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庄子真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72681
- 条形码:9787545572681 ; 978-7-5455-726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庄子真义 本书特色
1.以现代心理学解庄 本书精选《庄子》二十六篇原文进行注解和翻译,时有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庄子的火花闪现。 2.版本独特 本书突破陈见,将《田子方》《知北游》等以三个字命名的五篇纳入内篇,力图厘正《庄子》原始本的篇目结构,努力恢复崔譔、向秀所本的战国《庄子》原始版文本真貌。 3.辑佚有得 作者在《庄子》辑佚上有突破性的探索,从《列子》等书搜求出不少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庄子》佚文。 4.翻译用心 作者竭力寻求对《庄子》文义准确无误的理解,在翻译上十分用心,期望为今天的读者提供忠实流畅、真切可读的《庄子》。
庄子真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庄子》二十六篇原文进行注解和翻译,分为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内篇为三字篇名的十二篇,外篇为两字篇名的十四篇。作者倾力于庄子研究三十多年,广泛吸收诸家研究成果,在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等方面多有自己的独特创见,尤其在译文的流畅、优美上颇见功力。 本书特色:一是厘正篇目,努力恢复崔譔、向秀所本的战国《庄子》原始本篇目结构;二是搜求佚文,努力恢复战国《庄子》原始本文本样貌;三是注解文句,通过细致的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订正讹误,寻求对《庄子》文义准确无误的理解;四是翻译,期望为今天的读者提供忠实流畅、真切可读的《庄子》。
庄子真义 目录
目录
序 //I
内篇十二
逍遥游 //003
齐物论 //017
养生主 //047
人间世 //052
德充符 //072
大宗师 //086
应帝王 //111
田子方 //124
知北游 //142
庚桑楚 //163
徐无鬼 //180
列御寇 //205
外篇十四
寓言 //221
山木 //230
达生 //249
至乐 //274
秋水 //284
则阳 //302
外物 //320
让王 //335
惠施 //356
胠箧 //364
在宥 //372
天运 //384
天地 //401
天下 //424
主要参考书目 //439
庄子真义 节选
文摘 庄子真义内篇第四 人间世 题解 间(jiàn),参与其间。人要行道于世,应居何处,应适何方?何为顺天,何为因人?如何存己,如何助人,如何定天下之定?庄子的答案是:心斋而虚明,乘物以游心,可以远祸患,避斧斤,能解生民于倒悬。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 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1],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所行[2],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 “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伛拊[3]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且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4],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5],则可乎?” 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6],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7],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8]。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 a,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9],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b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 c 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 “尽矣!吾语若!若能入其樊而无感其名[10],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之[11]。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12]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13],而况散焉者乎!” 今译 颜回见孔子辞行。 (孔子)问:“要去哪里?” “去卫国。” “做什么?” (颜回)说:“我听说卫王为人伪善狡诈,做事独断专行,把国事当作儿戏,而且从不反省自己的过错;他不顾百姓死活,乱行暴政,满城的死尸堆积起来,如同大泽里的蒿草乱麻。百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夫子教导我们:‘治理有序的国家,你可以离开,动乱不宁的国家,你可以前往。医家门前病人多。’我想遵循夫子的教导,用于指导自己的践行;或许卫国还有办法救治吧!” 孔子说: “唉,恐怕你这是要一路奔赴刑场吧?道理应保持纯一,不宜杂多;言语杂乱而纷扰,会使人忧虑不堪,怎么能帮人改正错误!古代的至人,首先要自己安稳立身,然后才能帮助别人。自己修炼的功夫还不到家,怎有能力去制止暴君的胡作非为呢? “再说,你也知道,人世间德性丧失和智巧产生的缘由吧?德性沦丧是由于名分,智巧纷出是由于斗争。名分导致倾轧,智巧是斗争的工具。名分与知巧,都是凶器,不是用于完善个人品行的! “况且,德性淳厚、信誉笃实的品行,尚未获得认可;性情纯美而不喜争斗的声名,还没有赢得信任。你急于在暴君面前宣扬仁义准则,暴君定会嫉恨你所表现的美德,而把你看作是一个灾星!给别人带来祸害的人,也必受别人的祸害。你很快就会大难临头!况且,假如卫君真的喜欢贤人而厌恶邪恶之徒,还会用得着向他人征求意见吗?你不仅不能陈述谏言,王公大人们还会抓住你的疏漏,努力展现自己的辩才,直把你说得头晕目眩,变脸变色,语无伦次,虽然强装镇静,而内心已经准备屈服于他们。你这是拿火去灭火,用水去防水,可称之为乱上添乱;你迁就一回,就不得不一直迁就,没完没了。你没有获得信任就犯颜直谏,必然惨死于暴君面前! “从前,夏桀砍了关龙逢的头,商纣王挖了比干的心,是因为这两位贤臣努力修身,替君主爱抚民众,那是以下逆上,因而引起猜忌,君主妒忌他们有德性而收拾他们。这都是些好名的人啊!当年尧攻伐丛、枝、胥敖三国,禹讨伐有扈,所到之处满目疮痍,都城夷为废墟,王公身首异处,而讨伐者还要继续用兵,以攫取更多的实利。这些既求名誉又求实利的人和事,难道你不曾听说过吗?可见,钓名而取利,诱惑实在太大,尧和禹这样的圣人都难以抗拒,何况你呢?虽然如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颜回说:“我在卫君面前进谏,意图正直而态度谦虚,尽心尽力地尝试而意旨一以贯之,是否可行呢?” (孔子)说:“唉,不行啊!你内心曲折,面色神采却显得老实和善,以随人为常态而不违逆权威;你想要随顺卫君的情感,设法获得他的接纳,然后再施加影响。就说要他日行小善,他也是不会去做的!何况你要他躬行大德呢?他自会顽固不化,表面应付而内心却鄙视你。你这一套怎么行得通!” ?(颜回说:)“那么,我将内心耿直,表面和顺;措辞审慎,上比古人。所谓内心耿直,就是与天为一类,知天子与我,都是天之所生,都是上天之子。我有话直说,自己的真话被人赞同或者不赞同,我岂能介意?葆有这样的心态,别人都承认我有赤子之心。这就是与天道同行。所谓表面和顺,就是与众人为一类;跪拜鞠躬,是人臣的礼节。人家都如此,我也不敢不做。行事和别人一样,就不会被人怪罪,这就是与人为一类。所谓措辞审慎,上比古人,就是与古人为一类。古人的事迹虽然包含道德教训,但确有事实依据,而且古来有之,不是我颜回编造的。所以即使我说话直率,也不会被人诟病吧,这就是与古人为一类。以上的想法,可行吗?” 孔子说:“唉,这怎么行呢!你的纲领过于繁琐,应用时又不知如何分别。虽然总体安全,别人找不出什么毛病,但只是自保而已,不能感化卫君。看来你还是固守成心啊。” 颜回说:“学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请先生赐我方略。” 孔子说:“我告诉你吧,你要斋戒!你心中抱着自己固有的成心,怎么能实现呢?如果这样行事就能成功,老天也以为不宜啊。” 颜回说:“我家里很穷,已经好几个月不见酒肉了,这可以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这是祭祀的斋戒,不是心灵的斋戒。” 颜回说:“请教夫子,心灵如何斋戒?” 孔子说:“齐一你的心志!不用耳听,用心听;不用心听,用气听。耳止于听见声音,心止于预期的结论。气,虚静空明,能包容万物,消弭对待。唯有大道,集聚太虚。虚静空明,就是心斋。” 颜回说:“未得天道之使,颜回有我;一旦得天道之使,颜回则无我。这样,可算虚静空明吗?” 孔子说: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心斋!现在,我告诉你怎样做吧。到了卫国,就像身体进了人家的樊笼,你不要去撼动卫君的名声和威望。人家听得进,你就讲话,人家听不进,你就闭口不言。不立医家的门户,不开治病的药方。保持纯一不杂,万事随缘而行。如此而已。 “消灭行路留下的印迹,还容易。行路不踏在地上,却很难。被人的想法所驱使,容易作伪;被天道所驱使,难以作伪。只听说有翅膀的会飞,没听说无翅膀的也会飞;只听说有真知的人能知,没听说无真知的人能知。 “你看那虚静之人,他自己坦荡而光明,就能够让别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使别人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安宁而居。假若自己的心灵不宁,追逐游思幻影,那就是‘坐驰’:身体在这里坐着,心神却早已驰骤无踪影了。 “屏蔽耳目观感,抛却心知思虑,精神内通于虚空,那么鬼神都愿意来你家,何况人呢?虚己而进道,乃群生物化的根本归宗,也是禹和舜练习的日常功夫,伏羲和几蘧修行的终点目标,何况我们凡庸之辈呢!” [注] [1]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死者满城,其数用大泽来量,沟壑填平,尸体如草如麻。 [2]愿以所闻,思其所行:愿以所闻来对照自己,恳切实行。“所行”旧作“则”,刘文典等据陈景元《阙误》校正。 [3]伛拊:伛(yǔ)拊(fǔ),怜爱抚养。前旧衍“下”字。 [4]禹攻有扈:有扈(hù)氏,夏代部落。《史记·夏本纪》:“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有扈氏不服,启灭有扈氏,天下咸服。”《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一说姒姓,在今原阳。一说姬姓,为东夷少昊族的九扈部落,在今新郑一带。庄子说“禹攻有扈”,乃是曲折行文。杀伐在启,而传位于子,开家天下之先例,根源在禹,所谓有其因方有其果。 [5]端而虚,勉而一:端,直白。虚,浮泛不固。勉,勉力。一,一贯始终。喻为了正派的目的而采取迂回多样的方法。不妨戏称为“曲线治国”。 [6]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此句争议颇多。今断句、解释,与众注家不同。阳,可有二解:一,解为阳气之阳;二,解为佯装之佯。今采第二义。充,充实。以阳为充,即“以佯充实”。孔,甚。扬采,脸上作出丰富的表情。常,作动词用,即“以之为常”。常人之所不违:常随人而不违逆。颜回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谋略,仍然很真诚,因为他疗国救人的目的是无私而善良的。 [7]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訾,资的借字,资,认真考虑。意为卫君会固执己见,表面顺应,而不想采纳别人的建议。 [8]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成,诚。上比,合于上古。前面所说的以情感化人的曲线方略被否定,颜回在这里又提出了以直白诚实作为策略。 [9]其言虽教,谪之实也:教,教训。谪,通“適(适)”,适宜。言语虽然包含教训,但合乎实际,使人难以反驳。颜回据理力争的刚正形象,呼之欲出。 [10]入其樊而无感其名:进了人家的地盘,不要去撼动卫君的声望。感,撼。 [11]吉祥止之:通行本为“吉祥止止”,后一个“止”字,疑为“之”之误。 [12]禹、舜之所纽:纽,纽结。禹、舜尚纠结不通之处。 [13]伏戏、几蘧之所行终:终,终点。伏羲、几蘧修行的*终目标。 【释】 a 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王侯将相是天之子民,我等众人也是天之所子。天生斯民,难道厚此薄彼!这种天真心态,唯至人能够保持,下文称之为童心。天真烂漫的童子,拿一个树枝就可以与同伴游戏玩赛马,找一个泥塘就可以给自己加冕做国王,他们不为功利所束缚,不为私心所侵染,身体灵活而不凝滞,心神空静而无纤尘,这不就是至人的模样吗?庄子笔下之颜回,通体明澈,神气真挚,处处有情,倒显得比孔夫子多了几分可爱。原因非他,比起孔门其他任何一位,颜回的精神都更自由,性情都更洒脱! b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若一志,心志归于一,即归于道。关于目观、神视、耳听、心听和气听的区别,可参考《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③虚者,心斋:虚者心斋,可能是庄子影响*广的一个著名论断。人而顺天,虚心进道,目标和途径都明确无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就是具体的提示。耳听音声,心听符契,气听天道。道,空虚无尽,广大无边,心斋而神生,可谓至人。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尝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1]!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2]。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a。“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意为报也[3]!莫若为致命[4],此其难者。”
庄子真义 作者简介
杨广学,山东高青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特殊儿童教育博士,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3.1¥68 -
诸子的真相 (何新文选)
¥23¥58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16.4¥38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26.4¥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