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精)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精)

作者:安华林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2-02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中 图 价:¥24.8(5.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105517
  • 条形码:9787565105517 ; 978-7-5651-055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精) 内容简介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收录的就是学生们对李葆嘉先生的花甲寿庆文,共计51篇。 斗转星移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年。2010年8月,李葆嘉先生步入甲子。借“语言科技人才培养论坛”举办之机,与会弟子28日晚组办了“教书育人座谈会”。新老弟子、及门私淑、硕博博后,欢聚一堂,重温情谊。以《花甲颂》和《献给老师》,赞叹先生的睿智淡定和高瞻远瞩;对随园往事的点滴回忆,重现恩师当年的引导、教导和开导。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同事的学生,先生皆诲人不倦;无论是及门的还是私淑的弟子,先生都有教无类。“德高望重为师,志同道合为友”,同学们对先生的“亦师亦友”风格尤为感动。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精) 目录

·缘起
·学海慈航
花甲颂
献给老师
根扎随园沐师恩
跨入语言科技时代
鼓励陪伴我成长
十年语言路·一世师生情
随园·元语言·师生缘
热情·认真·渊博
从随园到未名湖
走进幼儿语言研究
这笔财富将陪伴我终身
认识李老师
汉语新词语诸问题请益
苦心孤诣作踏实文章·恩师教诲如学海慈航
博而返约·疑则求真
水滴石穿·铁杵成针
《现代汉语释义基元词研究》序
《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序
《过渡语研究与外语教学》序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序
《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评介

·笔耕不辍
《清代上古声纽研究史论》自序
《新刊点校广韵》前言
《广韵反切今音手册》后记
《当代中国音韵学》后记
《混成与推移》自序
《引玉集》前言
《理论语言学》后记
《汉语起源与演化模式研究》后记
《隋唐音研究》后记
《中国语言文化史》自序
《中国语言文化史》后记
《汉语的祖先》后记
《语义语法学导论》后记
《中国转型语法学》后记

·墨散余香
《清代上古声纽研究史论》序
《广韵反切今音手册》序
《隋唐音研究》序
《中国语言文化史》鉴定意见
引人入胜的山水情韵
深邃与前瞻:《语义语法学导论》
定性与批判:《中国转型语法学》
中国语法学史的一部沉思录
力破陈说·重在独见
关于“语言研究的难与易”讨论
数字李葆嘉

·行路万里
赴台访问记
香江文游录
俄罗斯之旅
安娜堡的雪
偶得之诗抄
后记
展开全部

随园情缘(李葆嘉先生花甲寿庆文集)(精) 节选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作为弟子,追随李葆嘉先生多年,每次与之接触,都有常读常新之感。先生之体内,仿佛蕴藏着无穷能量,总是洋溢着勃勃朝气;先生之心中,似乎孕育着无尽智慧,不时放射出熠熠闪光。 “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在师从先生的岁月里,随园之秀美,南师之厚德,在弟子心目中不再抽象。正是先生这样用心泽被后生的大师,构筑起“随园师魂”。光阴似箭,弟子追随先生经年;目月如梭,先生即将步入甲子。六十甲子一轮回,人生耳顺始寿庆。2009年9月,出席“第十届现代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期间,弟子们始商议为先生贺寿,编辑寿庆文集。除以示受教感恩,尚盼更多学人有缘品读先生这部大书。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曾几何时,中国大陆“师道”乾坤逆转,从世代供奉的“天地君亲师”,被打成“臭老九”、“牛鬼蛇神”,乃至“知识越多越反动”。斯文一旦扫地,师道岂易重尊?延至今日,且不论,行政权力挤压教育,高教待遇每况愈下;君未见,受教者少了一份敬畏,施教者多了一成功利……“师道”之毁,未有此时!“尊严”之失,莫过于此!“民族文脉”梗塞,哀莫大于文心颓唐! 唯有“师道尊严”(至尊、庄严),教育才有崇高感和神圣性!中华港台,弟子为老师贺寿,编辑六秩寿庆文集,以示传薪续火,继往开来。而中国大陆,六秩寿庆文集未闻;数十年来,或以聚餐敬酒了事。就此而言,此寿庆文集之编辑,其价值在于对华夏“师道”的弘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欲传道先得道,欲授业先成业,欲解惑先不惑。先生仿佛就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从他那里总有学不完的“道”、没有解不了的“惑”。再复杂的问题,先生总能高屋建瓴、宏观通论;再细小的问题,先生总能见微知著、入木三分。可谓“谈笑间,一切涣然冰释”(前辈如此说)。 先生早年,涉猎文史哲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见书则读,无所不究。20世纪80年代,沉湎传统小学,打通文字音韵训诂,贯通古今汉语方言。对其硕士论文,徐复教授(1986)的评语是“思路锐密,犀利无比”、“见道之言,非同泛论”。该论文修改后,入选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唐作藩教授(1994)赐序日:“系统地探讨了清代学者上古声纽研究的学术史,全面总结和评介了清儒上古声纽研究的成果与贡献,填补了百余年来这方面研究的空阙。” 自90年代,先生更以理论探索、历史比较、语言史论、文化哲学等领域的“大视野、重开拓、有独见”研究而蜚声海内外。台湾清华大学的张光宇教授(1995)评价:“就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可谓上天下地,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就其驾驭的能力谓博观约取,剪裁适度。就作者的创造性思考来说,可谓继往开来,嘉惠学界。”在日本执教的史有为教授(1995)来信:“我早年曾有志于音韵与语音史,欲向上溯源。但因工作所限不得已转而攻现代汉语。如今读来,不禁想起当年理想今已有强手摘取,心中甚是欣喜。”张卫东教授(2003)评价:“在大文化史的背景下讨论汉语史,从汉语的形成到近现代汉语史的演变,诸多理论建树,环环入扣,极具说服力与震撼力。它是近二十年汉语史学研究积极成果之集大成者,更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为21世纪的中国语言史、文化史和周边诸语言研究、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这将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语言学论著。”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