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作者:俞理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8.5(7.5折) 定价  ¥1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58132
  • 条形码:9787030758132 ; 978-7-03-07581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本书特色

词汇综合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研究,从新的角度讨论了对词汇的整体认识,梳理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则。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内容简介

汉语的历史研究中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认识和某些具体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材料,深入展开。本书包括三个部分。一,词汇综合研究,立足于前人的研究,从新的角度讨论了对词汇的整体认识,梳理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则。二,词汇个案研究,从词汇的形式、意义和系统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对21组词的意义、形成和变化作了细致描写,从中提取和归纳汉语词汇变化的不同途径。三,语法研究,汉语历史上对词类认识的深化,远在《马氏文通》之前,与辞章分析有关。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目录

目录



前言

词汇历史研究中的宏观认识 1

词汇的外围成分 16

词汇描写的思路和方法 28

词汇翻新及其动因 39

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研究中数据分析的思考 50

汉语词汇中的非理复合词 ——一种特殊的词汇结构类型:既非单纯词又非合成词 58

汉字形体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69

汉语称谓词概说 84

说“郎” 104

“娘”字小考 109

“先生”古今谈——兼论汉语词汇发展中核心义对词义蜕变的纠正作用 119

“大家”称妇人的意义和读音 135

“小姐”正名 148

敬辞“乃”—— 你的,我的,他的? 153

汉语的谦称“愚” 156

漫话“老外” 162

汉语词“博士”的外借和返借 166

“保镖”保的是什么 175

“水手”指称银钱时的具体意义和原因 178

“香瓜子”的来源和形成机理 183

“浩劫”的来源和意义 190

“不良”和“响马”——兼论汉语词汇形式的缩略变化 202

从“教化”到“告花子”——汉语中的词义感染 207

汉语中一组与“醋”有关的称谓词 213

从“剪绺”到“小绺”“小李” “二流子”——明清以来一组有关小偷和不务正业者的同源俗语词 234

四川方言称谓中的“二” 249

“二杆子”杂考 259

《马氏文通》以前的汉语词类分析 271

语义标记和汉语构词的不对称现象 293

义素分析与汉语词汇研究 301

词类活用和汉语构句中的辅重现象 315

名词词类活用的语法-语义分析 328

汉语否定副词的语法差异和语法分类 345

从汉魏六朝佛经材料看判断句的发展 354

“上厕所”的来源和它的理据 374

主要参考文献 386
展开全部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节选

词汇历史研究中的宏观认识   一、词汇的特性   在语言学中,词汇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或者再加上相当于词的成分)和熟语的总汇①,也可用来指某个人或某部作品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②。但在一般的表达中,常常有人用它指某个具体的词汇成分,比如把一个词称作“一个词汇”,或者用很专业的口气谈论“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几个汉语词汇”或“汉语新词汇”(汉语中新产生的词)之类的说法,本文不采用这种定义。   本文把词汇看作“词的总汇”,而把组成词汇的不同个体或个体群称为“词汇成分”,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展帀分析。据我的认识,词汇具有以下特性。   1.词汇的全民性   以汉语为例,汉语词汇应该指所有汉语使用者在汉语交际中使用的词汇成分。其中既包括母语是汉语的人在用汉语交际时使用的词汇成分,也包括第二语言使用者在用汉语交际时正常使用的词汇成分。地域、行业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别,不影响他们所使用的词汇成分作为汉语词汇成员的资格。   2.词汇内部的社团性   在全民性的前提下,词汇被看作一个整体;但是,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内部关系非常复杂,一种语言统一体内部成员多样化。受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种语言的使用者中形成了不同的交际群体,适用于某些交际圈的词汇成分在其他交际群体中的使用率常常较低。一些长期稳定的交际群体还产生出大量适用于本群体交际的词汇成分,这些成分很少出现在其他交际范围中,在使用范围方面,有别于词汇中全民通行的部分,呈现出社团性的特点。社团词汇成分具有如下特点:①社团词汇成分具有社团特征,是满足社团内成员对某些特定表达需求的成分。②社团词汇成分是词汇的局部,不同的社团词汇成分形成不同的词汇局部。③社团词汇成分不是词汇的主干部分,而是词汇中不成系统的、次要的、辅助的成分,即它们一般需要借助全民通行的词汇成分来构成语句、完成交际。④社团词汇成分具有社团的多维特征,社团的区分维度有多个,如地域、行业、性别、年龄、社会阶层、文化教养、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是形成交际社团的基本因素。⑤社团词汇成分还体现了社团之间的交叉重合。由于行业和地域、性别、年龄、社会阶层、文化教养或兴趣爱好有关,社团成员性别、年龄或文化教养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这都使得具体的个人总是不只隶属于一个交际社团,因此,交际中常常需要“看人说话”,以保证用词得体。⑥社团词汇成分具有帀放性。首先,社团词汇成分依附于全民通行的词汇成分,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源头;其次,专用于特定交际群体的社团词汇成分,受社团成员在交际中角色的多重性和社团间交流需要的影响,会向其他社团扩散,因此,有些社团词汇成分可能适用于几个社团;再次,某些社团人物事件受到公众关注,会使一些表达社团特有概念的词语超出原有交际范围而进入全民视野。民族性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综合社团特性与另一种语言的综合社团特性之间的区别,可以不作另外的讨论。   3.词汇的动态性   我们把词汇比作一个湖泊,具有生命力的词汇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旧词不断地发生变化或者消亡,这使得词汇成为语言中非常活跃的部分。从词汇成分个体来看,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历史,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产生时代和背景,蕴含着不同的历史因素,它们在某一共同的历史断面上的聚合,形成了特定时期的词汇。   4.词汇的共时性   尽管词汇的成分不断变化,词汇整体也在不断变化中,但是,要说两个词属于同一词汇,前提应该是它们在同一时期内使用,否则就不能说它们是同一个词汇中的成分。因此,共时性是词汇的另一特点,具有共时关系的是同一词汇中的成分,没有共时关系的就不是同一词汇中的成分。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说,不同时期的词汇是不同的。虽然严格地说,词汇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但是,为了方便观察,我们通常确定一个时间段,把其中的词汇成分都看成是共时的,忽略其中的非共时因素。   词汇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既相关又区别,不同时期产生并流传的词汇成分,在同一时期聚集成一个词汇;而同一个词汇中的成分,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属于不同的词汇,致使不同的词汇成分可能在某一时期的词汇中共存,而在另一些时期的词汇中互相排斥。因此,词的历史和词汇的历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词的历史侧重于个别词的变化,而词汇的历史则注重每个时期所有词之间的关系,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二、词汇内部的宏观分析   词汇内部的宏观分析,是指以整个词汇为对象所进行的分析。   通常,我们把词汇划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不过,在实际的研究中,这种分法似乎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就我们所看到的情况而言,至少在汉语研究领域,论者除了任意地举出若干个词作为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的样本之外,没有人以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为特定对象展帀描写性的研究,甚至对于如何区分基本词汇成分和一般词汇成分,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讨论往往依据个人的语感而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我们需要一个比较客观的可操作的标准,以便于进行分析研究。   综合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来观察,从使用范围来看,不同的词汇成分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差异,即词汇成分在稳定性和普遍性方面的差异,据此,我们把词汇分为四个部分:基本层、常用层、局域层、边缘层。词汇四个部分的划分如下。   可以把表1中的符号进一步量化,以词汇成分使用的普遍度为例:高普遍度应该是90%以上的人都掌握,次高普遍度是70%左右,中普遍度是50%左右,次低普遍度是30%左右,低普遍度在10%以下。这样,一个词汇成分在使用中的普遍情况,可以通过具体的调查来作出准确的认定。   对于词汇成分使用的稳定性,应该参考社会和个人的生命周期。古人以30年为一世,通常,一代人的计算标准是20~30年,这个时间是一个人生命中对社会影响很大的时期,一个词汇成分如果使用时间超过这个时段,它就是反映一代人风尚的词语;而使用时间段短于一代人的时间的,只反映了一时的时尚,即使它在当时广泛流行,但仍远远谈不上稳定。人的生命一般在60~80年,如果一个词语在某人出生时已经存在,并且到他去世时依然在使用,那么,它的稳定性就可以肯定了,但还谈不上高度稳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分期,通常以400~500年为一段,比如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等;这种分段,反映了社会的重大变化,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来说,社会面貌(包括社会体制、经济文化状弁、人员分布等)的重大变化,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使用,一个能够跨越这种大时段而沿用不衰的词语,才可以被认为是高度稳定的词汇成分。因此,考虑某些后滞因素,从时间上分析,词汇成分使用期若超过500年则具有高稳定性,使用期若是101~500年则具有次高稳定性,使用期若是41~100年则具有中稳定性,使用期若是21~40年则具有次低稳定性,使用期若是20年及以下则具有不稳定性。   这四个部分形成一个环靶状结构(图1):   词汇基本层和常用层是词汇中全民通用的部分,它们适用于各种人群和场合,能够满足一般交际的需求,是词汇的主体部分。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二者其实并没有区别,一些常用层的词汇成分,在语用中可能比基本层的词汇成分更加活跃,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基本层的词汇成分是经过长期使用稳定下来的,而常用层的词汇成分没有基本层的稳定。   与此相对,词汇的局域层和边缘层是词汇的外围部分;局域层包括了各种社团性的词汇成分,是词汇中*具特色的部分,我们将在下面再行讨论。边缘层则是那些已经退出词汇或尚未进入词汇的成分,它们都不是全民通行的。   一方面,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曾经使用一时,后来就不再使用了;但是,这些词语并没有彻底消失,它们可能留在一些人的记忆中,或者保存在文献之中。这些退出交际的词语有可能随着我们对某些过去事件的追述或者对文献的查证引用重新出现在交际中,由于它们的客观存在并且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在词汇的边缘部分为它们保留一个位置。   另一方面,在语言应用中也常常有一些个人的创新成分或通过语言接触的外来成分进入本语交际。这些刚刚出现在交际中的新成分,具有偶发性,在没有被交际群体接受之前,它们都只能算是候补的词汇成分,它们可能在此后的交际中被群体接受,成为社团词汇成分甚至通行于全民范围,如果没有被人接受,就作为一种不成功的尝试而夭折。这类词汇成分,也可能保留在文献或记忆中,应该在词汇的边缘层占据位置。   三、历史词汇研究中几个常用概念的定位   在历史语言研究,特别是历史词汇研究中,方言、口语、白话、俗语等概念经常出现,这是几个从不同方面划分、相互重合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都具有社团性,与局域层有关。   1.方言   方言在这里专指地域方言,跟全民使用的通语或标准语相对,一般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①,它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受地理阻隔的区域受本身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与邻接方言或其他语言接触,发生了有别于通语的变化。   在方言中,词汇是自成系统的;但是,这种自成系统的方言又跟全民的通语系统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尤其在主体上存在着重合关系。如果不考虑语音的差异(即把方言间有系统对应关系的语音差异看成一致关系),仅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方言中的词汇成分,尤其主干部分中的词汇成分,大多跟通语一致。因此,在研究中,通常谈论的方言词,只指那些跟通语不同的词汇成分。由于我们关注方言词汇,只在意其中与通语不同的成分,因此,一般对方言词汇的描写,都不是完整的系统描写,而是描写一个有别于通语的不完整系统,即对系统的补缺描写。在方言描写中,我们很少关注那些方言和通语共有的词汇成分,这从描写词汇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方言区跟其他方言和通语除了有空间上的距离之外,它本身还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与周边环境的特殊联系。受到空间间隔维护的方言群体成员,其长期的共同定居或聚集使一些方言社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这样,一些方言独有的词汇成分使用很长时间,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我们有可能通过现代的方言来考察过去的方言。当然,这种历史的比较应该谨慎,因为一些现代的方言成分在古代很可能是通语成分,或者是大范围流行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作者简介

俞理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语言学会会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3项(“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言研究”“六朝道经韵部研究”“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词汇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东汉佛道文献词汇研究”“早期天师道文献词汇描写研究”)、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重大课题1项(“词语缩略规范研究”)。出版专著8部(独著5部、合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刊物5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1篇。获得四川省政府奖5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