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倾盖如故 德语文献中的民国上海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81984
- 条形码:9787208181984 ; 978-7-208-18198-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倾盖如故 德语文献中的民国上海 本书特色
清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国门大开,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用异域眼光审视着这个古老的帝国,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录。上海是德国人进入中国的**站,他们对上海的观感,尽管感性,但却真实,描述生动,再加上德意志民族特有的理性思维习惯,更提高了这些资料的可靠性,也为充分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供了**手的文献。令人惊奇的是,在远道而来的德国人看来,这座遥远的东方城市,并未让他们感到陌生,反而十分亲切和熟悉,正映证了中国人的这句古话:倾盖如故。
倾盖如故 德语文献中的民国上海 内容简介
晚清民国时期,不少德国的外交官、学者、新闻记者、作家、医生、商人,甚至家庭妇女,纷纷来到上海,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报刊专栏文章等,记录他们在这里的经历和对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观感。本书即据这些记录选编辑译而成,其中对上海城市建设的变迁、城市的风貌、在上海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上海官员的面相和思想、市民生活百态、中外交往情形、在沪外侨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等等都有生动详实的记录,是一部了解近代上海的珍贵文献。
倾盖如故 德语文献中的民国上海 目录
1913:“上海的革命结束了”/ 021
1914:“真正的新闻媒体在义和团之后才产生”/ 039
1924:“上海如今属于世界上百万级的大城市”/ 059
1925:“文化中心变成了政治中心”/ 079
1926:“东方芝加哥”/ 093
1926:“思想和生活的重塑是一项没有止境的艰难事业”/ 119
1931:“中国人本身占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157
1932:“宴会的主人就是战争的发动者”/ 197
1936、1937:“在上海,假作真时真亦假”/ 209
1936、 1941—1946:“被战胜者的痛”/ 229
1939:“呼吸依旧”/ 287
1939:《黄报》选摘:汪精卫、一对日本夫妇/ 299
1940—1941:“欧洲的声音”/ 317
1942:“这就是上海的剪影!”/ 353
1943:“上海的一切都变了”/ 371
倾盖如故 德语文献中的民国上海 作者简介
王维江,祖籍安徽巢湖,1963年生于乌鲁木齐。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汉堡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著有:《王先谦与“清流”:晚清的政治与学术》(德文版,东亚出版社2008年)、《“清流”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吕澍,祖籍浙江嵊州,1963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旅居德国,自由撰稿人。译有《有办法:孟威廉的中国回忆(1938-1996)》(三联书店2023年)。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5.7¥45.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5.7¥46.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4¥42.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8.7¥24.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2.9¥58.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4¥2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5.7¥45.0
-
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30.7¥58 -
钟山札记龙城札记读史札记
¥13.8¥23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25.2¥45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8.1¥35 -
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
¥23.4¥52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6.7¥49
影视学实用教程
¥13.6¥34.0庐山历代石刻研究
¥30.8¥48.0山海经
¥17.6¥26.0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徐志摩传
¥13.5¥36.8国家与市场:全球经济的兴起
¥34.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