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淘汰”与“逆淘汰”:当代中国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研究

“淘汰”与“逆淘汰”:当代中国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研究

作者:袁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1.0(6.0折) 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淘汰”与“逆淘汰”:当代中国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473433
  • 条形码:9787519473433 ; 978-7-5194-7343-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淘汰”与“逆淘汰”:当代中国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逆淘汰’现象及其治理研究”(17CZZ028)结项研究报告和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22年6月)的基础上精简而成。本书在干部体制、党政体制及至党领导国家发展的广义政治逻辑中展开,将中观意义上的干部结构状况视为影响干部体制韧性、党政体制运行以及政党治理成效的重要自变量,而着重探析这个中观理论链条中的中间变量——干部结构转换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干部结构被视为一个面向外部党政体制和内部队伍建设的结构化存在:一方面,它是支撑党政体制权力运作的中枢结构;另一方面,它是支撑干部队伍能力形成和能动性发挥的核心结构。在实在论意义上,干部结构可依据政策要求划分为政治标准、年龄阶梯、知识构成、能力导向、行为作风等五大维度。在当代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叙事背景下,干部结构转换实际上是通过身份意义上的干部“进出”、职级意义上的干部“上下”与职权意义上的岗位“虚实”调整来实现的,它不仅限于单一的干部人事制度环节,而且与干部选任、管理和培养三大制度环节相衔接、相融合。对此,本书主要从干部淘汰与逆淘汰的视角探析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的运作,并将二者分别视为干部结构转换的规范支撑和非预期断裂。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察,干部淘汰机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干部制度变革而逐渐构建起来的,其功能主要是为实现干部选任过程中的“选贤任能”目标及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干部结构转换提供规范性支撑。在干部人事制度的变迁历程中,当代中国的干部淘汰机制形成了竞争型、考评型和过失型三大制度类型,虽不断发挥着系统性的制度优势,但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书从完善干部淘汰机制构建的基础性制度、相关性要件以及推动全社会关于干部淘汰的认知变革的角度提出了尝试性的改进方向。然而,在干部淘汰的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种非预期现象,即干部逆淘汰。本书认为在当代中国的党政体制中,一些机关内伴随选人用人过程而发生的逆淘汰已经成为“正常”现象,甚至一些生成逆淘汰的潜规则行为已然演化为“寄生于正式制度的非正式行为”。无论干部逆淘汰现象有多复杂,它都是组织环境的产物,在受到特定历史传统的路径依赖影响之外,还存在一以贯之的制度逻辑。本书将逆淘汰现象的本质结构界定为组织权力主导下的“权力共谋”,并提出它是结构性的“科层失灵”和过程性的“关系”裹挟共同作用的结果。干部逆淘汰的发生有着路径依赖式的历史根源,也有着看似规范的组织制度基础,它造成的事实就是导致干部结构转换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遏制逆淘汰首先需要明确使命型政党治理的整体主义路径,即基于使命型政党的类型化特征,充分发挥其理想信念引领功能、自我革命功能以及党内法规制度约束功能;其次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层面着力逆转“科层失灵”、破除“关系”裹挟。*后,本书回到更广阔的政治结构场景,就推动党领导国家发展的广义政治逻辑提出两个关联性的理论发展方向:一是可拓展探讨干部结构转换机制与干部体制韧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尝试提出更为丰富的干部体制韧性维度;二是拓展干部结构与宏观政治逻辑相联系的中间机制解释,可尝试由政治体制能力概念延展开去。相比于中微观层面的干部淘汰和逆淘汰机制,以干部结构转换、干部体制韧性、政治体制能力乃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为线索的宏大叙事将成为这项未竟研究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淘汰”与“逆淘汰”:当代中国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研究 目录

**节从“淘汰”视角反观干部选任与干部结构转换
第二节文献回顾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概念工具与理论逻辑
一、基础概念再界定——“干部”“干部淘汰”
二、核心概念再概念化——“干部结构”“干部逆淘汰”
三、基本理论工具——“党政体制”“干部国家”“政党能力”
第四节研究进路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社会学与新制度主义
二、历史政治学与比较历史分析
三、社会调查与深度访谈 **章干部选任、干部结构转换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节干部结构转换:从干部选任到政治发展的支撑机制
第二节干部结构转换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境外局势变化层面
二、国内形势变化层面
三、干部人事制度变革层面
四、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层面
第三节干部结构转换的政策导向和实践要求
一、政治标准
二、年龄梯队
三、知识构成
四、能力导向
五、行为作风
第四节干部结构转换的制度保障
一、构建全方位的干部培养方案
二、构建精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激活“五大”选任环节的功用
四、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第五节小结:作为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的“淘汰”与“逆淘汰” 第二章淘汰机制:干部结构转换的规范支撑
**节当代中国干部制度改革历程中的淘汰机制构建
一、干部淘汰机制的初步创建
二、干部淘汰机制的实践发展
三、干部淘汰机制的系统调适
第二节当代中国干部淘汰机制的实践类型分析
一、竞争型淘汰
二、考评型淘汰
三、过失型淘汰
第三节“备选型淘汰”?干部培养中的“备而不用、用而不备”
现象分析
一、精英转换视野下的后备干部制度
二、“二元互嵌”:后备干部“培养”的制度过程分析
三、“支流选配”:“用而不备、备而不用”背后的政治逻辑
第四节当代中国干部淘汰制度的问题分析
一、干部队伍建设基础性制度存在不足
二、涉及竞争性淘汰机制规范运行的制度性不足
三、涉及否定性淘汰机制规范运行的制度性不足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逆淘汰机制:干部结构转换的非预期断裂
**节从现象到机制:干部逆淘汰问题的当代浮现
第二节干部逆淘汰的历史源生论:关于结构性根源的探析
一、逆淘汰的早期历史形态
二、专制皇权
三、选官制度与现实的矛盾
四、小农经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五、民众观念的转变
第三节干部逆淘汰的实践类型论:关于场景化认知的分析
一、社会观念中的干部逆淘汰
二、社会—政治过程中的干部逆淘汰
第四节干部逆淘汰的组织社会论:关于生成运作机制的分析
一、形成于正式制度过程中的非预期行为和结果
二、“科层失灵”——干部逆淘汰形成的组织结构变量
三、“关系”裹挟——从科层失灵到干部逆淘汰的中介机制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规范‘淘汰’与遏制‘逆淘汰’的治理之道”
**节规范并完善当代中国的干部淘汰机制
一、完善干部淘汰机制构建的基础性制度
二、规范干部淘汰机制构建的相关性要件
三、推动干部淘汰机制的认知变革
第二节以使命型政党的治理之道遏制干部逆淘汰
一、使命型政党治理:遏制干部逆淘汰的整体主义路径
二、逆转“科层失灵”:遏制干部逆淘汰的结构之维
三、破除“关系”裹挟:遏制干部逆淘汰的过程之维 结束语 附论关于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思考和认识
**节时序视野中的党内政治生态问题
第二节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党内关于政治生态问题的系统性认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淘汰”与“逆淘汰”:当代中国干部结构转换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袁超,男,1988年4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2015届政治学博士,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现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助理教授,深圳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8年秋季学期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其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获第十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一等奖”;在CSSCI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发表干部、政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相关专业论文10余篇,出版及参编专著4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