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管理学学位论文写作
¥37.2¥49.0会计地图:一图掌控企业资金动态
¥40.7¥59.0想想就开心:未必事事如意,依然天天开心的自我心理学
¥25.4¥49.8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修订版)
¥62.4¥99.0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第二版)(创意写作书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11753
- 条形码:9787300311753 ; 978-7-300-31175-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第二版)(创意写作书系) 本书特色
译者序
你现在翻开的,是一本关于叙事性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技巧的书。千万不要被“叙事性非虚构”(narrative nonfiction)这个专有名词吓倒。相信我,这只是翻译的问题。原书作者在整本书中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名词的全称,所以译本也要尊重原书作者对这个名词的敬意。其实,读者们大可不必伤脑筋,只需把注意力落在“非虚构”三个字上面就可以了。 简单来说,文学作品可以用“虚构”与“非虚构”来两分。所有的都在“虚构”与“非虚构”,或者在它们之间选择自己的阵营。《哈利?波》《魔戒》《暮光之城》都是虚构作品,因为现实中没有可以不考虑就业问题的魔法学校,没有精灵,高中女生更不可能在校园里邂逅一位帅到爆的吸血鬼男生。更多的作品是处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这个领域很广阔,作家*能发挥才情,作品也不胜枚举。当我们挥着想象的翅膀遨游了一圈,回到现实生活中,会遗憾地发现,我们终究是生活在“非虚构”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非虚构”文学来帮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现实,更勇敢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叙事性非虚构”作品就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这类说法。我们只要稍稍回忆一篇叫作《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文章,就能知道究竟什么是“叙事性非虚构”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记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中国山西省平陆县的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的事件。它后来成为中国新闻写作的范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人。我个人至今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印象深刻:绝对是一口气读完。文章的情节扣人心弦,中毒、找药品、调飞机,真可谓步步惊心!这篇文章是那一册语文课本里*有意思的一篇课文,每一次重读都有初读时那样的心跳。多年后,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清晰地记得是“六十一”个而不是“三十一”或“四十一”个阶级兄弟吧。
非虚构故事的力量到底源于什么?本书作者杰克?哈给出的答案是源于真实。我们知道,非虚构故事写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它发生在你我周围,它触目惊心。我们读,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人生。而读非虚构,我们恐怕不能仅仅是看客,我们会担心、会反思;也许某一天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实在是难以预料。幸好有非虚构作家的存在,他们把这个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并深入故事背后,挖掘出可供我们参考借鉴、启发深思的普遍真理,并假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写成一个个我们愿意读、敢于读的故事。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总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我们真诚地需要“非虚构”故事。
杰克?哈曾是美国《俄勒冈报》的主编,在新闻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并形成理论思考。他为美国非虚构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很多,他在本书中无私地分享了毕生所学。有过考学经历的人都知道,研究真题省时省力,乃制胜之关键。哈在这本书中举例的文章就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参透的“真题”,其中好几篇获得过美国新闻界的*高奖项——普利策奖。仔细研读这些文章,才能真正领悟到叙事性非虚构文学的精髓所在。
哈的笔调幽默风趣,他不仅帮你分析获奖文章的写法,还详细解读了文章诞生的全过程。中国的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哈就是在这里教你如何打鱼。他从故事酝酿的*开始讲起,创作初稿、画设计图、搭建结构(甚至还体贴地教你怎么打草稿),到实际写作过程中种种故事元素(叙事技巧)的充分应用,再到后期进入编辑阶段,一个半成品的故事在编辑手中会经历什么样的命运,哈都一一说到了。
近年来,创意写作的话题很火爆,其宣传口号“写作人人可为”很应和草根心态。这部书,既是为那些新闻从业者而写,更是为那些心中有梦想成为非虚构作家的草根们而写。请大胆相信,写作确实人人可为,写作技艺的增进有路可循,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一个作家的梦想!
本书**版翻译分工如下:**章~第十章,由叶青翻译;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由杜俊红翻译;第十四章,由叶青、曾轶峰翻译。第二版由曾轶峰翻译修订部分。全书由曾轶峰译校并统稿。译文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第二版)(创意写作书系) 内容简介
从约翰•麦克菲、大卫•戈恩、阿图尔•加万德刊登在《纽约客》上的故事,到玛丽•罗奇的《僵硬》、艾瑞克•拉森的《白城恶魔》等非虚构作品横空出世,叙事性非虚构写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作者在美国新闻界从业40余年,积累了大量实战写作经验,指导的多部作品获普利策奖获奖。
本书通过“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模型,系统讲解了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涵盖报告文学、散文、小品文等,详细介绍了故事理论与结构、场景、动作、人物等环节的写作技巧,并对初稿、修订、编辑等出版流程一一说明,是新闻记者、新媒体行业写作者、非虚构写作爱好者的写作指南。
此次修订,纳入有声书、视频等讲故事的新方式,加入脑科学研究部分,为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思考空间。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第二版)(创意写作书系) 目录
讲故事的物种 / 5
故事的关键要素 / 9
故事的影响 / 18
第二章 结 构
构思结构 / 25
设计图 / 27
叙事弧线 / 28
1 阐述 / 30
2 上升动作 / 34
3 危机 / 38
4 高潮 / 42
5 下降动作/结局 / 43
第三章 视 角
视角人物 / 51
**人称 / 54
第二人称 / 55
第三人称 / 56
立足点 / 60
距离 / 63
第四章 声音和风格
程式化声音 / 75
**人称和声音 / 76
作者形象和立足点 / 77
声音和风格 / 81
隐喻风格 / 83
形成风格 / 85
第五章 人 物
现实世界人物的崛起 / 90
欲望 / 93
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 94
直接和间接的人物塑造 / 97
外表 / 97
动作、 表达和习性 / 99
身份标识 / 99
言语 / 101
奇闻趣事 / 102
人物塑造的目的 / 103
第六章 场 景
挖掘内在的场景 / 108
选择场景 / 110
报道场景 / 111
透露真情的细节 / 112
集体细节 / 113
空间 / 114
确立镜头 / 115
结构 / 115
氛围 / 116
布景 / 117
赋予场景生命力 / 119
场景的构建 / 120
第七章 动 作
叙事导语 / 129
持续的动作 / 132
动作语言 / 133
时间标记 / 136
节奏 / 137
阐述 / 139
**手的动作 / 142
第八章 对 话
内心独白 / 152
重构对话 / 154
第九章 主 题
主题陈述 / 161
全身心投入 / 163
寻找主题 / 166
第十章 报 道
沉浸式报道 / 172
接近对象 / 176
观察和重构叙事 / 178
采访 / 181
人物、 场景、 动作和主题 / 185
识别故事 / 188
第十一章 故事叙述
短篇故事叙述技巧 / 191
长篇故事叙述技巧 / 201
第十二章 释义性叙事
第十三章 其他叙事技巧
小品文 / 244
书挡叙述 / 247
个人随笔 / 249
专栏 / 255
**人称叙述 / 258
纪录片 / 261
播客 / 262
第十四章 道德准则
挑战 / 270
背弃信仰 / 271
回忆录的道德准则 / 273
推测 / 277
亮明身份 / 279
沉浸 / 280
背叛 / 282
想象的模式 / 284
故事结构与风格 / 286
技巧 / 287
心灵的道德习惯 / 289
参考文献 / 295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第二版)(创意写作书系) 节选
将近40年前,我在《西北杂志》工作,一位警务记者走进我的办公室,给我讲述了他的真实经历。他报道过一桩交通肇事案,中规中矩地写成一篇简讯:一个司机醉酒驾驶撞死了一位年轻的母亲。但是,那位年轻母亲的形象却像鬼魂一样缠绕着他。他无法停止思考:是什么命运非要让她出现在本不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她的突然离世留给家人怎样的哀伤与痛苦?那位肇事司机又是怎样一个人?只是一个千夫所指的醉鬼,还是在这种固定的形象背后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人性?无疑,这背后的故事绝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报纸的B6版那插于牙齿保险广告之上的两栏版面。
当年我在《俄勒冈报》周日杂志社还是一名新编辑,汤姆?霍尔曼找到我,说要卖给我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篇5000词的故事《碰撞轨迹》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有力的内在结构调控着故事的节奏,并制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张力。这个故事不再只是信息,而拥有了真正的人物,一个一个的场景代替了话题。故事的叙述力求谨言慎行,但它揭
示事实真相的力度却超过任何一篇普通的新闻报道。
我和汤姆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新闻报道,读者们也觉得新鲜,反响热烈。他们打电话或写信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真是太有意思了,让人为之着迷、为之感动、为之思考,他们想读到更多这样的故事。
自那以后,我对叙事性非虚构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延续了一生。
时机很重要。我们在对真实故事的叙述方法进行创作实验时,正好赶上读者对现实题材的故事兴趣高涨。约翰?麦克菲的《走进郊外》和雷西?基德尔的《新机器的灵魂》等长篇非虚构故事报道经常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有名。托尼?卢卡斯的《共同点》对波士顿的强制性种族融合事件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有望赢得普利策奖。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在书本上。在之后的几年内,美国各大报纸杂志中非虚构故事的数量大幅激增,叙事作品陆续出现在广播节目中,纪录片在电影世界重掀热潮。直到互联网改变了非虚构故事作家的工作方式,*终将这种文学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播客把新媒体、互联网和*古老的媒介形式之一广播结合在一起,并找到了它热情的新受众。
在《西北杂志》工作的那几年,我们赶上了非虚构文学的发展浪潮。
我们运用这种文学形式探索不同的话题,从伐木业到心脏移植,甚至包括基因工程。杂志的读者人数不断增加,《西北杂志》从而一跃成为众多周日杂志中的佼佼者。后来,我被聘为《俄勒冈报》的写作指导,我利用在大学当全职教授的12年中所掌握的全部技能,将叙事技巧传授给报社的其他作家和编辑们。
《俄勒冈报》的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俄勒冈报》刊载的故事获得了全国故事大奖,涉及、商业、音乐、犯罪、体育等任何一个你能想到的领域。我和里奇?里德共同撰写的国际商业故事荣获普利策释义性新闻奖;和汤姆?霍尔曼再次合作的故事荣获普利策写报道奖;与米歇尔?罗伯茨联手写作的新闻荣获普利策突发事件报道奖。里奇?里德和一位曾与我共事多年的作家朱莉?沙利文,加入了阿曼达?贝内的团队,这个团队于2001年摘得普利策金奖,里奇?里德和朱莉?沙利文的故事是《俄勒冈报》2000年4-12月连续报道的美国移民局故事中的一个。其他刊登在《俄勒冈报》上的文章在参考书目中都已一一列出。
那可是美国新闻界的*高荣誉。
在成为总编后,我依然从事着写作指导的工作。在这方面,我确实有不少心得。我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写作大会,与会人员包括报刊编辑、调查记者、新闻学教授、美食作家、旅游作家、鉴酒作家、园林作家,等等。我为《编辑与发行人》杂志开设专栏,还创办了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每月教学简报。我仍然不时地教授一些大学写作课程,我的教学重心逐年转向叙事性非虚构文学。每一次的演讲、工作坊培训、授课,每写一篇文章,都会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读者们对真实故事中的真实人物欲罢不能?
我*宝贵的学习经历就是与多位作家一起工作,撰写了上百篇文章。
为出版机构工作,头上总是悬着交稿的*后期限,正是这种高压下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实战经验,夯实了写作功底,这是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无法教给我的东西。如今我到了退休的年纪,是时候把我觉得*有用的东西传授给他人了。
我出版的**本书是《作家指南》,它通过考察我和的作家的合作,看我们是如何让文字变得有力、富有感染力和诗意,*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写作的意图。这本书由兰登书屋出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书中的内容变得过时,*终被后来出版的各色书目淹没。几年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故事技巧》**版,这本书介绍了我职业生涯后期专攻的故事叙述形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写作(第二版)(创意写作书系) 作者简介
杰克?哈,作家,写作教练,曾任《俄勒冈报》主编,获美国报纸新闻编辑协会授予的国家教学奖、威斯康星大学服务奖,以表彰他在新闻写作教学工作上的突出贡献。曾在六所大学任教,担任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代理院长。著有《作家养成记》《语言技巧》《故事技巧》等。《故事技巧》(第一版)于2012年在国内翻译出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5.4¥4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字海探源
¥25¥78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3¥15 -
文言津逮
¥10.2¥28 -
那时的大学
¥12¥28 -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9.6¥58 -
2020年《咬文嚼字》合订本
¥2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