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作者:向雅萍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0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63.4(7.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35274
  • 条形码:9787307235274 ; 978-7-307-2352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中国在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本书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流变、主要特征和法律缺陷,并评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针对上述特征和缺陷改革国际货币体制的各项方案。在深入分析了现行体系的主要缺陷和对各项方案去芜存菁后,勾画出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制充分发挥其监督和贷款功能以及完善IMF的治理改革等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国际法路线图。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新时代背景、诉求和总体思路,并论证了在遵循上述国际法路线图的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很好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在明确了中国参与改革的具体法律路径后,本书详细探讨了储备货币体制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功能改革和IMF治理改革的制度建设,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取得的成绩和遭遇的挫折,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等三个方面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法治进路。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目录

**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解构
**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货币体制的定义解读
二、牙买加体制的形成
三、牙买加体制的发展
第二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主要特征
一、以美元本位制为本质的国际货币体制
二、未能充分发挥功能的国际货币体制
三、机构载体处于制度困境中的国际货币体制
第三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法律缺陷
一、制度缺失:美元成为没有约束的本位货币
二、功能受限:无力的监督机制和有限的危机贷款制度
三、合法性难题:IMF的治理缺乏代表性

第二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方案及评析
**节 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方案简介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改革探索
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改革探索
第二节 对现有改革方案的评析
一、对国际储备货币体制改革方案的评析
二、对国际货币体制功能改革方案的评析
三、对IMF的治理改革方案的评析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
**节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动因
一、摆脱“美元陷阱”和对美元过度依赖的愿望日益强烈
二、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中国参与现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新时代背景
二、中国参与现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目标设计
三、中国参与现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路径安排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和新动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第四章 促进国际储备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
**节 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制的法制构想
一、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制的架构
二、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制的管理机构
三、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法律约束机制
四、对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评审机制
五、争端解决机制和责任制度
第二节 SDR改革的法制保障
一、SDR的创设与地位变迁
二、SDR的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机制
三、SDR制度的法律缺陷
四、加强SDR作用的法律对策
……

第五章 推动国际货币体制功能改革的制度构想
第六章 改善IMF治理的法制变革
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法治进路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节选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三)对美元本位维系论的评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社会高涨的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呼声,美国政府和部分学者主张维持美元本位制。10年过去了,国际货币改革的脚步慢了下来,改革的成果也微乎其微,美元本位制暂时获得了事实上的可持续性。这说明撼动美元霸权的艰难,但未来改革的趋势依然是逐渐削弱美元“一币独大”的特权。  美元本位体制是美国经济结构金融化过程中金融权力外延的具体表现,它的可持续性主要源自于它的自我增强机制:首先,商品美元的回流机制。目前,美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回流。**,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输出美元,部分采取钉住美元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国家通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集聚大量美元储备,为了让储备保值增值和提高出口实力,这些国家会选择*安全的美国国债进行投资,美元回流到美国境内,美国继续扩大贸易赤字。第二,美国在全球推销其金融自由化理念,诱导一些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但很多国家缺乏对跨境资本的监管能力,美国的私人资本获得了更多自由进出的市场,并不时对投资国进行货币或金融攻击,致使各国为预防货币金融危机而增加美元储备,美元及其国债需求增加,美国再发行更多的美元,如此循环。其次,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美国可以通过印刷美元来购买石油,通过影响美元汇率操控石油价格,刺激石油进口国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再次,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美国的外债基本都是美元计价的,因而能避免期限错配或币种错配等货币危机。更重要的是,没有发行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本币负债相当于美元负债。*后,金融危机的美元救助机制。无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机,还是*近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都是*关键的救助货币。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元发挥了关键性救市(世)货币的作用,美联储俨然成了国际货币体制的“*后贷款人”。借助这些自我增强机制,美国打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资源控制系统。系统内的国家不仅无法单独改变规则,而且也不敢轻易改变规则,因为推翻该规则的成本和代价比存在于系统内的更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将美元作为其主要的储备资产,推翻美元本位体制也意味着自身储备资产的巨大损失。况且,目前新型经济国家很难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没有其他国别货币强大到有取代美元的实力。因此,美元本位体制从现实的角度讲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尽管如此,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仍然是大多数国家追求的改革目标。美元本位体制的缺陷确实不容忽略:首先,美元发行缺乏纪律约束。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后,国际上几乎再也没有国际制度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货币事务。美元挣脱了黄金的束缚后,实物锚的时代一去不回,各国开始凭借国家信用发行货币。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其国内政策目标而恣意发行美元。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一方面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支撑国内消费,另一方面,逼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并向他国输出通货膨胀从而将危机的损失转嫁他国。其次,美国享有权利却不承担义务。美国可以利用美元作为国际交易中主要交换媒介的垄断地位,以通货膨胀率或美元贬值的方式谋取巨额的铸币税收入。美国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向世界各地输送美元现金,凭借美国的国家信用和美元的霸权地位以极低的成本发行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廉价的资本,以弥补国内储备缺口,服务国内的经济建设需求,从而将结构调整的压力转嫁给其他外围国家。同时,因美元是世界上*主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多数情况下使用本币交易,无须为规避汇率风险付出代价,极大地减轻了美国经济的交易成本。此外,美国通过向世界提供市场来维系美元资金的回流,既可以增加世界各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从而增强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可以“绑架”向其输出廉价商品和资源的国家从而使它们自觉地维持美元的竞争力。但是,美国在享受上述权利的同时却从未履行过相应的义务。金德尔伯格认为,如果要维系美元霸权,美国应承担以下义务:(1)为剩余的世界产品提供市场,和其他国家分享稀缺资源。(2)保证资本流向可能的借方。(3)在货币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应该提供全球*后贷款人。(4)维持全球汇率体制的稳定。(5)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除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有限地充当了*后贷款人以外,美国几乎没有承担任何其他义务,相反,它经常为满足私利而损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后,美国违反了公平互利原则。在美元环流中,发展中国家向美国输出质优价廉的资源和商品,为避免美国推动的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他们不得已将收入的外汇转变为国家储备资产。在美元霸权下,这些国家别无选择,只能购买美元国债等信用较高的金融资产作为其储备资产的主要部分,但美元国债的利率一向偏低,有些时期甚至为零。这种发达国家国债的低利率与发展中国家借款时所承担的高利率之差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国的发达国家转让其宝贵的资源。并且,为了转嫁危机,美国通过其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通过输出劳力和资源而辛苦挣取的外汇储备会瞬间大量蒸发。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能实质上帮助他们的经济增长,相反却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发达国家的补贴。这种顺差国为逆差国买单,穷人补贴富人的现象凸显了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公平性,造就了富者更富,穷人恒穷的局面。  ……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向雅萍,女,1976年3月出生,湖北仙桃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法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贸易法。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法学》《理论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其中《加强SDR作用的法律路径探析》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13CFX20),项目鉴定等级为良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