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作者:张军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13939
  • 条形码:9787522713939 ; 978-7-5227-139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内容简介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探究范围,旨在理解二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内涵、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特征及其实践性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遵循阐释主义研究范式,采用质化研究中的多例个案研究方法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选择三位国际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以叙事法、课堂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讨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建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理论模型,呈现日常教学环境下的实践性知识内涵并深度描述建构的动态过程和内部、外部以及宏观环境之间的复杂关联。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结构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教师认知研究
2.3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2.4 教师学习研究
2.5 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动态
2.6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
2.7 研究概念框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范式、工具、理据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选择与理据
3.3 研究场地与研究对象
3.4 资料收集
3.5 数据分析
3.6 信度效度
3.7 研究伦理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孟老师: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4.1 引言
4.2 孟老师学习与教学经历
4.3 本个案教学环境
4.4 孟老师的授课之道
4.5 语言魅力需“用”与“悟”
4.6 鼓励并理解学生
4.7 学习教学中认知自我
4.8 孟老师:学习中积累教学专长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老师:博学于文,好古敏求
5.1 引言
5.2 高老师学习与教学经历
5.3 本个案教学环境
5.4 高老师的授课之道
5.5 知识系统性与文化融入
5.6 关注并理解学生
5.7 理想自我带来动力
5.8 高老师:教研结合自成一体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苏老师:育人若水,润泽生命
6,1引言
6.2 苏老师学习和教育经历
6.3 本个案教学环境
6.4 苏老师的授课之道
6.5 学用结合体验文化
……

第七章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展开全部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节选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5.8.1.从“研”到“教”重心转移  访谈中高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有感到“困顿”的时候,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学习疑难问题时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高老师的困惑可以理解为在教学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后寻找问题所在,通过反思不断寻找解决方案,不断完善教学能力。这一过程正是高老师在“教然后知困”的自我认识与提高。从本章数据的梳理中可以看出,高老师所遇到的问题情境在于研究专长未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进而经历从“研”到“教”的关注中心的转移。  从访谈中看出,高老师在入职初期接手留学生汉语教学时更多是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认为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更多应该重复记忆,有时会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汉字,这种理念的背后是高老师长期专注于语言研究,对教学方法方面的关注不足。在海外教学过程中,高老师受到外国合作教师的影响,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方面的欠缺。后者在选择课堂活动类型的时候更多考虑学生的因素,比如学生水平高低搭配。由此引发高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以往忽略了学习者的差异性,把教师自身看作知识资源的储备者,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机械接受者。高老师意识到以往教学中课堂氛围不佳、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在于教学策略方面的欠缺。在国外工作期间,高老师接触的学生群体比较复杂,尽管有些学生来自华人家庭,或是文化背景受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但是他们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看来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关系,课堂上有挑战教师权威的意识,面对这样的挑战,高老师觉得有些不知所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观念根深蒂固,师生之间并不是平等关系,课堂环境中教师自然成为权威,不会面对太多来自学生的挑战。谈及师生关系的处理,高老师认为首选策略应该是“因地制宜”。  课堂观察发现,高老师经常非常耐心地倾听学生发问,**次课堂中高老师正在解释一个趋向补语的用法,一名留学生直接打断高老师的讲话,要求高老师重复刚才的那句话。高老师放慢语速重新解释了一遍。后来高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外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挑战、质疑,我在国外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现在觉得学生有时打断老师讲课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太过宽松型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还是要多一些严格要求。”(G-IV-3)  高老师所说的“宽松型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弱化的课堂纪律和约束性,比如老师上课期间学生自由出入、学习上不给学生施加压力等。在课堂活动环节,高老师经常在小组内部形成竞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在高老师看来,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质疑,但同时适当施加压力,使得学生对学习和老师产生一定的威严感,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  高老师选择的挑战策略与教学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国外汉语教学环境下,学生个性明显,院系没有严格的考核和约束制度;相比之下,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学院有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对他们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还有非常细致的上课考勤制度。尊重学生文化差异,同时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经过实践和反思,高老师*终形成了“自我协商”后的师生关系策略。  在出国参与汉语教学项目之后,高老师逐步意识到学习者的文化差异,语言学习过程中应该尊重学习者差异,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教师角色从原来的知识提供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引导者。从梳理出来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老师在职业发展的初期以语言研究为重心,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内容知识,后来意识到教学知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确定性问题情境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关系相对稳定,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主体相对固定。而不确定性问题情境则表现在教师个人能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情境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导致其解决方法亦无统一标准答案可循。因此,教师需要与“相对确定性情境”与“不确定情境”进行对话,不断实践、评价、反馈、再实践,通过信念、判断和决策来实现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尹静,2015)。在本个案中,高老师所遇到的不确定问题情境是由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引发其反思如何从研究型知识转移到对教学知识的获取上来。  ……

行动与理解: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张军民,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语言教师发展和跨文化交际。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级科研课题5项。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曾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英语组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