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中医经典掌中宝系列)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中医经典掌中宝系列)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928
中 图 价:¥31.0(6.2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中医经典掌中宝系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5979926
  • 条形码:9787535979926 ; 978-7-5359-7992-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中医经典掌中宝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编而成。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中医经典掌中宝系列)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4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6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8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0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6 阴阳别论篇第七… ………17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9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20 五脏生成篇第十… ………23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25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6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27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9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30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31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33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37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4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46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49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50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53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55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56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57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60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62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6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66 热论篇第三十一… ………67 刺热篇第三十二… ………69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71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73 疟论篇第三十五… ………75 刺疟篇第三十六… ………79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81 咳论篇第三十八… ………82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83 腹中论篇第四十… ………86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88 风论篇第四十二… ………90 痹论篇第四十三… ………92 痿论篇第四十四… ………94 厥论篇第四十五… ………96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98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00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02 脉解篇第四十九… ………104 刺要论篇第五十… ………106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07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108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109 针解篇第五十四… ………110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112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113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115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15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117 骨空论篇第六十… ………119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122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124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29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133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135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136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139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144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149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156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167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193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201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11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230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231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233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235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236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238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240 黄帝内经·灵枢 序… ……244 九针十二原(法天)… ……… 245 本输第二(法地)… ……249 小针解第三(法人)… …254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257 根结第五(法音)… ……263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266 官针第七(法星)… ……269 本神第八(法风)… ……272 终始第九(法野)… ……274 经脉第十… ………………279 经别第十一… ……………290 经水第十二… ……………292 经筋第十三… ……………294 骨度第十四… ……………299 五十营第十五… …………300 营气第十六… ……………301 脉度第十七… ……………302 营卫生会第十八… ………304 四时气第十九… …………306 五邪第二十… ……………308 寒热病第二十一… ………309 癫狂第二十二… …………311 热病第二十三… …………313 厥病第二十四… …………316 病本第二十五… …………318 杂病第二十六… …………319 周痹第二十七… …………320 口问第二十八… …………322 师传第二十九… …………325 决气第三十… ……………327 肠胃第三十一… …………328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329 海论第三十三… …………330 五乱第三十四… …………331 胀论第三十五… …………332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335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336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337 血络论第三十九… ………339 阴阳清浊第四十… ………341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342 病传第四十二… …………343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345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346 外揣第四十五… …………348 五变第四十六… …………349 本脏第四十七… …………352 禁服第四十八… …………356 五色第四十九… …………358 论勇第五十… ……………362 背腧第五十一… …………364 卫气第五十二… …………364 论痛第五十三… …………366 天年第五十四… …………367 逆顺第五十五… …………368 五味第五十六… …………369 水胀第五十七… …………370 贼风第五十八… …………371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372 玉版第六十… ……………375 五禁第六十一… …………377 动输第六十二… …………378 五味论第六十三… ………380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381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386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388 行针第六十七… …………391 上膈第六十八… …………392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393 寒热第七十… ……………394 邪客第七十一… …………395 通天第七十二… …………399 官能第七十三… …………401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404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406 卫气行第七十六… ………412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415 九针论第七十八… ………417 岁露论第七十九… ………422 大惑论第八十… …………425 痈疽第八十一… …………427 伤寒论 宋刻《伤寒论》序… ……434 张仲景原序… ……………43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43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44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 465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479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492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93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95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03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511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 513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 518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521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 527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531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534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538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543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548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549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552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557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56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568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570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577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 58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583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592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 594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 596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599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602 杂疗方第二十三… ………608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 612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 620 温病条辨 序一… …628 序二… …630 序三… …633 自序… …634 凡例… …636 原病篇… 640 卷一 上焦篇… …………654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 654 暑温… 677 伏暑… 685 湿温 寒湿… …………690 温疟… 694 秋燥… 696 补秋燥胜气论… ………699 卷二 中焦篇… …………714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 714 暑温 伏暑… …………736 寒湿… 740 湿温… 753 秋燥… 784 卷三 下焦篇… …………785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 785 暑温 伏温… …………807 寒湿… 812 湿温… 825 秋燥… 843 卷四 杂说… ……………845 汗论… 845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 846 伤寒论注… ……………847 风论… 849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851 本论起银翘散论… ……851 本论粗具规模论… ……852 寒疫论… ………………852 伪病名论… ……………853 温病起手太阴论… ……854 燥气论… ………………855 外感总数论… …………856 治病法论… ……………857 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 857 风温温热气复论… ……858 治血论… ………………858 九窍论… ………………859 形体论… ………………860 卷五 解产难… …………861 解产难题词… …………861 产后总论… ……………862 产后三大证论一… ……862 产后三大证论二… ……863 产后三大证论三… ……863 产后瘀血论… …………864 产后宜补宜泻论… ……866 产后六气为病论… ……867 产后不可用白芍辨… …867 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瘛论… …… 868 产后当究奇经论… ……869 下死胎不可拘执论… …869 催生不可拘执论… ……869 产后当补心气论… ……870 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 …… 870 保胎论一… ……………871 保胎论二… ……………871 卷六 解儿难… …………874 解儿难题词… …………874 儿科总论… ……………875 俗传儿科为纯阳辨… …876 儿科用药论… …………876 儿科风药禁… …………877 痉因质疑… ……………878 湿痉或问… ……………879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 ……… 880 小儿痉病瘛病共有九大纲论… … 880 小儿易痉总论… ………886 痉病、瘛病总论… ……886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887 疳疾论… ………………889 痘证总论… ……………891 痘证禁表药论… ………892 痘证初起用药论… ……892 治痘明家论… …………893 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895 痘证限期论… …………895 行浆务令满足论………896 疹论…897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897 万物各有偏胜论………899 草木各得一太极论……900
展开全部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中医经典掌中宝系列) 作者简介

著:佚名、[汉]张仲景、[清]吴鞠通
整理:黄永秋、涂新莉、曾召、黄凯文、赵立凝、谢玲玲、赵炎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20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吴鞠通,江苏省淮安市人,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革新中医立法、完善中医理论,尤其对温热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他留下的诸多方剂,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的基本治法。
黄永秋,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从事中医医疗临床工作十多年,现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工作。参加《岭南中医药文库》《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丛书》等的编写。涂新莉, 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从事图书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支持以及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工作。
曾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临床指南制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科技查新、文献检索教学以及中医药海外传播史等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著:佚名、[汉]张仲景、[清]吴鞠通 整理:黄永秋、涂新莉、曾召、黄凯文、赵立凝、谢玲玲、赵炎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20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吴鞠通,江苏省淮安市人,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革新中医立法、完善中医理论,尤其对温热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他留下的诸多方剂,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的基本治法。 黄永秋,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从事中医医疗临床工作十多年,现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工作。参加《岭南中医药文库》《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丛书》等的编写。涂新莉, 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从事图书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支持以及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工作。 曾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临床指南制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科技查新、文献检索教学以及中医药海外传播史等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 黄凯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文献和信息专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文献领域的研究工作。 赵立凝,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研究馆员,主持省级、校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作者11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