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作者:李远友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B5 页数: 392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40.6(7.9折) 定价  ¥1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47341
  • 条形码:9787030747341 ; 978-7-03-07473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体现了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结合,是一部很有特色的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著作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内容简介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著作系统总结了本团队近20年来在鱼类EFA需求特性、LC-PUFA合成代谢调控机制、脂肪酸精准营养在鱼油替代和高效低鱼粉配合饲料研发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成果,也整合了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鱼类脂肪酸平衡理论。全书共分四篇11章,四篇的内容为: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需求特性,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调控机制,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篇 脂类简介及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章 脂类在鱼类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3
**节 脂类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3
一、脂类及其组成 3
二、脂类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5
第二节 鱼类对脂肪、脂肪酸和磷脂的需求特性 6
一、鱼类对脂肪的需求特性 7
二、鱼类对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8
三、鱼类对磷脂的需求特性 8
第三节 水产饲料中脂肪源的选择与鱼油替代 9
一、水产饲料的常用脂肪源及其脂肪酸组成 9
二、水产饲料中鱼油替代的必要性及问题 12
三、水产养殖生产中高脂饲料应用的益处及存在的问题 13
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19
**节 鱼类的脂肪酸精准营养与饲料的脂肪酸平衡问题 19
一、精准营养的定义、内涵及实施要点 19
二、鱼类的脂肪酸精准营养问题 21
三、饲料的脂肪酸平衡问题 23
第二节 弄清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需求的重要性 25
第三节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研究方法 27
参考文献 28
第二篇 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第三章 鱼类对必需脂肪酸需求的一般特性 33
**节 不同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33
一、淡水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33
二、海水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34
三、洄游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35
第二节 影响鱼类必需脂肪酸需求的主要因素 35
一、遗传背景 36
二、生长阶段 36
三、饲料营养 37
四、养殖环境 38
参考文献 39
第四章 一些重要养殖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43
**节 黄斑蓝子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43
一、黄斑蓝子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现状 43
二、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能力与EFA确定 43
三、黄斑蓝子鱼在不同盐度下的LC-PUFA合成特性 50
四、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比 55
五、黄斑蓝子鱼在早期发育阶段的LC-PUFA合成代谢变化规律 60
第二节 卵形鲳鲹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64
一、卵形鲳鲹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现状 64
二、卵形鲳鲹的LC-PUFA合成能力及EFA确定 64
三、卵形鲳鲹饲料中的DHA/EPA适宜比及n-3 LC-PUFA适宜水平 71
四、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及脂代谢的影响 80
五、饲料脂肪酸组成对卵形鲳鲹肠道健康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87
第三节 罗非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98
一、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现状 98
二、吉富罗非鱼在不同盐度下的LC-PUFA合成能力及EFA需求特性 99
三、吉富罗非鱼LC-PUFA合成能力的组织特异性及饲料中的LA/ALA适宜比 107
四、饲料中亚油酸/α-亚麻酸比对吉富罗非鱼肌肉品质及抗低温和抗病能力的影响 115
五、红罗非鱼在不同盐度下的LC-PUFA合成能力及EFA需求特性 121
第四节 斜带石斑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特性 126
一、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现状 126
二、斜带石斑鱼LC-PUFA合成能力和EFA需求特性 127
第五节 花尾胡椒鲷性腺发育成熟对n-3 LC-PUFA的需求特性 133
一、饲料n-3 LC-PUFA含量对花尾胡椒鲷亲鱼的产卵量及卵和仔鱼质量的影响 135
二、饲料n-3 LC-PUFA含量影响花尾胡椒鲷亲鱼生殖性能的机制 137
三、总结 142
参考文献 142
第三篇 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调控机制
第五章 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49
**节 鱼类LC-PUF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概述 149
一、鱼类LC-PUFA合成途径 149
二、脂肪酸去饱和酶 151
三、碳链延长酶 151
第二节 黄斑蓝子鱼的LC-PUF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53
一、黄斑蓝子鱼fads2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 153
二、黄斑蓝子鱼elovl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 156
三、黄斑蓝子鱼Fads2底物识别的分子结构机制 163
四、黄斑蓝子鱼的LC-PUFA合成途径 170
第三节 金鼓鱼和日本鳗鲡的LC-PUF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70
一、金鼓鱼的LC-PUF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70
二、日本鳗鲡的LC-PUF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77
第四节 六种不同食性和生境鱼类LC-PUFA合成关键酶活性比较 181
一、鳜鱼Fads2和Elovl5的功能特性研究 181
二、六种鱼类△6 Fads2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182
三、六种鱼类Elovl5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183
四、六种鱼类△6 Fads2和Elovl5酶活性比较 185
五、总结 185
参考文献 186
第六章 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转录调控机制 189
**节 研究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转录调控机制的必要性 189
第二节 研究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转录调控机制的基本步骤及主要转录因子 190
一、研究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转录调控机制的基本步骤 190
二、调控fads2和elovl基因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 192
第三节 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转录调控机制 194
一、黄斑蓝子鱼三个LC-PUFA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分析 195
二、Hnf4α在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中的正调控作用 200
三、Lxrα-Srebp1通路在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中的正调控作用 212
四、Sp1对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关键酶基因转录活性的决定作用 218
五、Pparγ在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中的负调控作用 226
第四节 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展望 234
参考文献 234
第七章 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转录后调控机制 239
**节 miRNA介导的转录后调控概述 239
一、miRNA简介 239
二、miRNA介导的转录后调控机制 239
第二节 miRNA在鱼类LC-PUFA合成代谢中的转录后调控机制 240
一、miR-17、miR-146a、miR-26a和miR-145在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中的负调控作用 240
二、miR-33和miR-24在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中的正调控作用 255
三、miRNA基因簇在黄斑蓝子鱼LC-PUFA合成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260
第三节 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转录后调控机制研究展望 265
参考文献 267
第八章 提高养殖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理论和技术 269
**节 鱼类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的沉积特性与调控机制 269
一、鱼类肌内脂肪沉积的一般过程和机制概述 269
二、卵形鲳鲹中参与LC-PUFA摄取和沉积的主要基因及信号通路 271
三、卵形鲳鲹Fabps家族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组织分布及营养调控 275
四、Pparγ通过调控fabp4的转录促进卵形鲳鲹肝细胞对DHA的摄取与沉积 280
五、总结 285
第二节 提高养殖鱼类肌肉LC-PUFA含量的策略 285
一、提高养殖鱼类肌肉LC-PUFA含量的脂肪酸精准营养技术 287
二、提高养殖鱼类肌肉n-3 LC-PUFA含量的新型饲料脂肪源 293
参考文献 295
第四篇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第九章 脂肪酸精准营养技术在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鱼油替代中的应用 301
**节 黄斑蓝子鱼的基本营养需求 301
一、黄斑蓝子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301
二、黄斑蓝子鱼对脂肪的营养需求 302
第二节 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和鱼油替代研究 303
第三节 脂肪酸精准营养技术在黄斑蓝子鱼适宜脂肪源研发中的应用 308
参考文献 312
第十章 脂肪酸精准营养技术在卵形鲳鲹高效配合饲料研发中的应用 313
**节 卵形鲳鲹的基本营养需求 313
一、卵形鲳鲹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需求及饲料的鱼粉替代研究 313
二、卵形鲳鲹对脂肪与脂肪酸的营养需求及饲料的鱼油替代研究 314
三、卵形鲳鲹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需求 315
四、卵形鲳鲹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需求 315
第二节 基于卵形鲳鲹EFA需求特性的复合油研发及其优良效果 315
一、基于卵形鲳鲹EFA需求特性的复合油的应用效果评估 315
二、卵形鲳鲹复合油对配合饲料中鱼粉替代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322
三、卵形鲳鲹复合油可高比例应用于配合饲料中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 331
第三节 以卵形鲳鲹复合油为脂肪源的高效低鱼粉配合饲料研发 337
一、以卵形鲳鲹复合油为饲料脂肪源的复合蛋白替代鱼粉研究 337
二、以卵形鲳鲹复合油为脂肪源的两种高效低鱼粉配合饲料研发 347
参考文献 353
第十一章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研究展望 357
**节 加强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357
第二节 加强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调控机制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358
第三节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鱼类自身的LC-PUFA合成能力 359
第四节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富含LC-PUFA的植物油或动物油 360
第五节 降低水产养殖对鱼油依赖的饲料配方技术与投喂策略 362
一、降低水产养殖对鱼油依赖的配方技术 363
二、降低水产养殖对鱼油依赖的投喂策略 364
参考文献 365
附录1 缩略词表 367
附录2 鱼名(中英拉对照表) 372
彩图
展开全部

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节选

**篇 脂类简介及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章 脂类在鱼类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节 脂类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一、脂类及其组成 脂类(lipid)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也称脂质,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根据化学结构组成,脂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性脂肪,又名脂肪,俗称油脂,由脂肪酸和甘油或长链醇组成的酯,如甘油三酯和蜡酯,分子中含有C、H、O;另一类是类脂,与甘油结合的除脂肪酸外,还有磷酸、胆碱、糖、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H、O、N、P。按主要组成成分,脂类可分为四大类:简单脂类(包括酰基甘油酯和蜡酯)、复合脂类(磷脂和糖脂)、衍生脂类(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不皂化脂类(类萜和类固醇)。在鱼类营养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脂类有:脂肪酸、脂肪、磷脂、胆固醇。 (一)脂肪酸 脂肪酸(fatty acid,FA)是指一端含有羧基的长烃链(4C~36C),是*简单的一种脂类,也是其他复杂脂类的组成成分。自然界中的游离脂肪酸较少,大多数脂肪酸与中性脂肪和类脂结合,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组织和细胞中。 脂肪酸分类:①根据碳链长度的不同,有短链(4C~10C)、中链(11C~15C)、长链(大于等于16C)FA之分,但分类并不统一。②根据是否含有不饱和双键,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及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不饱和脂肪酸又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其中大于等于20C的PUFA称为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HUFA)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 PUFA,LC-PUFA)。自然条件下,SFA非常稳定,而含有不稳定双键的PUFA易受氧化影响,且双键越多,越易氧化。 同时,PUFA又可以分为n-6系列和n-3系列(又称ω-6系列和ω-3系列)。n-6系列PUFA是指其甲基端**个不饱和双键出现在第6和第7个碳原子之间;若甲基端**个不饱和双键出现在第3和第4个碳之间,则该脂肪酸属于n-3系列。常见的n-6 PUFA有:亚油酸(linoleic acid,LA,18:2n-6)、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18:3n-6)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20:4n-6);常见的n-3 PUFA有: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18:3n-3)、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22:6n-3)等。 (二)脂肪 脂肪即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又名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它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图1-1)。脂肪中的3分子脂肪酸,可完全或部分相同,也可完全不同,且自然界中大多数脂肪连接的是3种完全不同的脂肪酸。而当甘油分子与1分子脂肪酸缩合时,形成甘油一酯(monoglyceride,MG),又名单酰甘油(monoacylglycerol,MAG),它是一种*为安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甘油分子与2分子脂肪酸缩合时,形成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又名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它具有减少内脏脂肪、抑制体重增加、降低血脂的作用。脂肪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连接的脂肪酸类型。例如,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其熔点较高,常温下多呈固态;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熔点较低,常温下多呈液态。不同类型脂肪酸与甘油分子碳骨架的结合偏好性也不一致。例如,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偏向与甘油Sn-1和Sn-3位碳原子结合,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偏向与Sn-2位碳原子结合。 (三)磷脂 磷脂(phospholipid,PL)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的重要组织细胞中,是膜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其中,动物磷脂主要来源于脑、肝脏、肾脏及肌肉组织,以及蛋黄、牛奶产品;植物磷脂主要存在于油料种子中(如大豆、菜籽、棉籽、花生、葵花籽等),大量与油脂结合在一起,是一类重要的油脂伴随物。根据碳骨架的类型,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甘油为碳骨架)和鞘磷脂(鞘氨醇为碳骨架)。 营养饲料学中的磷脂一般指的是甘油磷脂。甘油磷脂的三个羟基中只有两个与脂肪酸结合,而另一个则通过酯键与磷酸结合,磷酸又通过酯键与含氮碱(X)相结合(图1-1)。甘油磷脂中的含氮碱可为胆碱、乙醇胺、丝氨酸和肌醇,分别形成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和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PI)。生物膜中甘油磷脂主要是PC和PE,PI含量虽少,但它是重要的细胞信息分子。磷脂中PUFA或LC-PUFA含量越高,生物膜的流动性越强,膜蛋白的运动性增强,其分布和构型更易改变,从而使膜酶发挥*佳功能。 (四)甾醇类 甾醇类(sterol)为甾体的羟基衍生物,由于其是含有羟基的固体化合物,所以又称为固醇类。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动物甾醇、植物甾醇和菌类甾醇三大类。在动物甾醇中,7-脱氢胆固醇和胆固醇比较重要。7-脱氢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皮肤中,经紫外线照射后,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3。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酯化形成的胆固醇酯是动物各组织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常见的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植物甾醇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养殖水产品的品质等功效,作为功能型饲料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养殖业(李志华等,2019)。菌类甾醇主要有菌类所含的麦角甾醇和海藻类所含的岩光甾醇。 脂类除依其化学结构分类外,在水产动物营养学上可依脂类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分为组织脂类和贮备脂类。组织脂类是指用于构成体组织细胞的脂质,主要有磷脂、固醇,这部分脂质组成和含量较稳定,饲料组成和鱼、虾类生长发育阶段对组织脂类影响较小。贮备脂类是指贮存于肝肠系膜、肝脏、皮下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其含量和组成受饲料组成的影响显著。 二、脂类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脂类结构的多样性赋予了其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作为功能物质,脂类参与鱼类多项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识别与传递、细胞发育和分化,以及细胞凋亡等。脂类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调节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生理功能有: ①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一般组织细胞中含有1%~2%的脂类物质。其中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脂类与蛋白质的不同排列与结合,构成功能各异的生物膜。水产动物组织的修补和新组织的生长都需要从饲料中摄取一定量的脂类。脂肪还是体内绝大多数器官和神经组织的防护性隔离层,可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并作为一种填充衬垫,避免机械摩擦,并使之能承受一定压力。相比其他脊椎动物,鱼类神经组织中含有更多的DHA,其具体机制还不清楚(Halver and Hardy,2002)。 ②提供能量。脂类(特别是脂肪酸)是水产动物从卵到成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亲鱼繁殖过程中的主要代谢能量(Halver and Hardy,2002)。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出37.66 kJ的能量,相当于等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同时,脂肪组织含水量低,占体积少,所以贮备脂肪是鱼、虾类贮存能量,以备越冬利用的*好形式。其中,16:0和18:1n-9等为主要能量源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可为畜禽动物快速供能,提高生产性能(孙妍,2012),但其在水产动物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③提供必需脂肪酸。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鱼类不能从头合成LA和ALA,必须从饲料中获取,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这种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且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例如,大部分海水鱼缺乏以LA和ALA为原料合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LC-PUFA的能力,其饲料中需添加EPA、ARA和DHA等EFA。在各种饲料脂肪源中,植物油脂可为养殖鱼类提供LA和ALA,鱼油可提供EPA、ARA和DHA等EFA(Tocher,2015)。 ④作为转运载体。脂类物质有利于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运输,脂类不足则影响这类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鱼、虾类摄食脂类不足的饲料,一般都会并发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水产动物配合饲料中添加适宜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运输。 ⑤作为活性物质的合成原料。如麦角甾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2,胆固醇则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甲壳类不能合成胆固醇,必须由食物提供。LC-PUFA是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类二十烷酸活性物质的底物。其中,ARA是合成2-系列前列腺素和4-系列白三烯的底物,EPA是合成3-系列前列腺素和5-系列白三烯的底物。 ⑥其他生理功能,因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磷脂、脂肪酸酯和糖苷酯类作为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在饲料工业中广泛应用。其中,磷脂水性好,能起到乳化、分解、稳定、黏着、防止氧化及降低黏度等功能性作用,能促进动物体内脂肪的运输。鱼类对脂肪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其用于鱼体增重和分解供能的总利用率达90%以上(Halver and Hardy,2002)。因此,当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节约饲料蛋白质用量,这一作用称为脂肪的蛋白质节约作用。影响体色表现在,饲料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欠佳会影响鱼类对色素的吸收、沉积,从而导致鱼体色出现发白、发黑、变红等不正常现象。例如,适宜饲料脂肪水平有利于黄颡鱼色素的沉积,促进叶黄素的吸收(袁立强等,2008);提高饲料ARA水平,可促进牙鲆色素沉积;饲料DHA/EPA比例不适宜,导致鲆鲽体色异常(Pham et al.,2014)。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短链脂肪酸对鱼类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维护等具有特殊作用(吴凡,2016)。Rimoldi等(2018)发现中链脂肪酸可提高金头鲷(Sparus aurata)肠道乳酸菌丰度。 第二节 鱼类对脂肪、脂肪酸和磷脂的需求特性 畜禽和水产品是人类获取食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相比畜禽,鱼类的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且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n-3 LC-PUFA。畜禽肉类脂肪中的脂肪酸以SFA为主(禽肉也含较多的LA),而鱼类脂肪中的脂肪酸以PUFA为主,且富含EPA和DHA等n-3 LC-PUFA(Tacon and Metian,2013)。畜禽和水产品营养价值的差异,也体现了养殖动物对日粮/饲料的营养需求的差异。如表1-1所示,猪、鸡和鸭等畜禽动物对日粮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需求量高达50%以上,对脂肪需求一般为1%~5%(乳母猪10%)。鱼类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较低(特别是肉食性鱼类小于20%),对脂肪需求较高,一般为6%~30%,大西洋鲑可高达47%,且对n-3 LC-PUFA有严格需求。以上说明,与陆生畜禽动物相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