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作者:杨肇中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2-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8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0.0(8.0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60475
  • 条形码:9787101160475 ; 978-7-101-1604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内容简介

  一是从体用论的角度,阐述儒学公共精神得以衍生的内在逻辑过程及其重要特质;二是基于历史的视野,看儒学公共精神在现实社会政治实践中的彰显,以及其在诸价值维度上的展开;三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重点阐释儒学公共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涵养机制。  基此研究发现,儒学公共精神资源既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型塑产生积极影响,又可为当下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社会政治秩序的重塑,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此外,就儒学的自我建构而言,亦具有如下意义:一是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而被赋予旧邦新命之意蕴;二是实现从地方性知识向世界性知识的转变,进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目录

自序

**章 导论
**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公共精神、儒学与社会主义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现代展开的逻辑理路

第二章 儒学公共精神的历史性生成
**节 儒学公共精神形塑中的超越性维度
——以天人关系的历史重建为中心
第二节 儒学公共精神的道德形上学维度
——以宋明理学中的王道公共性为中心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的政治哲学维度
——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言说为中心

第三章 儒学公共精神的现实社会政治展开
**节 “天下”与“国家”——儒家政治秩序中的共同体形态
第二节 “天下”国家化与“国家”天下化——中国传统政治共同体的*高公共性层级之衍变
第三节 从公共性看儒家伦理政治特质及其现代型变

第四章 儒学公共精神的价值维度及其现代转化
**节 平等:儒家德性伦理的基线言说及其现代转化
第二节 自由:儒家德性伦理的精神境界及其现代转化
第三节 民本:儒家精英伦理的公共责任意识及其现代转化
第四节 共治:儒家治理伦理及其与现代协商民主的融通
第五节 天下:儒家普遍性政治秩序的追求及其现代视界

第五章 儒学公共精神现代展开的新际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秩序转型与普遍性形塑
**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秩序转型的三重维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性维度的新时代形塑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聚合

第六章 儒学公共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论析
——以治理价值观为中心
**节 儒学公共精神的理论旨趣与思想特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共精神特质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
第四节 儒学公共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的实现路径

结语 儒学公共精神现代展开的传统动力资源
附录一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述要
附录二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公共性逻辑建构的历史演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节选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就“平等”而言,毋庸置疑,它是人类现代社会政治的核心价值。儒学有无“平等”价值观念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界颇引争论的重要问题。如对于儒学社会政治价值持批判与否定者,认为儒家主张爱有等差与贵贱等级之分,故不认同儒学存在“平等”的观念;而对于儒学社会政治价值抱有温情敬意与肯定者,则认为儒家无论是思想还是制度文化,皆映现了其所具有的“平等”观念身影。而这一“平等”观念一般是从道德潜能与修养层面上加以论说的,而非直指现代公民个体政治权利意义上的“平等”。当然,儒家论道德,亦非单纯的道德主义言说,而是具有公共政治价值的实质性指向。笔者无疑倾向于后者,但并无为儒学公共精神强作现代解人的意思,而是试图从历史思想脉络中,疏析出儒学的“平等”价值观念之所具在,进而对儒家“平等”价值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设性意见。  第二,“自由”,如同“平等”一样,属于现代社会政治的核心价值,而且多指涉公民个体的政治权利。但在儒学论说体系中,不仅存在着“自由”的传统,而且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自由”价值。譬如儒学之“自由”,既是指谓个体通过修养工夫所达致的道德精神境界,同时又指涉儒学所构建的大同社会理想秩序中的伦理状态。儒学道德与伦理中的“自由”蕴含,皆有社会政治的公共性指向。而儒学公共精神也可在“自由”思想传统中得到彰显。故此,在现代社会处境中,儒学所包孕的“自由”意涵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皆可传承与弘扬。儒学“自由”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应该值得重视。  第三,儒家“民本”观念。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富于特色的内容之一。儒家“民本”观念源于西周以降的传统“天命”观念与“德性”意识。它是彰显儒学公共精神极为重要的价值维度,在数千年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具有共时性意义。而这一思想在现代民主社会处境中,无疑更有其价值在。学界对于“民本”与“民主”二者的区分做过不少探讨,但主张“民主”是比“民本”更高一级的政治形式,是现代社会优于传统社会的例证的观点,是一种基于西方进化论的言说。笔者更多的是看到二者在公共精神建构层面上的相似性,其区分主要在于各自公共精神证成的政治传统与文化进路的相异,以及它们从政治实践中所展示的公共性强弱问题。但无论如何,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言,儒家民本观念是一个不可轻忽的价值维度。  第四,儒家的“共治”观念。按照清代章学诚的说法,周代以后,中国传统政治出现了官师分治的局面,天下共治观念大抵导源于此。换言之,文化与权力合作的格局自是而奠基。由此,道统与政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二维支撑理论。实际上“共治”观念亦可与先秦以降“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天下为公”观念相映照。这种“共治”的传统观念即是儒家大同思想在治理层面上的主张。它所呈示的公共精神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在现代社会政治中,也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它具有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后,儒家的“天下”观念。对于儒家社会政治共同体来说,“天下”是含摄范围*大的,且具有浓郁的文明气息的公共性概念。就共同体的层级大小而言,“家”“国”“天下”三者,皆为逐级递增的共同体形态,彼此之间是可以通约抑或同构的。在这一点上,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颇为不同。后者以“国家”为人类社会政治共同体的*高实体。基此可见,近年来学界重提“天下”观念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下全球化进程中由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所引致的世界政治秩序危机问题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观念的出现因应重塑人类世界社会政治共同体秩序的现实需要,可谓适逢其时。但无可置疑的是,其价值意义的时代呈现,需建基于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上。  综上所述,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就其作为主体性的自我价值建构来说,主要体现在“平等”“自由”“民本”“共治”“天下”等价值维度上。对于以上价值维度的提炼与总结,亦是基于现代社会处境的考量,这是儒学公共精神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条件。而将之运用于解决人类当下现实公共社会实践问题,则需要诉诸其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装) 作者简介

杨肇中,本名杨毓团,男,1977年生,江西南昌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福州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访问学人(2018-2019年)。近年主要研究领域:儒学思想、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在《伦理学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论文多篇。已出版学术著作有:《天人秩序视野下的晚明儒学重建——黄道周思想研究》《历史观照中的经世儒学》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或主持其他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2015年,获第五届全国“中国政治思想史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7年,获福州大学第六届“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2021年,获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