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作者:于涛方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552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74.8(8.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615125
  • 条形码:9787302615125 ; 978-7-302-61512-5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本书特色

城市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清华针对文化遗产与城市设计的探讨在选题、组织、评价等方面组织严密,书中成果可作为兄弟院校设计课一个重要的参考。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两方面的工作积累提炼整合而成。一个是清华大学所主持的开始于2018年的“徐州两汉文化特色与空间策略”科研课题成果,另一个是2020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教学成果。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设计,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紧紧抓住以近20座徐州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两汉文化遗产、以“隐然如大环”的徐州城市自然山体格局,展开对文化遗产与区城、文化遗产与都市区、文化遗产与重点地段的科学分析、战略判断、规划策略、设计表达研究,其研究视角突出了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以及风景园林学等多学科交叉特色。
本书适用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人文地理学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可提高对新时期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的理解、提高从公共品和外部性等视角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活化的理性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目录

第1章 徐州“两汉文化环”设计战略的提出 1


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1


二、徐州“两汉文化环”空间战略的提出 3


1.两汉文化看徐州 3


2.徐州“两汉文化环”设计的空间战略提出 5


第2章 文化遗产活化、遗产城市主义与规划设计方法 27


一、文化遗产活化的价值:过去可以成为未来的基础 27


二、遗产城市主义: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未来 28


三、文化遗产能重塑城市空间秩序 30


1.文化遗产提升整个区域的整合和凝聚力 30


2.文化遗产提升都市区品质 36


3.文化遗产复兴内城活力 43


四、面向文化遗产活化的规划与设计内容及方法 45


1.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46


2.基于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城市设计 49


第3章 徐州的两汉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及现状 53


一、徐州是国家两汉文化时空发展的重要见证 54


1.徐州对两汉文化的发祥、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 54


2.徐州两汉文化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稀缺性 55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VI


二、徐州两汉文化遗产体系 56


1.以“汉文化三绝”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体系 56


2.深蕴在阡陌与市井的非物质文化体系 85


三、徐州两汉文化遗产传承及问题 87


1.徐州在彰显两汉文化传承方面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87


2.两汉文化遗产活化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91


第4章 边缘城乡过渡区结合自然的遗产活化设计:北洞山汉墓片区 95


一、边缘区过渡带的区位属性 95


二、北洞山汉墓是徐州楚王陵体系的精华 96


三、两山夹一水:山水形胜之所 100


1.两岸青山相对出 100


2.古泗水、今运河 100


四、北洞山片区是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102


五、现状问题 102


1.生态破碎 103


2.经济滞后 103


3.交通不便是重要因素 103


六、北洞山汉墓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空间价值 105


1.促进“北区”崛起和转型 105


2.山水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区域营造 106


3.为徐州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增添浓重一笔 107


七、总体与重点地段设计 108


1.突出“洞山汉风—运河流长”的北岸核心区设计 108


2.运河南岸区的辅助性设计 111


第5章 外围城郊过渡混合区文化遗产活化设计:驮篮山—东洞山片区 113


一、外围过渡混合区的区位属性 113



二、要素混杂且变化迅疾 115


三、趋势和需求战略判断 117


1.驮篮山—东洞山在徐州两汉文化环中具有重要地位 117


2.驮篮山—东洞山汉文化区是徐州山水城市特色彰显的重要地区 122


3.“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创新驱动趋势 123


4.亦城亦乡的过渡混合区具有重要的地租潜力条件 125


四、总体城市设计 126


1.“人群—场所”面向的“创新”和“包容”总体战略 126


2.基于文化遗产、自然山水和城乡人居的设计策略 129


3.双廊道为骨架的总体城市设计 136


五、东洞山重点片区地段设计 147


1.突出城乡功能过渡前锋区的界面角色 147


2.突出汉代技术和当前工业智造转型需求的主题 148


3.“功能—主题—人群流向”导向的设计表达 150


4.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 154


六、陶楼山重点片区地段设计 156


1.陶楼山片区问题 158


2.问题导向及文化遗产活化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159


3.城市设计:文化—乡村—生态—工业共生 159


七、驮篮山重点片区地段设计 162


1.片区和设计模式认识 162


2.片区设计 162


3.场地与建筑设计 164


第6章 内城区“云龙山—故黄河”汉文化廊带结构性活化设计 171


一、彭城路地段概述:一条山水和文化交相偶合的精华带 175


1.廊道文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175


2.山水生态廊道 175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3.汉文化廊道:北宫殿、南陵苑;北地下、南地上 177


二、彭城路廊道山水和文化困境 182


1.山水格局凸显,但山水不可见 183


2.历史资源丰富,但历史不易感知 184


3.外部空间品质差——与中心城区核心片区的地位不匹配 186


三、基于山水格局和文化要素的廊道总体设计 186


1.地段定位与整体策略 186


2.机会空间和“文化舒适性—可达性”机会条件 190


3.总体设计:山水和文化遗产双螺旋偶合廊道 193


四、重点片区——戏马台—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设计策略 198


1.串联三山的开敞空间扩容连通 198


2.南部三山自然体系下的陵苑文化区标志性建筑植入策略 200


五、彭城路北段重点片区设计——探索一条地下遗产活起来的路径 201


1.被埋藏和淹没的两汉文化精华区 202


2.对地下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认识 204


3.彭城路北段地下遗产活起来策略 207


4.彭城路北段规划设计 211


第7章 内城过渡混合区触媒式活化设计:市井文化“高低线” 219


一、触媒式设计是内城区复兴的重要方法 221


二、双重夹击下的徐州古城:商业资本集聚和居住绅士化进程 222


三、地段选择:混合过渡带的触媒式设计 224


1.地段选择 224


2.现状问题:社会、文化与生态的*后一根稻草 225


四、基于市井文化的城市文化遗产活化策略 226


1.徐州两汉文化中市井文化丰富且源远流长 226


2.徐州古城市井文化不断丧失 227



五、总体设计——徐州市井文化的当代体现 230


1.设计概念——市井文化的当代发扬 230


2.设计策略与问题解决 231


3.总体空间设计 232


六、重点地段设计 238


1.大马路片区 238


2.老东门片区 239


3.快哉亭片区 243


4.北部彭城广场片区 246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59





展开全部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徐州两汉文化环城市设计 作者简介

于涛方,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长期从事城市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3部,在著名期刊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近130篇,第一作者7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各类优秀论文奖6次,主持和参与若干项国家基金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