古人建宜居环境的智慧 2.1 中国古人对定居点的选址 2.2 山环水曲与坐北朝南 2.3 在古镇看古人的宜居设计 2.4 在古城观细雨和风与四通八达 3 现代设计带来的三大环境灾害 3.1 水泥化扩张与高温的危害 3.2 地面硬化与雨季的内涝 3.3 高楼群的狭管效应与火灾实例 4 转变设计观念,建设美丽中国 4.1 在规划模型中发现起灾隐患 4.2 不良道路设计是多种雨灾的起因 4.3 树荫与草地在夏季的降温效应 4.4 中国古代防涝的通行做法 4.5 中式屋顶的多种环境功能 4.6 宜居设计要点与生态修复 4.7 挖湖垒山与零排放建筑 5 多国环境友好型设计实例 5.1 有利于净化空气的设计实例 5.2 有利于减少内涝的设计实例 5.2.1 消减路面积水的设计 5.2.2 植草边沟与水景社区 5.2.3 公园蓄水与生态驳岸 5.3 有利于管理卫生的设计实例 5.3.1 垃圾箱设计与建筑垃圾溜槽 5.3.2 回收中心的露天堆肥场 5.3.3 能自净的室外路面与台面 5.3.4 公共厕所的简约与卫生设计 5.4 有利于绿化环境的设计实例 5.4.1 英国的社区乡土植物园 5.4.2 德国的城市家庭小花园 5.4.3 澳大利亚南部的耐旱型节水绿化 5.5 宜居城市与中国天津见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 作者简介

李皓,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6-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免疫生物学部工作,并获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到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向公众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工作,曾于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特聘为“环境使者”,于2001年1月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1996-2020年发表环境科普文章上百篇,内容涉及绿色生活、环境教育、垃圾资源化、城市环境管理、公共卫生、生态设计等方面。1998年至今向社会提供环境知识讲座数百场,主题有“让城市和乡村告别垃圾污染”“建宜居环境、与自然共存”“做一个讲卫生的中国人”“美丽中国的设计要素”“空气污染的来源与治理思路”“走向低碳时代”等。 曾任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顾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