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王文采口述自传
¥12.3¥35.0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
¥35.9¥69.0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金银滩传奇”(上下册)
¥61.6¥108.0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从居里实验室走来:杨承宗口述自传(米色)
¥24.0¥40.0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
¥20.3¥63.5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5563224
- 条形码:9787535563224 ; 978-7-5355-6322-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主人公沈善炯受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的农家子,从比德尔实验室出来的岗材生,受麦卡锡主义迫害,与赵忠尧等同时被囚于日本,改行研究抗生索的生产问题,取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就,贾植芳托他带东西给胡风,据说内藏一封秘信,“反胡风”、“反右派”等运动的漏网之鱼,“四清”、“文革”时终于在劫难逃,20多年后方才重返分子遗传学领域,迅速在固氮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每一代人都有为后代存史的责任,80岁后,继续生存的价值在于讲真话。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前言
我出生在离上海不远的一个偏僻的江南水乡。当时国难深重,农村凋敝,苦难的童年生活使我知道,要重振家园,报效村间父老对我的期望,必须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我流亡到云南昆明入西南联大念书,有幸受到恩师张景钺先生的教诲。1947年他推荐我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临行时老师叮嘱我:“我等待着你,望你学成回来!”“学成回来”这四个字,千钧之重,我无时无刻不记在心里。在加州理工学院时,我遇到了我的第二位恩师,诺曼·哈洛威士(Norman Horowitz)教授。在留学异国的年代里,他常常提醒我:“沈,中国需要你!”1996年我去加州理工学院领取杰出校友奖时,提起50年前的往事,他又一次对我说:“中国现在仍需要你!”我感谢他把对我的希望和我的祖国联系在一起。童年时的梦,老师的教诲,使我明白一句名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其祖国”的真谛。这是我努力求知,希望能报效国家的志向的源泉。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目录
**章 青少年时代
贫苦的童年
吴江中学
第二章 走向科学
流离于安徽、湖北等地
到广西大学借读
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
到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做研究
第三章 留学美国
难得的留学机会
大师云集的加州理工学院
获得博士学位
第四章 东京蒙难
巢鸭监狱
移交国民党“中国代表团”
释放归国
第五章 愉快的13年
改行,从事抗生素研究
访问苏联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
难忘的岁月
第六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被诬“反党”“叛国”
下乡
第七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批斗
“定性”
“清理阶级队伍”
回到微生物研究室
第八章 度过了风雨长夜
继续夹着尾巴做人
被结合到“革命委员会”
“五七干校”
赴英、法考察分子遗传学
第九章 回到**志趣
赴美访问
工作受到重视和支持
第十章 答问录
在早年政治运动中的经历
对科学和教育的思考
附录
忆恩师张景钺
悼念顾德安
忆王仲良
学生眼中的沈善炯 朱家璧访谈录
沈善炯的科学贡献
沈善炯年表
人名索引
整理者附言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节选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流离于安徽、湖北等地
1937年8月,我去南京到金陵大学参加入学考试。金陵大学以农科而著名,但我投考的不是本科而是专修科,因为专修科的学费低廉,而且两年即可毕业,我家尚能勉强支付我两年的学费。我刚考完,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寇在上海登陆侵略我国,南京也开始挨日本飞机轰炸,回家的火车票变得很难买到。我在街头幸遇同乡刘素娟,她留我在她工作的汉口路小学暂住了下来。几天后,我总算回到家里。我家门前的那条河流是这个小镇通往都市的主要水上干道,我每天站在家门口看那驶来的载满难民的船只。两岸居民向他们打听:“上海情况怎样?我们能抗战到几时?”大敌当前,人民同仇敌忾,到处可见。不久后,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在那国难深重的日子里,我是留在家乡,还是去南京报到入学?祖母极力要我留在她身边,但我几经考虑,还是决定去南京入学。父亲在我临行前,对我说:“千万要注意敌机的轰炸,要避免无谓的牺牲,必要时可以从军抗日。”这句话在我以后的流亡生涯中一直铭记在心。10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终于离家。母亲将东拼西凑来的90多元钱放在我的内衣里,给我做好两床被套,要我到学校时买棉絮装上。因此我只带了一个手提的藤箱就上路了。祖母、父母和我的两个妹妹都到家门前的那座小桥边为我送行。我含着眼泪和他们告别,这一别就是8年。
南京连日遭日机轰炸,金陵大学主体已迁往武汉,农业专修科则迁到安徽和县的乌江镇。我从小镇搭火轮到苏州,当时间门一带的街头都是从上海撤回的前线伤兵,从苏州去南京的火车因为敌机的轰炸,已经无法搭乘,所以我一到苏州就改乘长途汽车至无锡。在无锡的一家小客栈中住宿一宵后,继续乘车抵达南京。此时南京刚遭敌机轰炸,我就匆匆赶往下关,再搭轮渡至北岸浦镇,找到一家小客店住宿。翌日晨在大雨中我折回下关,然后搭轮船至安徽和县。一上岸就是和县的乌江镇,这样我就找到迁在一家祠堂内的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注册上学了。在乌江镇上外界消息全无,我一直担心在战火中的家人的安全。我想家,特别想念我的祖母。我几次走到乌江镇边的霸王庙前,凭高远眺,俯瞰长江,默默地祝愿故乡无恙,我家无恙。
11月末学校忽然通知,农业专修科要西迁至武昌,要大家整理行李离开乌江。同学中有一位姓张的青浦朱家角人,他劝说我和他一起留在乌江,然后设法绕过战区回家。我当时曾为之心动,但想起父亲临别时对我的嘱咐,没有同意。战后知道日寇侵占和县时曾大扫荡大屠杀,如留在该地势难幸免。而我那位同学后来也就再无消息。我和同学们登上了两艘雇来的大帆船,直驶安庆。到了安庆后我们在轮船码头排队等候那艘还停在江中的客轮“大上海号”,到上船时已是深夜。我们排在许多旅客的后面,而我又是排在同学们的*后。所以等我上船时,甲板上所有的空位已经客满,但我总算找到了一个放在甲板旁的救生艇,就一头钻到里面睡觉了。抵达汉口后,我们被安置在一个教堂里。那时我们才知道,大场失守,淞沪沦陷,南京已岌岌可危了。金陵大学原先迁到武汉华中大学的部分已准备西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大学,而我们去向未定。此时全国各地到武汉的青年学生纷纷参加救亡组织,奔赴抗日前线。我该何去何从呢?我在彷徨中想起同乡钱其相在武汉大学法律系念书,就写信告诉他我在武昌的地址。不久其相就赶过来看我。他告诉我武大在准备西迁,他要我搬到他在武大的宿舍去住,不要等金大内迁的消息了。在这个时候遇见幼年时的同学,我高兴得不得了!我也顾不得什么了,立刻把我想去武大居住的意见告诉老师,老师表示同意,于是我当即就随同钱其相渡江去武昌珞珈山,到武大和他同住在列字斋75号宿舍。
在武汉大学我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我曾听过武大学生会组织的关于抗战的报告。陈立夫、周恩来都向同学们做过报告。陈立夫善于辞令,将抗战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军事干预上。周恩来是由长沙临时大学(即西南联大的前身)的几位同学陪同来的,他强调持久抗战,坚信抗战必胜。他的报告使同学们对国家前途增强了信心。武昌和汉口到处贴着“民族至上、国家至上、抗战**、胜利**”之类的大幅标语。抗日气氛的高涨使我忘却离家之苦。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沈善炯自述 作者简介
沈善炯(1917-),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42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11月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剐所长、生物学部常委、学部主席团成员早年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1970年代以来从事生物固氨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被授予陈嘉庚奖生命科学奖(199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等。
熊卫民(1974-),籍贯湖南南县。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和生物学史研究。著有《台成一个蛋白质》、《邹承鲁传》、《反思科学技术》、《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等。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5.5¥48.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1.1¥68.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0.5¥30.0
-
毛姆自传
¥16.4¥38 -
往事旧友,欲说还休
¥15.3¥35 -
老舍自述-注疏本
¥25.7¥65 -
张震回忆录(上下册)
¥69.3¥99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8¥20 -
我是刘绍棠(八品)
¥1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