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15645
- 条形码:9787300315645 ; 978-7-300-31564-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百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华法系进行重新认识,认为中华法系是一套涵盖古代中国法律之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识体系,历经夏、商、西周的“礼•刑”时代,春秋战国、秦的“法•律”时代,汉到清朝的“礼法”时代,至清末“西学东渐”方始解体;曾经对日本、朝鲜、安南等国的法制进程产生深远影响。这一体系以“仁”为文化基因,将仁所统率的诸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伦道德,以及“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自然道德,有机融入法律的各种因子之中,形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的运行机制,引领法制建设始终朝着天理、国法、人情相统一的理想目标且歌且行。挖掘中华法系的经验智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举措,必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充分的文化自信。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目录
**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总论
**节 中华法系研究范式的形态与变迁/001
一、考证学外衣下的托古改制范式/002
二、大陆法系法理学范式/005
三、革命法学范式/008
四、现代法学范式/010
五、从移植法学到特色法学/012
第二节 “律令说”之由来与流行/016
一、“律令说”创自日本学者/017
二、日本学者对“律令说”局限性的反思/022
三、“律令说”在中国的流行/023
第三节 以“律令说”移治中国古代法的局限/026
一、“律令说”难以囊括古代中国的法历史/027
二、“律令说”难以涵盖古代中国的法体系/030
第四节 中华法系是礼法体系/034
一、“礼法”释义/035
二、“礼法”的构成/041
三、“礼法”的历史/046
第五节 礼法视野下的法律史成说再审视/049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049
二、罪刑法定与非法定?/057
三、人治与法治?/064
四、情胜法与法胜情?/068
第二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体制流变
**节 礼·刑时代:上古社会到夏商西周/077
一、礼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077
二、“礼”即“法”之成因/079
三、礼的主要内容/089
四、礼与刑的关系/090
五、礼刑时代法律体系之特征/092
第二节 法·律时代:春秋战国秦/098
一、礼之弱化/099
二、刑之变革/102
三、律之崛起/108
第三节 礼法时代:汉至清/111
一、礼法时代的礼典体系/116
二、礼法时代的律(令)典与会典体系/246
三、礼法时代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361
第四节 法治时代:清末法制改革以来/392
第三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精神特质
**节 以“仁—礼”架构为基础逻辑/400
一、人的本质在于仁人之心/403
二、由仁心而发展为仁政/420
三、礼法之治是仁政的有形模式/426
第二节 以“孝—忠”关系为价值内核/432
一、仁心蕴含于孝道伦理/432
二、以孝治天下维系政法理念/436
三、移孝于忠的暗线逻辑/451
第三节 以“信—义—廉—让”为精神辅翼/458
一、礼法精神辅翼之一:信/458
二、礼法精神辅翼之二:义/473
三、礼法精神辅翼之三:廉/483
四、礼法精神辅翼之四:让/490
第四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节 从家观念到天下理想/505
一、作为中华法系精神支点的家族观念/505
二、传统生活方式与家族观念/507
三、由“家”而“天下”的理想与实践/509
第二节 伦理型法律传统的现代意义/511
一、从天下观念到国家观念的转化/511
二、文明冲突中的社会伦理与政治分离/513
三、儒家对社会伦理和政治分离矫正之功效/516
第三节 家庭伦理的时代价值/518
一、家庭之义务/519
二、家庭于个人、家族之意义/520
三、家庭于社会之意义/522
第四节 修己安人的做人伦理/526
一、群己之辨/526
二、“信”之伦理/528
三、“德性”之伦理/532
四、“义利”之伦理/533
第五节 伦理法精神的现代性转换/535
一、从家庭伦理责任走向社会公共责任/535
二、从传统伦理本位的己/人结构走向现代平等的人/人结构/537
结 语 大经大法:中华法系的精神指引
一、从韩愈的“大经大法”说起/543
二、“大经大法”与礼法体系/546
三、失落的“大经大法”/550
主要参考文献/558
索引/583
后记/601
**节 中华法系研究范式的形态与变迁/001
一、考证学外衣下的托古改制范式/002
二、大陆法系法理学范式/005
三、革命法学范式/008
四、现代法学范式/010
五、从移植法学到特色法学/012
第二节 “律令说”之由来与流行/016
一、“律令说”创自日本学者/017
二、日本学者对“律令说”局限性的反思/022
三、“律令说”在中国的流行/023
第三节 以“律令说”移治中国古代法的局限/026
一、“律令说”难以囊括古代中国的法历史/027
二、“律令说”难以涵盖古代中国的法体系/030
第四节 中华法系是礼法体系/034
一、“礼法”释义/035
二、“礼法”的构成/041
三、“礼法”的历史/046
第五节 礼法视野下的法律史成说再审视/049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049
二、罪刑法定与非法定?/057
三、人治与法治?/064
四、情胜法与法胜情?/068
第二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体制流变
**节 礼·刑时代:上古社会到夏商西周/077
一、礼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077
二、“礼”即“法”之成因/079
三、礼的主要内容/089
四、礼与刑的关系/090
五、礼刑时代法律体系之特征/092
第二节 法·律时代:春秋战国秦/098
一、礼之弱化/099
二、刑之变革/102
三、律之崛起/108
第三节 礼法时代:汉至清/111
一、礼法时代的礼典体系/116
二、礼法时代的律(令)典与会典体系/246
三、礼法时代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361
第四节 法治时代:清末法制改革以来/392
第三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精神特质
**节 以“仁—礼”架构为基础逻辑/400
一、人的本质在于仁人之心/403
二、由仁心而发展为仁政/420
三、礼法之治是仁政的有形模式/426
第二节 以“孝—忠”关系为价值内核/432
一、仁心蕴含于孝道伦理/432
二、以孝治天下维系政法理念/436
三、移孝于忠的暗线逻辑/451
第三节 以“信—义—廉—让”为精神辅翼/458
一、礼法精神辅翼之一:信/458
二、礼法精神辅翼之二:义/473
三、礼法精神辅翼之三:廉/483
四、礼法精神辅翼之四:让/490
第四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节 从家观念到天下理想/505
一、作为中华法系精神支点的家族观念/505
二、传统生活方式与家族观念/507
三、由“家”而“天下”的理想与实践/509
第二节 伦理型法律传统的现代意义/511
一、从天下观念到国家观念的转化/511
二、文明冲突中的社会伦理与政治分离/513
三、儒家对社会伦理和政治分离矫正之功效/516
第三节 家庭伦理的时代价值/518
一、家庭之义务/519
二、家庭于个人、家族之意义/520
三、家庭于社会之意义/522
第四节 修己安人的做人伦理/526
一、群己之辨/526
二、“信”之伦理/528
三、“德性”之伦理/532
四、“义利”之伦理/533
第五节 伦理法精神的现代性转换/535
一、从家庭伦理责任走向社会公共责任/535
二、从传统伦理本位的己/人结构走向现代平等的人/人结构/537
结 语 大经大法:中华法系的精神指引
一、从韩愈的“大经大法”说起/543
二、“大经大法”与礼法体系/546
三、失落的“大经大法”/550
主要参考文献/558
索引/583
后记/601
展开全部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简介
龙大轩,1965年生,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华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主讲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学、法律文化学、民族习惯法学。主要著作有《道与中国法律传统》《道路与理念:中华法文化趣论》《汉代律家与律章句考》《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等。
书友推荐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本类畅销
-
超解论语:怎样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
¥17¥49.8 -
傅佩荣讲孔子
¥17.1¥45 -
列宁全集4
¥9.8¥9.7 -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46.5¥65 -
倾听马克思
¥14.2¥32 -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4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