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作者:葛在波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2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3.5(4.8折) 定价  ¥6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281794
  • 条形码:9787303281794 ; 978-7-303-2817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牢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形形色色的西方广告批判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梳理研究;以此为基础,大胆尝试回答一些事关广告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广告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广告存在的根本的合法性依据是什么?广告批判究竟应该批判广告的什么?本书在理论上提出了“唯物主义广告观”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仔细界定;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尝试回答广告的“历史问题”,解答广告的“历史之谜”;首次在马克思哲学层面,为广告做了或许是终极的“正名”。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入选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成果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广告批判问题开展总体性的研究。研究立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广告思想,重点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双重逻辑——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出发,对广告开展理性拷问,尝试回答这样一些事关广告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广告存在的*后的合法性依据是什么?(2)如果我们承认广告的存在是必要的、合法的,那么,广告批判的目的又是什么?成果立基于唯物史观,批判和扬弃了“西马”的广告批判理论,指出了其空想性特征和唯心论趋向;坚持从唯物史观的双重逻辑出发考察广告问题,确证了广告的“物质指向性”是其存在的根本合法性依据,确证了广告批判与资本逻辑之间的关联;为建构立足于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满足中国广告实践需要的基于唯物史观的广告批判理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目录

绪 论 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及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双重逻辑

  **节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双重逻辑

  本章小结

  **章 西方广告批判研究概述

  **节 广告的两面性与西方广告批判研究的两个传统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批判内核被引入广告研究

  第三节 对西方广告批判研究的简评

  第四节 广告批判与批判广告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广告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

  **节 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三节 广告研究中的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四节 广告研究转向“基于认识论的价值论”

  第五节 基于认识论的价值论广告研究路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视域中的广告

  **节 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

  第二节 生产逻辑视域中的广告

  第三节 资本逻辑视域中的广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广告研究

  **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广告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广告研究必须牢牢坚持唯物史观

  第三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广告研究必须立足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广告思想的研究

  第四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广告研究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的广告实践并博采众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生产本体论到消费本体论$后马克思主义者鲍德里亚的符号狂欢

  **节 生产本体论的思想史

  第二节 消费本体论的思想史暨鲍德里亚的广告与消费社会批判思想溯源

  第三节 鲍德里亚的消费本体论和符号狂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

  **节 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孕育与发展

  第二节 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广告经济学的关系

  第三节 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的进路

  第四节 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广告批判思想研究

  **节 大众文化批判

  第二节 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广告批判的理论来源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广告批判的当代价值及局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广告在政论活动和新闻实践中的沟通和经济作用

  **节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广告在政论活动中的沟通作用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广告在新闻实践中的经济作用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告批判思想研究

  **节 马克思对广告的一般认识

  第二节 恩格斯广告批判思想的阶级分析视角

  第三节 马克思广告批判思想的三重解读视角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列宁苏俄时期广告思想的唯物史观考察

  **节 列宁苏俄时期广告思想概貌及“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新闻出版与广告业

  第二节 列宁“十月革命”前后的广告思想

  第三节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苏俄广告从消失到复活

  第四节 从“国家垄断广告”到承认广告在市场流通中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物的依赖性社会中广告的异化

**节 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第二节 广告在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同际遇

第三节 第三节 广告批判的资本逻辑指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唯心主义广告观的扬弃和唯物主义广告观的确立

**节 广告批判回归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批判

第二节 第二节 复归生产逻辑:以“物质指向性”统领对广告的认识

第三节 第三节 唯心主义广告观的扬弃和唯物主义广告观的确立

本章小结

索 引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节选

二、广告:资本流通中的“幽灵” 作为物的依赖性社会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广告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而带上了阶级奴役的色彩,因为资产阶级在应用广告来达成自己的经济目标之外,还附带地运用广告来达成本阶级的政治目标和文化目标。这是资本逻辑统摄下的社会形式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广告与资本逻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广告与资本逻辑之间的关系,需要到资本流通的过程中去寻找。 资本流通,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流通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这是一个始于流通,历经生产后又回归流通的有机闭环。在**个流通阶段中,“一个货币额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是要执行资本职能的价值的**个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97页。]资本深知,要想实现价值增殖,赚取剩余价值,必须先把自己的价值实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身上。易言之,要想通过“卖”来获取利润,必须先得“买”。因此,整体来看,资本的逻辑都是“为卖而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过程,是资本家将在市场上“购买”来的生产的“主观因素”(工人),和“客观因素”(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的特征表现为机器化大工业生产),实现将人的本质性力量对象化到生产对象中去,以生产出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结束,资本家会得到一个“价值”,——而且是一个“大于其组成部分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97页。]这个增殖了的“价值”以商品的形式,被再次投入流通领域。 由此产生资本流通的第三个阶段,即商品销售阶段,——把商品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97页。]。至此,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得到了实现。但过程还没有结束。在这个阶段中,资本家还要把获得的货币重新转化为资本,以使过程能够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这种通过这样一些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就是资本流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97页。] 虽然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流通的上述三个阶段时,绝少提及广告,但以我们今天的生存视角来重新审视上述全过程,就会发现:广告就如同一个“幽灵”,活跃于资本运动的每一个阶段。 资本运动的**个阶段实质上是资本家采购生产资料和招聘“自由”工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生产资料广告和招工广告是常见的“社会使用形式”。其中,生产资料广告是一种能够推动物质运动、流动的信息沟通形式,其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的活跃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与之相对,招工广告则是一种旨在推动人的运动、流动的信息沟通形式,它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的活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社会的经济活动水平。但在资本逻辑的统摄之下,特别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招工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广告的资本主义社会使用形式却暴露出了*多的无耻与残暴。 我们在第九章讨论马克思的广告批判思想时,曾经引证的19世纪40年代英国资本家招聘童工的例子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那个例子中,工厂视察员雷德格雷夫在《工厂视察员报告》中列举的一则童工招聘广告中,特别要求应聘儿童的外表看上去要在13岁以上。[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6页。]这是因为,根据当时的英国工厂法,只有年满13岁的工人的日工作时间才能超过6小时;同时,雇佣童工的代价较成年工人低很多。这便促使资本家普遍希望大量雇佣童工,而且是雇佣那些“长相老成”的童工。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工人家庭的支离破碎,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指出这样的童工招聘广告与19世纪初在美国报纸上常见的贩卖黑奴广告并无二致。资本逻辑追求无止境的价值增殖。在资本逻辑的统摄之下,人这种“活的附属物”被降格至机器那种“死机构”的水平之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37页。]它到处迫使工人“出卖妻子儿女”,成为“奴隶贩卖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5页。]马克思对广告的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使用形式的揭露,反映出他对资本逻辑统摄下的广告的深刻批判思想。 资本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实质上是生产阶段,是资本离开流通领域,执行“生产资本”职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表面上看似乎与广告的关联不大,但实际上,资本家为了确保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后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往往会提前发布广告,以期能够在产品信息覆盖方面全面压制竞争对手。这在除“繁荣时期”以外的其他几个“工业的生命”时期中都有所表现,在“生产过剩”“危机”和“停滞”时期则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繁荣期以外,资本家之间总是进行十分激烈的斗争,以争夺各自在市场上的份额。这个份额同产品的便宜程度成正比。”[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2页。]广告和促销是资本家在这些场合常用的手段。但是,资本家在营销领域的费用增加,往往要通过加深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予以抵消。“为了追求商品便宜,(资本家)强制地把(工人的)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2页。]这是资本逻辑的必然。 在资本运动的第三个阶段,“生产资本”转换成了“商品资本”而重又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一阶段,资本逻辑内在地要求“商品资本”尽快复归到“货币资本”形式,以便能够重新开始循环过程。同时,如果在这一过程的结束,100塔勒原预付资本只是得到了100塔勒的货币,这对于资本家而言是没有意义的。资本逻辑要求实现“价值增殖”,也就是说必须在预付资本100塔勒的基础上获得一个价值余额——剩余价值。“现在,资本家进入流通过程不再是简单地作为交换者,而是作为生产者同作为消费者的其他交换者相对立。这些消费者为了得到资本家的商品来供自己消费,就要换出货币,而资本家为了得到消费者的货币,则要换出自己的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为了实现将“过程的产品”重新实现为价值,推动“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完成“惊险的跳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7页。],商品必须能够找到“吸引金的地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83页。]。寻找商品“吸引金的地方”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传播的过程,这样的传播过程,即是广义上的广告过程。又由于此第三阶段的流通过程攸关商品价值能否实现,攸关价值增殖能否顺利完成,因此,一切能够有助于寻找和传播商品“吸引金的地方”的手段和工具,都会得到广泛运用。在这些手段和工具中,广告无疑*为彰明较著,也*为有效。这也是广告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间后得到空前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广告批判研究 作者简介

葛在波,男,汉族,1973年12月生,江苏灌云人。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学科方向带头人。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广告文化与社会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  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广告文化研究:批判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论文《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广告学》荣获2021年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广告学术类别)银奖。近年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宁夏社会科学》《当代传播》《山西大学学报》《新闻界》《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化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有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