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月明三川

月明三川

作者:逯玉克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月明三川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263812
  • 条形码:9787540263812 ; 978-7-5402-6381-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月明三川 本书特色

《月明三川》这部精美的集子,绝大多数都是在吟咏三川大地的风物民情,正是这种对于故乡故土的深沉挚爱,让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了一份思想的根基,让他能够随时随地感悟并且传达出来大自然的一切美好。 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诱惑遍布每一个角落的时代里,这种重拾人性的骄傲与激情,强调对人的生命与灵魂的珍重、疼惜与赞美歌唱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写作者敬佩与学习的。

月明三川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部历史散文集,精选了作者近年发表的50余篇作品,全书分“西亳古韵”“千古三川”“三川读河” “洛都古邑” “豫州十记”五卷,内容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谓月明,即时间;三川,是地域,是空间。全书看似在写地理,实则写历史,真正写文化。河南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少咏先生评论:他(作者)笔下的“月明三川”,因为不断闪射那块土地特有的精神气韵,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走进历史的深处,追随作者去触摸、品味那块土地可贵的文化象征意味。

月明三川 目录


文学叹..........................................................01

背负着大地行走的歌者...............................李少咏05

**辑:西亳古韵

偃师风物 ...................................................2

滑国烟尘 .................................................13

陈河访禅 ................................................21

萋萋苌弘墓 .............................................24

薇绿首阳岑 .............................................28

无处吊田横 .............................................31

北魏二寺 .............................................34

乡关何处 .................................................38

第二辑:千古三川

一条河,两座城 ....................................48

风雅洛水 .................................................53

洛阳桥 .....................................................57

都城个性 .................................................60

天下洛阳 .................................................66

开在牡丹里的洛阳.................................69

鼎盛洛阳 .................................................72

千秋魏碑 .................................................75

开满诗歌的土地.....................................80

杳杳广陵音 ............................................84

洛阳老城 .................................................89

洛阳水席 .................................................96

洛阳方言 ...............................................100

中国玉,温润八千年...........................103

丝绸之路 ...............................................106

折碑三尺邙山墓...................................109

第三辑:三川读河

险关古道水犹寒...................................115

千秋独享一“瀍”字...........................118

那条名叫伊河的禹河...........................121

洛河九百里 ...........................................128

一笔狂草舞春秋 ...................138

亦江亦海亦女河...................................141

为谁流下潇湘去...................................144

千古三川 ...............................................147

第四辑:洛都古邑

华夏**都 ...........................................152

家住孟津河 ...........................................155

门对孟津山 ...........................................159

汉关锁钥地 ...........................................162

鹤鸣于九皋 ...........................................165

解忧唯杜康 ...........................................168

一县跨三域 ...........................................171

鸾水栖鸾鸟 ...........................................174

甘棠思召伯 ...........................................177

龟书出洛水 ...........................................180

定鼎天之中 ...........................................183

掘地读洛阳 ...........................................186

第五辑:屐痕几处

甘泉村记 ...............................................190

神农山记 ...............................................194

响水河记 ...............................................197

汝阳四记 ...............................................200

重渡沟记 ...............................................207

白云山记 ...............................................209

石场村记 ...............................................212

龙潭峡记 ...............................................215

临沣寨记 ...............................................218

凹凸游殿 ..............................................221

云岩寺记 ...............................................225

【后记】

风景,在路上.......................................227

【书评】

河山毓秀人自杰...................................叶家明 230


展开全部

月明三川 节选

偃师风物 “三面墙,一面空,里边坐个女学童,有心进去说说话,墙外一人在偷听。”这 是个字谜,谜底嘛,是“偃师”的“偃”。 偃师? 河南西部,洛水之阳,邙山之南,古邑存焉。县古槐根出,夏都之,商都之,周亦都之。商都曰西亳,因以名焉。后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故名偃师。 以中华疆域之广袤,山川气候之迥异,各地风物亦千差万别。偃师有几种特产:树上结的,曰含消梨;土里长的,曰银条;地下藏的,曰牡丹石。此三者,自然天成,亦有人文创造,诸如:西亳三碑,河洛大鼓。 含消梨 含消梨,是一棵树,或者一种树,梨树。 洛阳的梨树栽培,从西周就开始了。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这个故事,被后世称作“甘棠遗爱”,那首《甘棠》之诗,被选进第了《诗经》。 甘棠是什么?朱熹《诗集传》注:甘棠,杜梨也。白者为棠,赤者为杜。 棠梨甜,杜梨涩。 题目中的这棵含消梨,肯定属于棠棣,因为它太甜了。 而且,不只是甜。 偃师南部有山,乃伏牛之余脉,曰万安山。万安山有一关隘,因其形名大谷关,关内有村曰水泉村,水泉有祠曰濯龙祠、有潭曰濯龙潭,祠旁潭畔有树曰大谷梨。 其树也,高大笔直,冠盖如伞;其果也,脆嫩甜美,可含而化之,故名含消梨,冠于京师。《洛阳伽蓝记》载:“报德寺有含消梨,个重六斤,从树投地,尽化为水。” 海内仅此一树,时人珍之。 这么珍奇的尤物,谁才能有幸品尝呢? “含消梨子青华枣,定向秋前供御筵。”呵呵,不用想你也能猜到。 是时,东吴斩首关羽,将其首级送至魏国。曹操识其用心,遂配以楠木葬于城南(一说在今洛阳城南之关林镇,一说在汉魏故城南今洛阳伊滨区之关庄村)。然夜静更深,曹必梦云长,乃命大将苏越造建始殿以祭之。 苏越伐濯龙祠畔含消梨树,斧入血出,斧出则愈合,掘其根亦然,甚为惊异。曹操闻报,亲执剑而刺,血溅曹身。曹恶之,归来病卧,是月崩。 《三国志·魏武本纪》注引《世语》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祠而树血出。” 《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真有这么一棵神奇的梨树?真有果重六斤的梨子?(有人考证,《三国演义》中关云长72 斤的青龙偃月刀,折合到现在,只有36 斤。那么,个重3 斤就不算离奇了)真有这么一棵堪做大梁的树身?真的会有斧入血出的诡异?或 许有吧。只是,一个物种,又怎么珍稀到天下仅此一棵?莫非这只是一个传说? 但上文引用的历史典籍和相关故事,即使除去演绎、夸张的成分,庶几亦可证实它的真实存在。 一棵树萦绕着历史风云,一棵树承载着世事沧桑。 志在天下,连孔融、祢衡、杨修盖世才学都不顾惜的曹操,更不会怜惜一棵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可怜含消梨于岁月深处尽散为水,只留下梨树沟、含消梨这些凝结着一段故事的名字,子规啼血般默默见证、怅然纪念着那段苦涩的历史。 水泉村所在的大谷关,乃汉魏故城正南一道天然屏障,是洛阳通往南阳、汝州、许昌等地的重要关口,谷纵深15 公里,沟壑纵横,伏兵扼守,可断绝南北,为汉八关之一。孙坚讨伐董卓,就曾兵出大谷。 大谷,又叫通谷。222 年,曹植从汉魏故都到山东鄄城的封地,没有顺河而东,却偏偏绕道西南,沿万安山一路向东,“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洛神赋》)”,领略洛阳关山的险峻与壮美(然后才有了夕阳西下之时洛河之畔惊艳千年的人神之恋)。 大谷关南,万安山的一处山阿,是曹操之孙魏明帝曹叡的陵寝。《水经注》曰:“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那年正月,曹爽兄弟随曹芳去高平陵祭扫,出得大谷关,却再也没能重回京城,因为,诈病在京的司马懿已然狂澜骤起,鹰顾狼视中江山易姓。 那一刻,煌煌曹魏,曹氏三祖苦心经营的一代王朝,含消梨树般轰然倒下。 “斧入血出,斧出则愈合”,那是树的血?树的泪?树的坚韧不屈?含消梨的绝世美味惜乎再也无缘得尝,曹操砍向含消梨树的利剑让我们震颤千年!他缔造了一个短命王朝,却断绝了一道稀世美味。 爽滑甜脆的含消梨,依然让我们咀嚼出历史沧桑苦涩的滋味…… 银条 万安山往北20 公里,自西而东,是一带狭长的平原,那是伊河洛河冲积而成的。 3700 年前,洛河岸边,坐落着一座古邑:斟 。 斟,是夏代的国都(即二里头遗址,被称为历史上*早的“中国”),夏桀就住在那里。《史记·夏本纪》:“太康居斟,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夏桀嗜酒。那时,已经有了“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的惊世发明:杜康酒。 1975 年,夏都斟出土了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乳钉纹青铜爵。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早的青铜器,其实是一种饮酒器,被称为“华夏**爵”。嗜酒如命的夏桀,是否用它斟过酒? 饮酒,总得有下酒菜啊。 伊洛川水草丰美,生长着一种也许你从不曾见过甚或也不曾听说过的植物,它春天种植,夏天开一种紫色的花,秋天成熟,它的果实不是挂在枝头,而是长在土里,那是它的根茎,条状,白色,很像是白茅根剥去外皮后的根茎,但比白茅根的根茎更丰腴,更水灵,更酥脆。 相传这种植物是伊尹(后为商汤宰相)培植的,故名“尹条”。它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又名“银条”。 伊尹曾是商汤的家奴,厨艺高超,他三次潜入斟,调制美味佳肴,赢得夏桀的信任和妹喜的欢心。 银条佐酒,堪称绝配。 据说,夏禹在一次大醉方醒后慨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话成了夏桀的谶语。江山是什么滋味?夏桀那里,大概就是杜康、银条、妹喜的滋味吧。于是,在美酒、美味、美女中,夏王朝470 余年的基业,风雨飘摇成商汤的一道大餐。 那年正月初五,商汤伊尹里应外合,一举颠覆了夏朝(民间“破五”习俗即源于此)。 商汤灭夏后,在斟下游六公里处另建新都:亳,史称商都西亳。商汤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次“其命维新”的改朝换代,新都,大概在彰显一种新的开始吧。为什么选择亳地?不知道,只知道这儿是银条的中心产地。据说,变革天命后,商汤曾在亳地举行千叟宴,银条便是“压桌**口”。至今,偃师一带红白喜事宴请宾客,也总是先上四碟压桌小菜,其中银条是必不可少的。这风俗是否就源自3600 年前那场千叟宴呢? 一碟小菜,几樽美酒,竟至断送了一代王朝!银条该有着怎样的美味呢? 据说伊尹曾归纳出了银条的烹制之法:锅净水宽,忌生防烂;喜姜莫葱,躲酱增酸。通常食法为:把洗净择过的银条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后拌以各色佐料,视之晶莹如玉,品之爽脆可口,其性甘凉,具有生津、通肠之效用,风味独特,是下酒的好菜。 银条种植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 万安山向伊洛川过渡的丘陵地带,有古邑曰缑氏,乃大唐高僧玄奘之故里。贞观十九年(645 年),玄奘大师将其作为贡品献于天子。李世民原以为西域尤物,听说乃高僧老家特产,便笑道:御弟与奇菜均为天下之奇,偃师真乃人杰地灵呀! 自此,银条又有“地灵”之别称。 乾隆到缑山游玩时,也对银条吟咏了一番:“南芽荀尖美,北蔬银条鲜,南北成一统,银荀代代传。”于是,银条又有了“银荀”之名。 1958 年,周恩来总理在偃师品尝银条后赞道:“银条真是好吃吆。”刘少奇主席更幽默:“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 让偃师人引以为豪的是,这世间尤物乃偃师独有,就像一个人见人爱的宠物,但它却只认得古邑偃师。2005 年,“偃师银条”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取了原产地域保护。曾有外地试着引种,但长出来空皮,吃起来夹牙,赝品一般,这让外地人很是困惑不解而又遗憾无奈。

月明三川 作者简介

逯玉克,文字见于《散文百家》《少年文艺》《星星》《芒种》《奔流》《牡丹》《骏马》《椰城》《青海湖》《中国校园文学》等,入选《202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选本。主编《河洛散文百家》《洛阳文学典藏》。著有散文集《月明三川》《春透一犁雨》。 乡党诗圣曾预言:玉克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怎奈,人老矣,文未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