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一函2册)
-
>
方剂学
-
>
(精)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医案摘奇·雪雅堂医案合集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用药禁忌书
-
>
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辑要笺疏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第三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52802
- 条形码:9787030752802 ; 978-7-03-07528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建设目标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依据21世纪靠前外男科学新进展,结合"十四五"期间男科学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运用中西医理论研究并阐明男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现代研究及预防调摄等问题,精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分系统进行介绍,精选的病种西医诊疗明确,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充分体现中西医治疗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是一部集男科基础理论与男科临床实践、临床实例相结合的综合读物。本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主要介绍中西医男科学发展简史,男科学解剖生理和中西医结合男科诊治概要;下篇为各论,由十三章组成,精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分系统进行介绍,充分体现中西医治疗优势;附录由方剂索引、男科常规检查参考值、男科疾病诊疗指南等三部分组成,增加本教材的实用性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第三版)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概述 2
**节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范畴及基本内容 2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发展史 3
第二章 男性生殖系统解剖学基础 11
**节 睾丸 11
第二节 阴茎、阴囊 15
第三节 输精管道 18
第四节 附属性腺 23
第五节 精液 26
第六节 精子 30
第七节 男性性生理基础 35
第八节 中医学对男性生理的认识 44
第三章 男科临床诊断及特殊检查 50
**节 男科症状学 50
第二节 男科体格检查 55
第三节 男科特殊检查 58
第四节 男科实验室检查 60
第五节 男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68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诊治概要 72
**节 治疗原则 72
第二节 治疗方法 73
第三节 治疗策略 78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男性性功能障碍 82
**节 勃起功能障碍 82
第二节 早泄 90
第三节 性欲低下 96
第四节 性欲亢进 100
第五节 遗精 104
第六章 不育症 109
**节 男性不育症概述 109
第二节 精索静脉曲张 116
第七章 精液异常 122
**节 无精子症 122
第二节 少精子症 128
第三节 弱精子症 134
第四节 死精子症 138
第五节 精液液化异常 143
第六节 少精液症 148
第七节 畸形精子症 151
第八章 前列腺疾病 157
**节 前列腺炎 157
第二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179
第三节 前列腺癌 190
第九章 睾丸、附睾疾病 201
**节 睾丸炎 201
第二节 附睾炎 208
第三节 附睾结核 213
第十章 精囊疾病 217
第十一章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222
第十二章 阴茎、阴囊其他疾病 229
**节 性传播疾病 229
第二节 阴囊湿疹 259
第十三章 男性心身疾病 264
第十四章 男性养生 271
**节 概述 271
第二节 男性养生原则 274
第三节 男性养生的方法 275
参考文献 282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第三版) 节选
上篇 总论 **章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概述 **节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范畴及基本内容 一、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研究范畴 男科学是专门研究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疾病与防治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学科,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在近代以前未出现影响较大的中医男科学专著,但临床医家早已开始诊治男科疾病,经过近代临床的归纳和总结,目前中医男科学的理论和临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现代医学男科学发展较晚,其内容多归属于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学科中,随着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男科学的重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各项理论和临床技术都有了巨大的革新。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男性特有疾病的诊治。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包括中医男科文献及典籍的挖掘与整理、男性生理、病因与病机、诊断与辨证、治则与治法、治疗手段、药物与方剂、预防与护理、性事保健与养生优生等。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相关性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与拓展,对其临床运用也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临床实践包括性功能障碍、不育症、阴茎与阴囊疾病、睾丸与附睾疾病、精索疾病、精囊腺与输精管道疾病、前列腺疾病、性传播疾病、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男科杂病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寻求及筛选男性生殖健康、男性节育与优生优育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的重点是突出中医辨证论治、再结合现代医学病因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期达到*佳的临床疗效。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改善,结合金匮肾气丸(中医辨证论治)对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伴随症状的综合调理,可以达到局部治愈和全身康复的双重目的。 实验研究主要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对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开展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实验研究,不仅能夯实男科学的理论基础,丰富男科学理论的学术内涵,还能指导临床实践、推动技术升级及药物研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技手段,对临床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和方药进行验证,取得客观可信的数据和指征,揭示其机制和内在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得到中西医学界对中医药的有效性、科学性的逐步认同,才能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例如,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精神心理是病因学基础,在病机学方面,实多虚少是病机演变的普遍规律,在病理学方面,肝郁是主要病理特点,肾虚是主要病理趋势,血瘀是*终病理结果。 二、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基本内容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专门研究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功能及男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兴学科;其研究主要以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三大支柱学科为基础,具体包含生殖生理、解剖、生化、遗传、免疫、组织胚胎、微生物、病理、细胞生物学、中医学、泌尿外科、皮肤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性医学、心理学及护理学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中西医之长,扬长避短,提高男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发展史 一、中医男科学发展史 中医男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诊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等过程。 (一)中医男科学的形成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理论形成及奠基阶段。《孟子 告子上》曰:“食、色,性也”,即饮食与房事是人的本性。《汉书 艺文志》记载纵欲过度可“生疾而损性命”,此期已认识到纵欲过度会损害人体健康。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中医书有15种,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书中论述了“顾护精气”“七损八益”等性事养生保健方法;首次提出了阳痿的分型:“怒而不大”“大而不坚”“坚而不热”;并记载了一些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内服药物如露蜂房、菟丝子、蛇床子,外用药物及调护等(《养生方》)。 《黄帝内经》对生殖与性的生理机制、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等都做了较为深刻的论述,为中医男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涉及的男科疾病有癃闭、白淫、无子、阳痿、早泄、遗精、阳强、缩阳、子系疾病、脏躁及房室疾病等。阐明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与三焦关系密切,闭癃为实,遗溺为虚。白淫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所致。《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一八”至“八八”的理论,首次提出了肾气、天癸、精气等对生长、发育及生殖的重要性,记述了肾虚、无子及更年期的时间、机理与临床表现。“肝经绕阴器”的理论为后世男科疾病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神农本草经》记述了治疗男科疾病的药物,如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蛇床子、五味子、桑螵蛸、泽泻、滑石、茺蔚子、阳起石、白石英等治疗不育症与阳痿的药物,还记有治疗阴疮、阴痒、茎中痛等疾病的药物。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对小便不利、遗精、失精、无子、阴冷等病多有论述,认为虚劳“阴寒精自出”“精气清冷”可患无子。首创五苓散、猪苓汤、蒲灰散、金匮肾气丸等治疗癃闭。男子失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阳虚失摄用天雄散;“虚劳里急 梦失精”用小建中汤。其他如桂枝茯苓丸、四逆散、桃仁承气汤等经方在当今男科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中医男科学的理论,并在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中医男科学的发展 隋、唐、宋、元时期,中医男科学得到了全面发展。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现存*早的病因病理和证候学专著,该书对多种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认为男科疾病大多由肾虚引起,首次将不射精症称为“精不射出”,并指出会导致“无子”。其指出梦遗是肾虚为邪所乘,邪客于阴所致;滑精多因体虚,肾不固精,因外界情色的诱惑而发。不仅肾阳虚可致阳痿,肾阴虚亦能导致。首次指出因金石丹药性热,服之可致强中。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男科疾病的治法、方药较前增多。例如,治疗不育,倡用补肾益精、养阴温阳之七子散。此方对后世影响较大,现代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均是以七子(五味子、菟丝子、车前子、枸杞子、蛇床子、金樱子、熟附子)为基础加减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其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王焘所撰的《外台秘要》载有梦遗和阳痿诸方。梦遗采用补肾固精、益气健脾固精、养心安神固精及调和阴阳固精等法治疗。阳痿分为肾阴不足和肾阳不足。首次采用清热祛湿的薏苡仁、萆薢和活血通经的牛膝、钟乳粉、当归等治疗阳痿,阳痿虽以补肾益精为主要治则,但更强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及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这些对后世用药均有很大的启示。 日本汉方医学家丹波康赖所撰的《医心方》,记载了大量我国唐代以前的医学文献。文中记载小便不通与小便难均由膀胱与肾俱热所致;少精之因有阳虚精血不足、阴虚内热源泉不足、肝郁宗筋气血不畅及湿热郁阻下焦精窍所致,提出分别用鹿角、生地黄、蒺藜及桑白皮单味药治疗;遗精分4法治疗:肾阳不足用温肾涩精法,肾阴不足兼湿热蕴结用养阴清利涩精法,心肾不交用交通心肾法,相火妄动用清泻相火法;白浊用滑石、龙骨、牡蛎等治疗;血精用滋阴补肾的玄参治疗;性欲低下和预防房劳损伤,用鹿角和露蜂房治疗;阴茎短小用白蔹、白术、桂心、川椒、细辛、肉苁蓉等治疗;阳痿治疗药物中均未出现附子、肉桂、干姜等燥热之品,而以肉苁蓉、菟丝子为主,补肾益精,稍偏温润。 宋金元时期,不断积累的医疗经验和日渐丰富的方剂与医学著作为后世男科疾病的论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方书(《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圣济总录》)收方宏富,其中亦荟萃了大量宋及宋以前的男科方剂。《太平圣惠方》记载,遗精治疗有温肾涩精、益气养血涩精、温阳疏肝清利涩精、养心安神涩精、清肝涩精等法。阳痿治疗用温肾育阴、平补肾气、养心安神等方法。少精治疗在滋阴益精的基础上多佐以通络之药,常用牛膝、钟乳粉、干漆等药,强调精道的畅通对生精有重要作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的病种有阳痿、遗精、滑精、梦交,治法以温阳为主,其次是健脾益气,温阳之药常伍以育阴之药,亦常用通络之钟乳石、牛膝、桃仁等,佐以理气之沉香、木香等,丰富了阳痿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圣济总录》记载了癃闭、小便不通、遗精、白浊、白淫、阳痿、前阴病诸方。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将浊病分为“心浊”“肾浊”“脾浊”等,认为心浊由思虑伤心、心之气血亏虚、心肾不交所致;白浊由元气不固、心肾不交、脾虚不摄、心肾俱虚所致,并记载了丰富的治疗方药。元代许国桢等修订的《御药院方》反映了元代对阳痿病因病机认识的进步,治法和方剂较以前增多,包括补肾温阳法,养心安神、清心降火法,滋阴清热、益精补髓法,理气通络法,疏风透达、清热利湿法等。可见,元代阳痿治法比宋代重视补肾温阳有所发展,已关注到了心火、湿热、阴虚、气血瘀滞等病因,这为明清时期阳痿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在金元时期,男科虽然不是金元四大家研究的主流,但他们的学术思想给男科学的理论研究及辨证论治以较大的启迪。例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认为失精系劳伤、思欲或房劳太过而致,用健脾益肾养阴之法治疗;“攻下派”的张从正倡导治疗男科病“气血以流通为贵”(《儒门事亲》);“补土派”的李东垣认为阳痿为湿热郁阻宗筋、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用升阳开郁、透达邪气、清热利湿之法治疗(《兰室秘藏》),这为阳痿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所创制的治疗肝经湿热下注的名方龙胆泻肝汤,在阳强等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养阴派”的朱震亨将遗精分为梦遗与滑精,倡“相火”导致遗精理论,提出“肝与肾皆有相火,每因心火动则相火亦动”(《丹溪心法 梦遗》),主张滋阴降火,所创的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名方,至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他还认为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痰湿、实热等多种不同的病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与方药。 (三)中医男科学的成熟 明清时期,名医辈出,专著大量涌现,学术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医学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医男科学由发展走向了逐步成熟,表现为男科理论研究的深入,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治疗方药的丰富等。 明代万全所撰的《万氏家传广嗣纪要》引用了《金丹节要》有关“五不男”的概念:天、漏、犍、怯、变,指出天宦,阴茎短小,睾丸先天发育不良,隐睾,两性人等,这些先天畸形均难以生育。并首次提出了“早泄”一词,明确了概念,倡导以性技巧改善其不和谐状态。治疗男性不育,强调滋养真阴,不可辛燥太过。提出心不摄念、肾不摄舍是遗精的主要病因;射精无力、快感减弱,是心气不足、心神内乱所致。其认为肝肾虚衰是阳痿的主要病机。 明代岳甫嘉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是一部记述男女不育不孕的医学专著。其认为“生子专责在肾”,肾功能失调是不育的基本因素;而七情、六淫、痰滞等病因可导致肾功能失调而发病。因此论治时重视审因求本,先治他经之疾,除去病源,继之以补肾。反对不审因辨证而妄用补肾之剂。肾为先天之本,靠后天脾胃运化精微不断充养。因此在调补肝肾阴阳时,宜兼养脾胃;或先调补脾胃,待脾胃功能旺盛,气血生化有源,再调补肝肾。治法除重视肝肾外,还重视调心。从心论治包括清心滋肾、固肾宁心、养心温肾等法。用方以补虚为主,但补阴补阳,寒热用药,要以平和为期。还提出使用涩精药时,还应伍以泄利肾气之品,以助于精液的正常排泄。 明代陈文治治疗不育的辨治思想主要是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认识到除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可导致不育外,精液异常(精冷而薄、精水清淡)以及阳痿、不射精、遗精等性功能障碍均可致男性不育。若临床无异常症、舌、脉可辨,采用辨病论治,调中气为主,兼用滋肾(《广嗣全诀》)。 明代张介宾所撰的《景岳全书》是一部医学全书,书中指出癃闭病因有四,除火热结而闭、阳气虚而闭、肝气实而闭外,首次阐述了“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的著名学术观点,十分明确地提出不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及报告
¥4.5¥5 -
中医基础理论
¥19.8¥24 -
老年健康管理实务
¥44.6¥59.8 -
临床免疫学
¥18.7¥34 -
针灸医籍选(供针灸专业用)
¥26.9¥30 -
护理学基础
¥1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