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激励艺术

作者:曾仕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本类榜单:成功/励志销量榜
中 图 价:¥42.2(6.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激励艺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69971
  • 条形码:9787559669971 ; 978-7-5596-699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激励艺术 内容简介

激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很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若是用得不好,也很可能伤害自己,弄得吃力不讨好,甚至引发相反的效果。曾仕强教授在本书中认为,激励者优选坚持公正心态,做到合理的激励。唯有合理的激励,才值得做,也才有良好的效果。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有本事就来拿”的精神,深深盼望“有本事的人能够出头”,建立“合理的不公平”,以促成真平等的理想能够早日实现,使激励更加有效。

激励艺术 目录

**章.激励的两难 / 001到底是激励还是不激励 / 003

激励并非易事 / 008

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 / 012





第二章.中国人的激励特性 / 017有本事就来拿 / 019

拿不到怪自己 / 023

合理的不公平 / 027





第三章.中美日的激励文化 / 033美国人激励个人 / 035

日本人激励团体 / 040

中国人合起来想 / 044





第四章.本事是激励的基础 / 051本事×激励=良好绩效 / 053

有本事未激励不能人尽其才 / 057

反求诸己就是使自己有本事 / 061





第五章.本事的内涵 / 067合理的态度与自主的觉醒 / 069

人际的技巧与专业的技能 / 074

自我的定位与合作的心理 / 079





第六章.激励的两大因素 / 085认清激励的两大因素 / 087

外在的维持因素主要在保健 / 092

维持因素与内在的激励因素要互补 / 097





第七章.激励的维持因素 / 103安人是激励的维持因素 / 105

四种常见的员工形态 / 109

适当调派工作或劝导另谋高就 / 114





第八章.激励的激励因素 / 121安人之外需要增强物 / 123

合理有利的人事政策 / 128

事前事后圆满的沟通 / 133





第九章.激励的经 / 139不任意开例,不造成运动 / 141

不大张旗鼓,不偷偷摸摸 / 146

不偏离目标,不忽略沟通 / 151





第十章.激励的权 / 157依需要和层级而变 / 159

顺时间因场合而变 / 163

看反应视情势而变 / 167





第十一章.激励的艺术 / 173明暗公私要分开 / 175

顺逆刚柔要合适 / 180

动静大小要并用 / 185





第十二章.被激励者的修养 / 191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 / 193

做到合理不公平就好 / 198

*好存有感谢的心情 / 203





结束语 / 209


展开全部

激励艺术 节选

到底是激励还是不激励
员工不想好好表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适当的激励。对管理者而言,激励即使不是一句口头禅,也往往由于误解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如图1–1)。
比如,“不知不行”。管理者不了解激励的真义,不能够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只是嘴巴上说说,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措施。这种空口说白话的激励,实际上不能激励员工好好地表现。
还有“不知而行”。有些人认为刺激、鼓舞或开一些空头支票来描述未来的愿景,便等于激励;有些人以为诚恳或坦诚就是激励,于是把这些与激励有关的东西当作激励本身来看待,结果当然收不到激励的效果;更有些人用施加压力来激励,短暂地提高绩效,便自以为得计,时间一久,也就失去效用。
当然,也有些人“知而不行”,认为不激励又如何?不料缺乏激励,员工便不好好表现,以致绩效不佳。
员工表现得好不好,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员工本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可能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一般来说,管理者的态度占有*大的比重。
换句话说,员工是否表现良好,管理者应该负起重大的责任,并不是把责任统统推给员工、指责员工,甚至以为动用各种威胁、恐吓、施压等措施,便能够解决问题。管理者即使十分忙碌,也应该花一些时间来研究有关激励的种种论述,以期对激励有所认知,然后知行合一,合理地表现出来。唯有管理者先有良好的表现,才能够引导员工也好好地表现。其中,管理者对激励的正确认知以及合理运用,更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表现。
绩效不佳的理由有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一说到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所以,“缺乏激励”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之一,至少是大家*容易寻找的一种借口。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管理者不激励,员工懒洋洋,管理者自己也不好受。因此,缺乏激励,成为管理者的常见罪状之一。
缺乏激励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例如,士气低落;员工流动率过大;彼此之间漠不关心,没有人情味;大家厌烦工作,生产力降低;不用心、不专心,到处制造浪费;一动不如一静,抵制革新;等等。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绩效不佳的可怕结果(如图1–2)。 本节小结
不要认为激励只是一种口头禅,说说就算了。不要把刺激、鼓舞等和激励相关的字眼当作激励,以免行而不当,有激励却没有激励的效果。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对于这一点,管理者一定要心里有数。
激励并非易事
既然不激励不行,那么实施激励就是了。不过,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实施激励,难免有一些规定,然后配合奖惩,以增强效果。中国人相当机灵,马上动脑筋,全力做到符合规定,这时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亦真亦假的,都派上用场,弄得考核的人头昏脑涨,很不容易分辨清楚,以致每次公布结果,大家都觉得不公平。这样一来,大家愤愤不平,徒然把激励的效果抵消了,有时还会引发一些反效果(如图1–3)。
有了激励,大家忍不住要明争暗斗。“争**、不落伍”原本是中国人从小培养的志气。如今有奖有惩,大家更是“输人不输阵”,奋力向前。激励的气氛愈浓厚,明争暗斗的较劲愈激烈。大家愈重视结果,不公平的感觉就愈明显。几乎所有激励措施,*后都淹没在不平的浪潮下,变得有气无力,渐至效果不彰。
中国人的习性,有很多地方像水:得到好处的时候,好像水流在平地一般,默默无声,根本不会说出来;一旦受委屈,受到不平的待遇,马上像水流在斜坡上一样,不平则鸣,发出很大的声音。
得到好处的人,并不感谢,因为他是依规定获得的合理报酬,只按照规定得到应得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为什么要心存感谢?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则深感不平,因而发出不平之鸣,严重地打击了士气,破坏了团队的和谐。
管理者不可以不顾虑激励所产生的效应,因为管理者自己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而员工觉得怎样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且是管理者无法控制的。激励的用意,原本在改善工作的气氛,使员工互相了解,保持稳定的工作步伐,彼此协调,在合作中创造良好的绩效。然而,不平则鸣,可能导致员工互相猜忌,甚至怨声载道,反而得不偿失。激励的用意虽好,产生反效果当然不好。只要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不管用意有多好,也不能算是良好的激励。
得不到奖赏的人,大多有不平之感。任何激励措施,都不可能不分等级一律给予同样的奖赏,因为统统有奖固然皆大欢喜,但也偏离了激励的实质。一旦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奖赏,马上会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于是造谣生事,弄得人心不快,情绪不稳定,产生很大的反效果。
得到奖赏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认为奖赏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报酬,心里不感激;得不到奖赏的人,可能居多数,他们认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心里不服气。这些反应,往往抵消了激励的功能,不可不慎(如图1–4)。
员工所产生的感觉,固然要员工自己承受,因为抱怨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然而员工的不平,对管理者的心理同样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使管理者心生不快,情绪上受到影响。
激励的效果,管理者和员工双方都必须共同承受。效果良好皆大欢喜,管理者固然不致浪费激励成本,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伤痛;员工也将士气振奋,再造佳绩。
效果若是不好,那就两败俱伤,管理者气愤不堪,员工也愤愤不平,此伤害实在远大于所花费的成本。 本节小结
激励*怕的,就是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因为不平则鸣,会产生很强烈的破坏力,使激励失去作用。要减少不平之鸣,管理者*好说明“我不敢保证一定公平,却有心做到公正”,唯有在“公正未必公平”的气氛下,才能把员工不平的感觉消减到*低程度,因而使激励的效果达到*好。
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
激励不好,不激励也不好,这是两难(如图1–5)。 图1-5.激励的两难
人性既不像X理论所描述的“天生懒惰,讨厌工作”,也不像Y理论所寄望的“经过适当激励,人人均能自我领导,并且具有创造性”。人性可塑,但是也有其限制。不激励不足以调适员工的行为,而激励也无法完全改变员工的行为。特别是不平的心理,更是激励的一大阻碍。
*好的办法,便是从根本上改变公平的观念。管理者坦诚说明“我只能够公正,却很难保证公平”,因为管理者自己强调难保公平,员工就不会用不公平来批评他。得到奖赏不感激,未得奖赏不服气,完全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完全公平所招致的恶果。公正未必公平,是解开两难的观念突破。
一般人的错误,说起来十分可笑,竟然是把公平视为常态,认为激励应该公平,甚至于要求激励必须公平,以致自食其果,引发不公平的感觉。
实际上,不公平才是常态,公平反而是一种特殊的心态。一种激励措施,居然被大家视为公平,不是这个组织太专制了,大家敢怒不敢言,不敢明白地表现出来;便是这种措施太宽松了,大家毫不费力就能够获得激励,而且所得甚丰,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一时间觉得十分公平,当然没有什么怨言。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合乎激励的原则。
激励和沟通、领导一样,都会产生两难。不做不行,做也不行。把公平的观念摆在一边,用合理的不公平来取代,应该是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
激励从两难开始,才能够兼顾激励与不激励。换句话说,应该激励的人,才给予激励;不应该激励的人,不必给予激励。同样地,应该激励的时候,才能实施激励;不应该激励的时候,实在不能激励。
激励不可过分,以免“惯坏”了员工,无以为继;或者“鼓胀”了员工,造成长期疲惫。激励应该合理,目的在有效调适员工的行为。
一般来说,激励是为了改变员工的行为。我们对于人的行为能否改变,实在存疑,因为一个人幼年时期所养成的行为,常常会伴随其一生,到老都难改变。激励大概只能调适人的行为,使其符合预期的目标。调适和改变的差异在于多少不同,就是不存心完全改变他,仅希望其稍作调整。调整并不是改变,也不是不改变,而是改变到好像没有改变一样。
怎样兼顾激励与不激励呢?说起来相当简易,那就是“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以求得合理的激励”。
站在激励的立场,相当于凡事都要激励,很容易掉入讨好员工的陷阱。员工是不能够讨好的,把员工宠坏了、惯坏了,时时等待激励、事事期待激励,把价值观扭曲了,等于害了员工。
站在不激励的立场,便完全放弃激励,这是二分法的思维,对管理者极为不利。不激励包含激励在内,表示“不可不激励,不可乱激励”的意思,比较容易找出激励与不激励之间的平衡点,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因而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其要点如图1–6所示: 图1-6.兼顾才能突破两难 本节小结
激励不好,不激励也不好,这是两难。怎样兼顾激励与不激励呢?那就是“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以求得合理的激励”。 思考
1. 你认为到底是应该激励还是不激励?在工作中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2. 激励常常引起不平之鸣,原因何在? 3. 怎样处理激励的两难,做到合理激励?

激励艺术 作者简介

曾仕强
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是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曾是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被著名国学专家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