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战争的原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7.6(7.2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争的原因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23663
  • 条形码:9787208123663 ; 978-7-208-1236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争的原因 本书特色

★一本关于战争根源的重要著作,具有非凡的理论严密性和历史视野。范·埃弗拉推翻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战争是由于一个激发好战性的无政府世界所导致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 ——《外交事务》 ★该书史料丰富,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作者指出,现实主义者对于战争的解释可能缺失了权力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否认为进攻比防御更有利。 ——《政治科学季刊》 ★范·埃弗拉的著作肯定将成为战争研究领域中的一本重要的书。对于任何一个对战争原因抱有浓厚兴趣的人而言,该书都值得一读。 ——《战略研究杂志》

战争的原因 内容简介

本书对战争的原因提出了五点假设,并分别进行分析和论证。一、对危机和战争的结果持有错误的乐观主义情绪,或者低估战争所需要的成本,容易导致战争。二、如果首先有所行动或发起攻击的一方占有一定的优势,那么战争就容易爆发。三、相对权利的变化容易导致战争。四、当对资源的控制使一个国家要去保护其他一些资源时,战争更容易爆发。五、征服越容易,战争就容易爆发。在我们这个仍然存在战争和冲突的世界里,研究战争的原因不是为了宣扬战争,而是为了避免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战争。

战争的原因 目录

致谢

**章 导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现战争
提出论点与答案
现实主义均含义
方法
本书的计划

第二章 错误的乐观主义:对战争来临的幻觉
错误的希望与战争
胜利的幻觉
廉价战争的错觉
增加透明度 以防止战争

第三章 抢跑:抢先行动的利益和危机的不
稳定性
抢先进攻、抢先动员以及抢先行动的利益
关于抢先行动的利益的后果的假设
对稳定理论的测试
抢先行动的利益的原因及补救

第四章 权力转移:机会与脆弱性窗口
窗口类型
关于窗口效果的假设
窗口理论的检验
窗口的原因及补救

第五章 累积的资源
什么是累积性?
累积性与冲突
累积性的类型
有关累积性的思想及其意义
累积性的未来

第六章 进攻、防御与安全困境
关于进攻占优的效果的假设
条件:进攻性学说和实力何时带来和平
进攻和防御占优的原因
进攻-防御理论的预测和检验
进攻-防御理论能解释多少历史?
透视进攻-防御理论

第七章 进攻-防御理论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崇尚进攻的兴起:1890-1914年
进攻-防御理论关于欧洲的预测:1890-1914年
进攻-防御理论的证据:1890-1914年
进攻-防御理论及1914年的检验
解释**次世界大战

第八章 核革命与战争的原因
可威慑国家之间的MAD
不受威慑的国家之间的MAD;许多国家之间的MAD
MAD之外的选择:MARNE、BAD、WORSE以及LISA
革命的两面性

第九章 结论
附录:关于权力与战争原因的假设
展开全部

战争的原因 节选

  《战争的原因:权力与冲突的根源》:  2.突袭对于双方力量对比产生的影响。如果突袭成功了,那么进攻是否改变了力量平衡而变得对进攻方有利了呢?如果是的话,有多大?这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进攻方攻击力量的破坏性、目标方军事力量的脆弱性以及目标方力量积极防御的质量。如果目标力量易受攻击而且防守很差,进攻方毁灭性的军事突袭会摧毁比它所预计的还要多的军事力量。但如果进攻方力量缺乏强大的打击能力,或如果目标方力量并不易受到攻击或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进攻方即使完全成功地实施了突袭,进攻方损失的力量也可能比摧毁的还要多。  3.进攻-防御平衡。如果成功实施突袭,并且攻击朝着对进攻方有利的方向改变了力量平衡,那么现在进攻方是否就能更好地征服他国或防御自身呢?这要看进攻-防御平衡——进攻者能够征服防御者所需要的力量对比——的作用。  如果进攻强劲,一次成功的突袭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因为通过充分利用靠抢先进攻获得的物质利益,可以保护或侵占大量的领土。反之,如果防御顽强,即使是一次成功的突袭也不会得到多少回报,因为通过充分利用靠抢先进攻获得的物质利益,能够保护或侵占的领土很少。如果进攻方征服防御方所需要的物质优势少于2:1,而一次抢先进攻可以将进攻方与防御方的力量对比从1:2逆转为2:1的话,那就非常有利可图。进攻方避免了不安全感且获得了征服的能力。但如果进攻方需要3:1的优势才能征服防御方的话,一次将1:2的劣势扭转为2:1的优势的抢先进攻,也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在进攻前后,双方都能保卫自己且都无法征服对方。  4.抢先进攻者政治损失的大小。抢先进攻方通常因其发起主动进攻而受到政治上的损失。由于抢先进攻,它们往往给自己贴上了侵略者的标签,从而激起中立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它们。123如果这种政治损失不大,军事上抢先进攻的利益仍旧可以提供总体的抢先进攻的好处。不过,一种大的政治损失甚至会超过大的军事抢先进攻的利益,从而将军事上的成功转变成总体的政治-军事失败。这样的案例经常发生:在突袭中获取的军事利益经常会为进攻者自己造成的国际影响和给对立社会造成的激励效果所抵消。  抢先动员的利益大小受到支配抢先进攻的利益的同样四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出动员的问题,我稍微调整了一下:(1)突然动员的可行性。军事力量能够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进行动员吗?这受到动员速度和他国对这种动员进行警告的速度的共同影响。(2)动员的规模。相对于未被动员的军队,被动员军队的力量越大,由对手没有回应的动员所导致的军事力量对比转变就越大。(3)进攻-防御平衡。在一次秘密进行的显著改变军事力量平衡的动员中,如果这种改变不能带来或消除征服或防御的能力,那么这次动员就是毫无价值的。(4)抢先动员所受到的政治损失的大小。  这四种因素中的每一个对于抢先行动的利益都是必需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有抢先行动的好处。如果防御者立刻发现了攻击者的行动并作出反应,抢先行动不会带来什么收益。如果军事力量对比并没有因为一次成功的突袭而改变,抢先行动也不会带来什么收益。如果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没有使征服或防御的实力发生变化,抢先行动也不会带来什么收益。而且,如果抢先行动所带来的政治代价超过了它带来的物质回报,这种行动也不会带来什么收益。  抢先行动的利益如何才能减到*少呢?如果国家具有强大的情报收集能力,执行开放的军事政策,并且部署的部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动员和成为目标,那么要成功地实施突袭就更为困难。如果国家部署的部队能经受住突袭的考验并让进攻者付出大的代价,突袭对军事力量对比产生的效果就会受到限制,也就不会部署可能会用于突袭的部队。通过更多地依靠常备军而不是预备役部队,可以限制突然动员对于军事力量对比形成的影响。军事上采用防御性姿态可以限制攻击的力量。  抢先行动的利益有多普遍?记录显示真正的抢先行动的利益是少见的,但关于这种利益的幻觉是普遍的。因此,控制实际的抢先行动的利益的措施不如控制这种幻觉的措施更重要。真实的抢先行动的利益在以上提到的四次战争中出现过(1904年俄国对日本,1950年美国对中国,1967年中东,1973年中东)。其他著名的突袭造成的只是并不充分的短期效应以及需要弥补的长期的政治代价,或是两者兼有。迦太基在公元前218年在一次想象中的罗马进攻之前抢先动手,但在这次战争中却失败了。英国在1756年七年战争开始时实施的海上突袭所得寥寥,仅仅捕获了两艘法国船只。125美国1812年试图在海上对英国进行突袭,结果也是有限的,而且引发了一场徒劳无益的战争。126法国在1870年的抢先行动并不能弥补其可悲的军事准备或是防止其惨败。没有人认为俄国在1914年的抢先行动给它带来很大的好处,但这的确为德国宣传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由,从而说服了德国社会党支持德国的战争计划。希特勒在1940年的突袭只获得了短期的收益,但却导致了其他的中立国家反对它,将攻击德国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球。他在1941年对苏联的进攻就战术上而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苏联却赢得了这场战争。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是一次战术的成功,但却是一次政治的灾难,激起了美国的反日战争。1956年三国共同对苏伊士运河的进攻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反对,并使其付出了政治上失败的代价。  因而,抢先行动的利益的问题更多地存在于观念中而不是现实中。解决方法应该集中于这些错觉。  ……

战争的原因 作者简介

  [美]斯蒂芬·范·埃弗拉,先后在哈佛大学政府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学系取得学士与博士学位,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教授国际关系。他的研究重点是:战争的原因与预防、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他的著作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战争的原因——权力与冲突的根源》。此外,他还就民族主义与战争的问题、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干预、美国防务政策以及欧洲未来的国际关系等主题发表多篇论文。他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国际安全》杂志的执行编辑。    何曜,男,1972年生。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工作。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并与2004年9月完成答辩出站。目前的研究重点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冲突及其解决。曾在《欧洲》、《美国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参与翻译《霸权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