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吃的哲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2.3(6.7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吃的哲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80130
  • 条形码:9787208180130 ; 978-7-208-1801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吃的哲学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吃的哲学》是荷兰著名人类学家安玛丽·摩尔首部简体中文版本著作。在当代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和女性主义思潮中,安玛丽·摩尔是一位不可或缺的理论先锋。有着医学、哲学、人类学三重背景的她,凭借其《多重身体》《照护的逻辑》等理论著作和举重若轻的文笔,为学者提供了大量思想资源,也为身处万物缠结中的普通人提供了日常反思的可能性。 在当代语境下,吃已经不只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代谢和生存,吃还是我们人类与世间万物纠缠共生的途径。为此,安玛丽·摩尔的路径是:“如果我们的理论汇辑不是从‘我思’,而是从‘我吃’中汲取灵感,会怎么样?”摩尔在日常生活田野中的一次次“吃”当中,寻找着重启人类智慧和生命意义的途径。她的田野,是从日常生活中拾起的一些碎片——有减肥班的进食训练,有实验室被试对样品食物的味觉评价,有养老院中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的日常饮食,也有摩尔与自己女儿的餐馆用餐经历,等等。她一路行走,一路分析,同时希望能联系哲学人类学的传统,让“吃”成为我们得以存在于世、认识万物、展开行动、与万物相互关联的途径。在此。我们能看到摩尔作为学者的思想历程——她对身体、照护的关注,一如往常贯穿在《吃的哲学》中;但既然“吃”本身是对任何人而言都不可或缺的事项,那这些关于“吃”的想法、体验,或者说“吃的哲学”,也能让每一个人都能置身于传统与当代、思想与日常的交汇处,迸发出只属于自己的体悟。 在《吃的哲学》中,安玛丽·摩尔把她的先锋性也发挥到了极致——她开启了一场写作实验。她与杜克大学出版社的设计师一道,运用三种字体,将三类文字,在纸面上并排、交错,以对抗自上而下、一路到底的传统写作方式。她称自己的这种干涉为“扰乱”,但对当代人类学有一定涉猎的读者想必明白,“扰乱”可能是负面的,但又远不止是负面的——交染,缠结,干扰,本来便是我们存在于世的方式,也为“另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提供着可能。这一简体中文版还原了这场写作实验的布局,希冀能给读者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思辨体验。另外,安玛丽·摩尔在自己的论述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时,往往不使用“他”,而是特别使用“她”,这也是她在行文中微小而有力的抵抗。 正如安玛丽·摩尔所言,《吃的哲学》是一本开放的书。它并不期望解决什么问题,更不提出什么具体的结论。读者可以自由地汲取资源,发展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至于摩尔自己,她也一直走在探索之路上。所以,亲爱的读者,对于摆放在你面前餐桌上的这本小书,请郑重而又随性地吃上一口,let's have a bite。这就像摩尔在本书正文末引用的一句英国俗语所言:“布丁好不好,吃了才知道。”

吃的哲学 内容简介

当我们品尝、咀嚼、吞咽、消化和排泄时,我们的食物改变了我们,而我们的饮食反过来又影响了更广泛的地球环境。在《吃的哲学》这本书中,安玛丽·摩尔从这些变革性的纠葛中获得灵感,在“吃”这一行为中发掘、重新思考我们作为人类的生命哲学意义。 在行文中,摩尔使用了一套与传统学术类图书截然不同的行文方式——一段生活片断,一段故事,或一段在减肥培训班、食品会议、实验室、餐馆和厨房餐桌上的实地考察,再加上一段与读者进行的理论交流。她试图以此形式带领读者认识、发现甚至亲身体验人类学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诞生过程。通过这种自我民族志体或对话体的轻松明快的行文, 摩尔带领读者与汉娜·阿伦特、莫里斯·梅洛-庞蒂、汉斯·约纳斯和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等思想家进行平易近人的对话,并重新思考我们已形成关于认知和联系、存在和行动、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观念。相比于这些思想家宣称人类可以超越眼前的身体需求,摩尔认为,作为人类,我们的身体、生命、生活早已与其他生命紧密相连、纠缠难辨。在“吃”这一行为中,我们培养、切割、运输、改造和摄入这些生命,并将我们的残余物留给它们。因此,她呼吁以一种与传统本体论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存在,将认知和行动视为纠缠不清的、分散的隐喻,从而将不同存在之间的永恒依赖关系置于读者面前。

吃的哲学 目录

阅读说明/ 1


**章 经验哲学/ 1

人的境况/8

事实与规范/ 14

接地气的哲学/ 21

经验的多重性/ 27

吃/ 31


第二章 存在/ 35

神经肌肉与新陈代谢/ 40

内部/ 外部的界限/ 45

变化与不变/ 54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61

穿越我身体的世界/ 67

第三章 认识/ 69

知觉性的感觉/ 76

评估参与/ 85

转变主体/ 91

生活与体验的交织/ 100


第四章 行动/ 104

吃的任务/ 109

分散的行动/ 122

生与死的方式/ 131

行动成为了什么/ 140

第五章 关联/ 142

给予与索取/ 145

暴力与爱/ 160

同伴或牵连/ 168

吃与喂/ 174

第六章 智识的食材/ 176

劳动的政治/ 179

实践的精神/ 192

重新审视思考/ 196

致谢/ 202

注释/ 206

参考文献/ 240

索引/ 263

译后记:我们如何向食物敞开自身?/ 274


展开全部

吃的哲学 节选

在当下的全球性问题中,关于生态可持续性的那些问题尤其紧迫。因此,无怪乎来自各种学科背景的学者都寻求在智识上把握这些问题。本书试图协助这种诉求。本书不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但也确实提供了一些建议——关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理论工具如何能够应用于环境破坏的紧迫现实。我的贡献将以一次经验哲学的运用的形式呈现。我将以关于吃的民族志故事作为灵感来源,试图丰富现有的哲学汇辑(repertoires)。这很紧迫,因为学术界目前所使用的理论术语是用来处理过去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并没有消失,而为攻克它们所制造的术语,也不再恰如其分地适于分析当今人类对于地球生命的影响。这是因为这些旧有的术语,被灌注了一种对“人类”的等级化的理解,在这种理解中,思考和交流的地位被提升到了饮食和养育之上。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想要干预这种等级划分,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对肉体的维持看作是有价值的事情,看作是不仅仅是服务于实用目的、还在理论上也有突出意义的事情,会怎么样呢? 在这种语境下,“理论”一词并不指代基于一系列广泛事实的分析过程得到的总体性解释图式。相反,它指的是有助于形成我们所感知和应对之事实的那些词汇、模型、隐喻和句构。它指涉一种思维装置,该装置能够使一些思想产生并被阐明,而另一些思想则沦为背景或完全被遮蔽。如果“理论”既会打开又会关闭一些思维方式,那问题就在于,当今学术界盛行的理论汇辑帮助阐明了些什么,又让哪些内容噤声了?我关注的是: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所借鉴的理论汇辑之大成是与人文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从封建领主那里寻求自由、保护人类不被异化,或构想和平的政治格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学者们为人类尊严而发声,反对工业化流程将人类作为资源使用的方式,坚持不应将人类作为实验室研究中无声的对象,并在数百万人被杀害的战争面前捍卫理性和正当程序。反反复复的声音在呼吁:人类理应得到比过去和现在的许多人被赋予的更多的尊重。但是,当人权,至少在理论上,被赋予了全人类时,人类,同样是在理论上,与世界余下的部分是分离的。他们所具备的思考和交流的能力,使他们与众不同。这就是人类例外论——相信“人类”是一种尤被眷顾的生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类例外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批评者们并不否认,试图保护“人类”免受胁迫、异化和暴力等伤害是有意义的,但他们质疑的是将我们的这份同理心局限在人类身上。批评者们认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乃至非生物也应该得到类似的尊重。近年来,多物种学术研究关注大象、狗、西红柿、蚯蚓、三文鱼、橡胶藤、小麦等生命形式;此外,“超越人类”的研究还涉及岩石与河流、水与油、磷与盐等各种各样的东西。1 参与这些研究的学者们试图用他们自己的术语来探索这些现象。但这些术语是什么?我们可以讨论绵羊、微生物或是分子的能动性,或是赞美蜱虫、藤蔓或岩石独特的主体性。但我关注的是,诸如“能动性”和“主体性”这样的术语,完全是基于对于“人类”某种特定的理解,这是一种(基于一些更早期传统的)在20 世纪哲学人类学中成型的人本主义版本。本书正是从这一观察出发的:刻在我们理论装置中的“人类”不是人类范畴(the human),而是一种相当特殊、高于其他生物的人,正如他(原话如此)的思想高于他的身体在尘世之中的参与。因此,将“人类”的特质散播到世界其余事物上,以劫夺的方式消解人类例外主义是不够的。这些特质也应该被重新审视。生而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本主义哲学传统的思维装置充斥于当代“国际”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之中。在本书中,我主要参考用英语完成的作品。这并不是说邻近语言中产生的理论是极为不同的。德语和法语对我要书写的某些特定哲学人类学版本的形成很关键。为了表明我是在荷兰长大与受教育的,我也会运用一些荷兰语资料。但是,这些邻近的语言之间的共同点与摩擦超出了本书讨论的范畴。2 总的来说,我对我探索的确切边界不作细究。我想做的是介入目前英文学术世界中留下的关于“人类”的等级化的痕迹。这种等级化有着一些变体:有时候,“人类”被分为两个互相叠加的物体:一个卑微的、凡人的身躯和一颗高尚的、有思想的头脑。在别的地方,被区分的不是物体,而是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饮食、呼吸等新陈代谢过程被认为是基本的,运动处于高一些的位置,知觉还要再高,而思考则是*高等级的活动。在其他学术著作中,对于感官的评判是比较性的,这致使嗅觉和味觉受到不信任,触觉也被怀疑,而视觉和听觉被赞誉,因为它们提供了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在本书中,我详细地探讨了这种等级划分,但这则简短的概要已经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吃(与身体实存相关,是一种新陈代谢活动,亦涉及不可信的感官)被持续地贬低。这启发了我的追问:如果我们停止赞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性反思,而是从人类与世界相关的代谢参与中获得线索,会怎么样?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理论汇辑不是从“我思”,而是从“我吃”中汲取灵感,会怎么样?

吃的哲学 作者简介

安玛丽·摩尔(Annemarie Mol),1958 年生,荷兰人类学家、哲学家,阿姆斯特丹大学人类学教授,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成员,2012年斯宾诺莎奖得主。 她致力于以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后女性主义的视角研究STS、身体、医药等话题。著有《多重身体》《照护的逻辑》《吃的哲学》等。其著作曾荣获科学社会研究学会路德维克·弗莱克图书奖、健康与病痛社会学图书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