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533347
- 条形码:9787569533347 ; 978-7-5695-3334-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中国的风俗》《岁时》构成。《中国的风俗》以时节为线,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国人(主要是福州地区)从春节到腊月祭灶一年的时间周期中的民俗生活。作者何乐益以所见所闻的人们日常生活为立足点,辅以对中国古代典籍与官方文献中民俗相关内容的摘要和梳理,研究了中国风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背后的社会因素,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已经消失的今天,以一手见闻和图像资料为基础的《中国的风俗》,对研究特定时期、地区的风俗、宗教,具有极大的民俗史料价值。 英国女作家裴丽珠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中国度过,通过亲历与游览的方式,出版了多本记录中国民俗的著作。她和米托发诺1927年合作出版的《岁时》,以中国民俗知识为材料,按月份的顺序,从十二月开始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和岁时节日实践,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记录20世纪初北京地区岁时节日的民俗志。对比《岁时》与中国传统岁时民俗文献的章节编排与风俗描画,可以发现拥有独特书写框架的《岁时》是西方人按照中国传统节日志记录中国节日的较早尝试。外文版的《岁时》曾是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人的内部生活与社会风俗,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时的重要参考文献。中文版的《岁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民国时期北京岁时节日的整体面貌,了解中国家庭内部的节日传承情况,看到不同年龄的女性以及儿童在岁时节日中的民俗实践。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俗,还穿插了玉皇大帝、临水夫人、观音等民间神灵在诞辰时祭祀活动,以及官方主导的立春鞭春牛、东岳大帝诞、城隍诞等祭祀典礼。《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实践和岁时节日活动。
丛书简介:“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从海外藏的中国民俗文献精选出16种进行整理、翻译、出版,,涵盖了文本、图像与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文献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俗,还穿插了玉皇大帝、临水夫人、观音等民间神灵在诞辰时祭祀活动,以及官方主导的立春鞭春牛、东岳大帝诞、城隍诞等祭祀典礼。《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实践和岁时节日活动。
丛书简介:“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从海外藏的中国民俗文献精选出16种进行整理、翻译、出版,,涵盖了文本、图像与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文献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编: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骨干成员,《文化遗产》杂志副主编。德国汉学学会(DVCS)、欧洲汉学学会(EACS)、欧洲中国写本研究会(EASCM)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外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在母语汉语之外,熟练掌握了德语、英语、日语三门外语,已出版汉语著作(含合著和编著)7部,德文和英文著作各1部,并在国内外杂志及学术出版物上发表中、德、英、日文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目:
1.《海外藏元明清三代耕织图》
2.《日本藏明清时期中日贸易相关民俗资料选编》
3.《德国和捷克藏贵州“苗图”》
4.《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
5.《荷兰莱顿民族学博物馆藏福建民俗文物》
6.《法国拉罗谢尔藏清代外销画》
7.《中国纪行》
8.《中国童话》
9.《明清风俗类官文选》
10.《民间道德、习俗与民间叙事》
11.《近世中国民间故事》
12.《北京的歌谣》
13.《汉语谚语俗语集》
14.《燕影剧:晚清北京皮影戏唱本》
15.《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16.《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目录选译》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目录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相关资料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一书,集合美国人何乐益撰写的《中国的风俗》与英国人裴丽珠、俄国人米托发诺合著的《岁时》而成。本书是西方人以比较的眼光记录中国岁时风俗的著作。正如何乐益在其著作序言中所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它为西方世界了解普通中国人的时间生活提供了窗口。两位年轻的中国学人合力将其译成中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阅读与研究近现代中国岁时风俗生活资料文本,同时由此我们也看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进入世界学术视野。中国人的生活自然观与礼俗教化观曾经是西方有识之士赞赏的文明观念,也是我们至今依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萧放 中国拥有漫长的岁时节日史,也拥有悠久的岁时节日书写史,形成了丰富的岁时民俗文献,岁时记是其中的大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岁时记不仅有“我对我群”的观察与书写,也有“他对我群”的观察与书写,《中国的风俗与岁时》即是后一类型的代表作。这一由西方人撰写的中国岁时记,包括美国何乐益所著的《中国的风俗》和英国裴丽珠、俄国米托发诺合著的《岁时》两书,不仅生动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 (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 )、特定地方(主要是福州、北京) 的岁时节日生活图景,而且充分显示了中国岁时节日文化的地方性与多样性。《中国的风俗与岁时》重视古今联系、中外对比,因此也反映了岁时节日变迁的时代样貌,突显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方式和精神世界,并体现了沟通中西方文明的积极努力。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张 勃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何乐益(Lewis Hodous,1872—1949) ,美国汉学家、佛学家。著有《中国的风俗》( Folkways in China,1929 )。裴丽珠(Juliet Bredon,1881—1937),英国作家、摄影家。米托发诺 (Igor Mitrophanow,生卒年不详)1914 年来华,与裴丽珠合著《岁时》( The Moon Year,1927) 译者简介: 杨沁,自由译者。北京大学翻译硕士,主修英语笔译,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王玉冰,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汉学、民俗学。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7¥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民俗艺术研究-老鼠嫁女
¥7.9¥35 -
茶经(黑白版)
¥12.1¥48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印刷
¥19.6¥58 -
学对联
¥8.1¥16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23¥58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