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47.6(8.5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版权信息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本书特色

本书为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本书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本版教材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以教学和临床实用为前提,对上版教材进行修订,使教材更加实用和规范化,较上版进一步完善了二维码数字内容,为便于教学,教材设有学习目标、思政元素、知识链接、章末复习思考题等。本书共分九章。**章为概论,主要阐明针法灸法学的概念、特 点、历史发展和作用地位。第二章,介绍毫针刺法的 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第三章,简要介绍古代医家对刺法的论述。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介绍灸法、拔罐法、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耳针、 头针、电针、穴位注射与药物敷贴、埋线、激光照射、磁疗、刮痧、针刀等技术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五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本版教材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以教学和临床实用为前提,对上版教材进行修订,使教材更加实用和规范化,较上版进一步完善了二维码数字内容,为便于教学,教材设有学习目标、思政元素、知识链接、章末复习思考题等。本书共分九章。**章为概论,主要阐明针法灸法学的概念、特 点、历史发展和作用地位。第二章,介绍毫针刺法的 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第三章,简要介绍古代医家对刺法的论述。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介绍灸法、拔罐法、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耳针、 头针、电针、穴位注射与药物敷贴、埋线、激光照射、磁疗、刮痧、针刀等技术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目录

绪论 / 1
一、 针法灸法的概念及特征 /1
二、 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2
三、 针法灸法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7
**章 毫针刺法 / 9
**节 毫针结构与规格 /9
一、 毫针结构 /9
二、 毫针规格 /10
第二节 毫针刺法练习 / 10
一、 纸垫练针法 / 11
二、 棉团练针法 / 11
三、 自身练针法 / 11
四、 相互练针法 / 11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 11
一、 思想准备 / 11
二、 患者体位 /12
三、 针具选择与检查 /13
四、 揣穴定位 /14
五、 消毒 /14
第四节 毫针刺法的基本方法 / 15
一、 持针法 /15
二、 进针法 /15
三、 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7
四、 行针手法 /18
五、 留针与出针 /20
第五节 毫针刺法的基本要求 / 20
一、 治神与守神 /20
二、 针刺得气 /21
第六节 毫针刺法的补泻手法 / 23
一、 针刺补泻的概念和原则 /23
二、 单式补泻手法 /23
三、 复式补泻手法 /25
四、 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 /26
第七节 针刺宜忌 / 26
一、 施术部位宜忌 /27
二、 患者状态宜忌 /29
三、 患者病情宜忌 /29
四、 时间因素宜忌 /30
第八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 30
一、 晕针 /30
二、 滞针 /31
三、 弯针 /31
四、 断针 /31
五、 针刺后异常感 /32
六、 针刺损伤 /32
第二章 灸法 /35
**节 灸用材料 / 35
一、 艾及艾制品 /35
二、 其他材料 /37
第二节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 37
一、 艾灸类 /38
二、 非艾灸类 /43
第三节 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 / 44
一、 灸感 /44
二、 灸量 /44
三、 灸法补泻 /45
第四节 灸法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 45
一、 灸法作用 /45
二、 临床应用 /46
第五节 施灸禁忌与注意事项 / 47
一、 施灸禁忌 /47
二、 注意事项 /47
第三章 拔罐法和刮痧法 /49
**节 拔罐法 / 49
一、 罐具种类 /49
二、 操作方法 /50
三、 拔罐法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53
四、 注意事项 /54
第二节 刮痧法 / 55
一、 器具与介质 /55
二、 操作方法 /55
三、 临床应用 /59
四、 注意事项 /60
第四章 特殊针具刺法 /62
**节 三棱针法 / 62
一、 针具 /62
二、 操作方法 /62
三、 临床应用 /63
四、 注意事项 /64
第二节 皮肤针法 / 64
一、 针具 /64
二、 操作方法 /65
三、 临床应用 /65
四、 注意事项 /66
第三节 皮内针法 / 66
一、 针具 /66
二、 操作方法 /67
三、 临床应用 /67
四、 注意事项 /68
第四节 火针法 / 68
一、 针具 /68
二、 操作方法 /69
三、 临床应用 /69
四、 注意事项 /70
第五节 芒针法 / 70
一、 针具 /70
二、 操作方法 /70
三、 临床应用 /71
四、 注意事项 /71
第六节 针法 / 72
一、 针具 /72
二、 操作方法 /72
三、 临床应用 /72
四、 注意事项 /73
第七节 针刀疗法 / 73
一、 针具 /74
二、 操作方法 /74
三、 临床应用 /83
四、 注意事项 /84
第八节 浮针疗法 / 86
一、 针具 /86
二、 操作方法 /87
三、 临床应用 /90
四、 注意事项 /91
第五章 特定部位刺法 /92
**节 耳针法 / 92
一、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93
二、 耳郭表面解剖 /93
三、 耳穴分布 /95
四、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95
五、 耳穴探察 /105
六、 临床应用 /105
七、 注意事项 /108
第二节 头针法 /108
一、 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108
二、 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108
三、 操作方法 / 111
四、 临床应用 / 111
五、 注意事项 / 112
第三节 腕踝针法 /112
一、 腕踝针人体体表分区 / 112
二、 进针点的定位和主治 / 113
三、 操作方法 / 115
四、 临床应用 / 115
五、 注意事项 / 116
第六章 腧穴特种疗法 / 117
**节 电针法 /117
一、 电针仪器 / 117
二、 操作方法 / 118
三、 临床应用 /120
四、 注意事项 /120
第二节 穴位注射法 /121
一、 注射用具及常用药物 /121
二、 操作方法 /121
三、 临床应用 /122
四、 注意事项 /123
第三节 穴位敷贴法 /124
一、 敷贴药物 /124
二、 操作方法 /125
三、 临床应用 /125
四、 注意事项 /126
第四节 穴位埋线法 /126
一、 埋线器材 /126
二、 操作方法 /127
三、 临床应用 /128
四、 注意事项 /128
第五节 穴位磁疗法 /129
一、 磁疗仪器 /129
二、 操作方法 /129
三、 临床应用 /131
四、 注意事项 /131
第六节 穴位激光照射法 /132
一、 激光针仪器 /132
二、 操作方法 /133
三、 临床应用 /133
四、 注意事项 /133
第七章 实训指导 / 135
**节 毫针刺法训练 /135
一、 毫针练针法练习 /135
二、 毫针刺法基本手法练习 /135
三、 毫针单式补泻手法练习 /137
四、 毫针复式补泻手法练习 /138
第二节 灸法训练 /139
一、 艾炷灸法练习 /139
二、 艾条灸法练习 /139
三、 温针灸法练习 /140
四、 其他灸法练习 /140
第三节 拔罐法和刮痧法训练 /141
一、 拔罐法练习 /141
二、 刮痧法练习 /142
第四节 特殊针具刺法训练 /144
一、 三棱针法练习 /144
二、 皮肤针法练习 /144
三、 皮内针法练习 /145
四、 火针法练习 /146
五、 芒针法练习 /147
六、 针法练习 /147
第五节 特定部位刺法训练 /148
一、 耳针法练习 /148
二、 头针法练习 /149
三、 腕踝针法练习 /150
第六节 腧穴特种疗法训练 /151
一、 电针法练习 /151
二、 穴位注射法练习 /152
三、 穴位敷贴法练习 /153
四、 穴位埋线法练习 /153
五、 穴位磁疗法练习 /154
六、 穴位激光照射法练习 /155
附录一 古代医籍论刺灸法 / 157
一、 《黄帝内经》论刺灸法 /157
二、 《难经》论刺法 /164
三、 其他医籍论刺灸法 /166
附录二 针法灸法研究进展 / 175
一、 针法研究进展 /175
二、 灸法研究进展 /179
三、 现代针灸器材的研制与应用 /181
附录三 针法灸法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细则/ 183
一、 毫针刺法考核评分细则 /183
二、 艾炷灸法考核评分细则 /184
三、 艾条灸法考核评分细则 /184
四、 温针灸法考核评分细则 /185
五、 拔火罐法考核评分细则 /185
六、 三棱针法考核评分细则 /185
七、 电针法考核评分细则 /186
主要参考书目 / 187
展开全部

针法灸法(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配增值) 作者简介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负责人,安徽省科普产品研发与科普创作示范团队负责人。现任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