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摄论学派研究

摄论学派研究

作者:圣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1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38.6(7.0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摄论学派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2335
  • 条形码:9787100212335 ; 978-7-100-21233-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摄论学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作者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修订而成,曾获教y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本书此次再版,特别增订了对于真谛所属部派及其翻译典籍的考察内容,力求完整深入地呈现出摄论学派的思想源流及演进历程。

摄论学派研究 内容简介

《摄论学派研究》基于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以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为中心,对中国南北朝佛教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摄论学派”进行整体研究。作者基于大量原始资料,一方面对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等进行了认真细密的比较研究并揭示出其特质与异同,另一方面吸收西方语言哲学、现象学等研究成果对摄论学派的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尤其是通过比较研究对该学派代表人物真谛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论述。本书对于唯识古今学异同之探讨、对于摄论学派思想之解读及对于真谛思想之剖析等都颇具新意,于中国南北朝佛教学派研究乃至佛教中国化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摄论学派研究 目录

引言 研究史与方法论一 问题的提出二 研究史的回顾三 “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 **章 传承历史与文献考证**节 真谛的生平与译著一 真谛的生平二 真谛与正量部三 真谛的译著第二节 摄论学派传承史一 摄论学派**代弟子群二 北地摄论师与地论学派第三节 摄论学派现存文献一 道基《摄论章》二 灵润与《摄论章》卷**(S.2435)及《摄论章》(S.6715)三 智凝与《摄论章》卷**(S.2048)四 敦煌写本中的其他文献结语 第二章 识体与八识**节 一种七现与八识现行一 认识作用与精神主体二 名异体一与名异体异三 诸识差别与八识现行四 一心论与一意识论第二节 阿陀那识与末那识一 阿陀那与执受二 染污意与结生识三 染污意与无间灭意四 心体第三与意体**第三节 阿黎耶识的成立——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存在论一 能藏、所藏与执藏二 因相、果相与自相三 异熟与无覆无记四 缘识与用识第四节 种子与熏习一 种子六义与生死种子二 种子假实与相续三 本有与新熏第五节 真妄与心识——摄论师的心识思想一 大小乘心识差别二 三识与一心二门三 真妄与心识结语 第三章 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节 唯识无境与虚妄分别——以概念史与语言学的考察为中心一 识与了别二 唯识与唯表三 显现与虚妄分别第二节 识转变与因果同时、异时一 识转变——存在论向认识论层面的转化二 因转变与果转变第三节 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一 显现与二取二 显现与变异三 一分说与三分说结语 第四章 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节 三性思想的诠释——语言论、认识论与存在论的视角一 情事理门——语言与存在二 尘识理门——认识与存在三 染净通门——存在与心识第二节 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一 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二 性相融即与性相永别三 三性之非一非异四 三性与五法第三节 唯识与中观 一 自性空与他性空二 三性、三无性与空性三 三性与二谛第四节 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一 三性与真妄二 三性、三无性与依遣三 两重唯识观结语 第五章 解性黎耶与阿摩罗识**节 “界”之诠释与解性黎耶一 “界”之诠释二 心性清净与真如三 解性黎耶与如来藏第二节 智慧种子与道后真如一 智慧种子与四德种子二 三烦恼与三真如第三节 阿摩罗识与本觉一 九识与有垢真如二 智如无差别与自性清净心三 阿摩罗识与本觉结语 第六章 五性各别与一性皆成——摄论学派的佛性思想**节 佛性与种性——以概念史与语言学的考察为中心一 佛性与buddha-dhqtu二 如来藏与tathqgata_garbha 三 种性与gotra第二节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一 无漏种之本有与新熏二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第三节 一性皆成与佛性、如来藏一 存在与过程——三因佛性、三种佛性、三藏义所彰显的“性修不二”二 如来藏与“悉有佛性”——《佛性论》与《宝性论》的比较研究三 阐提有性与三信四 理佛性与如来藏——有关《佛性论》的现代论争第四节 方便与真实——瑜伽行派的一乘思想一 佛性与一乘二 三乘真实与究竟一乘——瑜伽行派的一乘思想第五节 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一 三种佛性与正因佛性二 本有与始有三 究竟一乘与真实胜乘结语 第七章 转依与涅槃**节 转依与种子、真如一 转依与如来藏二 转依与种子、阿黎耶识三 转依二义——以概念史与语言学的考察为中心第二节 所依转变与转变所依一 转依二义与唯识古学、今学 二 转依四道与六分转依第三节 转依与涅槃一 真如离障与四种涅槃二 二分依他与有为道果三 转识成智与三身四智结语 第八章 摄论学派与中国佛教**节 三法轮与四教——摄论学派的判教思想一 三法轮与转、照、持二 四教与顿渐三 二藏与四宗第二节 摄论学派与隋唐佛教一 摄论学派与天台宗二 摄论学派与三论宗三 摄论学派与华严宗四 摄论学派与唯识宗五 摄论学派与净土宗第三节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一 梅光羲与太虚二 守培与印顺结语 结语 比较与诠释——以唯识古今学、如来藏与唯识交涉为中心一 文献的发现与方法论的创新 二 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三 唯识与如来藏——经验立场与超越立场的不同四 从唯识走向如来藏——摄论学派的中国化五 “批判佛教”与“解脱诠释学”的诠释六 摄论学派的现代诠释 参考文献一 原始典籍二 研究论著 后记 出版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摄论学派研究 相关资料

在中国佛教史上,唯识古学与今学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以真谛为代表的唯识古学强调“无相唯识”,与玄奘等人代表的今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圣凯的论文搜集和整理了大量、丰富和新发现的资料,以“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的方法对摄论学派的发展史、核心理论、唯识古今学的不同,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提出了很多崭新的看法。因此,本论文不仅填补了对《摄论》研究的空白与不足,而且对整个唯识学的发展史、中国佛教史的深入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著是一篇不仅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也有着现实意义的著作。 ——黄心川 作者充分综合运用语言文献、历史考证、思想哲学等研究方法,有效地扩大了研究的视角和研究的深度。佛教的根本旨趣是生死解脱,它对教义的所有诠释,都要落实到解脱。因此,佛教经典的诠释,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或哲学的诠释,作者提出的“解脱诠释学”概念,有利于对佛教教义诠释的准确理解,有一定的创意。 ——楼宇烈 作者极为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工作,且发现了一些与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视比较研究是论文的一大特色,如对唯识古今学、如来藏与唯识等学说的对照研究,推动了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论文还注重吸收西方语言哲学、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的相关成果,来论述唯识学、摄论学派思想,开拓了研究视野,推进了古今中外哲学的沟通与对话;通过研究,作者得出真谛的思想是由妄心向真心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然其基本立场仍是瑜伽行派的,此说平实而富有创见;作者谓佛教存在论是一种“过程存在论”,我以为是精当之论。 ——方立天 由于种种原因,摄论学派所传的唯识古学隐而不彰。近代以来,虽有不少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取得若干成绩,但并没有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本文从识体与八识、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解性黎性与阿摩罗识、五性各别与一性皆成等五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唯识古学的理论,主张真谛的思想是“从始至终之密意”,是真心派向妄心派的过渡,但其基本立场则是瑜伽行派,将对唯识古学的研究,推上了一个高峰。 ——方广锠

摄论学派研究 作者简介

圣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首席专家,《佛学研究》主编。著有《中国汉传佛教礼仪》《摄论学派研究》《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慧心》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