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作者:康丽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中 图 价:¥34.7(6.2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36969
  • 条形码:9787030536969 ; 978-7-03-05369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内容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结合医学生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技巧,既有案例引导,又有课后思考,融理论知识、趣味知识和思维创新于一体,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化、实用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指导,使他们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目录

目录
**章 创新创业概述 1
**节 认识创新 2
一、创新 2
二、创新的分类 3
三、创新与创造、创意的关系 4
四、大学生创新教育 5
第二节 认识创业 6
一、创业的含义 6
二、创业要素 7
三、创业类型 8
四、创业与创新的关系 9
五、创业教育 9
六、大学生创业 10
第三节 医学生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15
一、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15
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6
三、加强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7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融合 18
第四节 创新创业教育 19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9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21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23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24
第二章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26
**节 创新思维概述 26
一、思维 26
二、创新思维 27
三、创新思维的形式 30
第二节 创新能力概述 33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33
二、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 33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36
第三节 主要的创新方法 37
一、头脑风暴法 37
二、列举型创新方法 39
三、设问型创新方法 44
四、类比型创新型方法 52
五、组合型创新方法 62
第四节 创新意识的培养 66
一、培养独立意识 66
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67
三、培养合作意识 67
四、培养风险意识 67
五、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 68
第五节 创新思维的训练 68
一、突破创新思维的障碍 68
二、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 72
三、参加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75
第三章 创业者素质与创业精神 77
**节 创业者 78
一、创业者的内涵及类别 79
二、创业者的特征 80
三、创业者的责任 84
四、大学生成为创业者的优劣势 85
第二节 创业素质 88
一、创业素质的内涵 88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构成 89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92
第三节 创业精神 98
一、创业精神的发展 100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构成 101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现状 103
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104
第四章 创业团队 107
**节 认识创业团队 108
一、创业团队的概念 108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及其特征 111
三、创业团队产生的时代背景 114
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作用 122
第二节 组建创业团队 123
一、创业团队的组建原则 123
二、创业团队建设的内容 124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33
第三节 管理创业团队 136
一、管理概述 136
二、创业团队管理的基本原理 136
三、创业团队管理的基本方法 140
四、创业团队的绩效管理 143
第五章 创业实务 154
**节 创业机会 154
一、创业机会的内涵 154
二、创业机会的发掘 156
第二节 创业风险 163
一、创业风险的概念及构成 163
二、创业风险的成因 163
三、创业风险的类型 164
四、创业风险的规避 165
第三节 创业资源 165
一、创业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166
二、创业资源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67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的获取 168
四、大学生创业资源的利用 170
第四节 创业计划 173
一、创业计划的概念、内涵及目标 173
二、创业计划的作用与特点 174
三、创业计划的内容和结构 176
四、创业计划的撰写与展示 178
【附】创业计划书模板 184
第五节 创业流程 205
一、创业的扶持政策 205
二、公司的注册及办理步骤 209
三、公司的商标注册 210
四、公司的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211
参考文献 212
附录一 公司章程 214
附录二 房屋租赁合同 217
展开全部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节选

**章 创新创业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够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创新? 2. 什么是创业? 3. 医学生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如何设置的? 【案例导入】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三次创业,从他的创业故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创业的魅力。 1984年,第3次高考的马云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1994年,马云创立了**个机构:海博翻译社。**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两年后组织了杭州的**个英语角。 1995年,马云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其模式是为中国企业提供互联网的在线信息发布和主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在当时的中国,推销中国黄页的马云被很多人视为“骗子”。1997年年底,中国黄页实现盈利。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9年2月,马云开办了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由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马云妻子、同事、学生、朋友等18人筹资共同创立。1999年4月15日,alibaba.com上线。在之后扮演极重要角色的蔡崇信也于同年加盟。起初阿里巴巴融资不顺利,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牵头,阿里巴巴融资500万美元;2000年1月,孙正义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 马云凭借着对互联网经营概念的革新,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中国雅虎、口碑网、阿里软件、阿里妈妈横空出世,构成了拉动阿里巴巴集团高速向前的七架马车,阿里巴巴的B2B模式,成为除了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雅虎为代表的门户、eBay为代表的C2C和亚马逊为代表的B2C四大互联网模式的第五种模式。 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结束自己14年的阿里巴巴集团CEO生涯,交棒给陆兆禧。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民营企业,在深圳联合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时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简称CSN,阿里内部称物流地网)的项目建设,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职位后,再度出山组建物流网络平台并担任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从马云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创业者的不懈努力,一个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创新创业已经从遥远的书本上来到我们身边。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早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有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大学生,更需要积极面对创新创业,具备创新思维,拥有创业素质和技能。 **节 认识创新 一、创新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的事物”。《广雅》中解释,“创,始也”;我国很早就出现“创新”一词,如《魏书》的“革弊创新”,《周书》的“创新改旧”。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指有更新,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替换;创造新的东西,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 创新概念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的。他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20世纪60年代,将“创新”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了“创新”的主导地位上来。 当前,创新是对已有创造成果的改进、完善和应用,是建立在已有创造成果基础上的再创造。这说明创造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事物,也可以是各种无形的事物,如理论、技术、工艺、机构等。 (二)创新能力 1. 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能力是指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新颖而独*、有社会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也可以将其解释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新设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本领。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教育不断地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创造能力,并不断地得到提高。创新能力是智力、知识、能力及个性品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优化组成的。创新能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创造性的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一般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区别在于其新颖性和独*性。创新主要是发散思维,无定向和约束地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当发散思维成为外部行为时,就表现出个人创新能力。 2. 创新能力的构成 创新能力是人类的思维功能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整体表现,人们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与素质的综合由知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构成。 (1)知识:知识和信息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及时的、全面的信息,是不可能出现创造效果的。不了解他人的成果、眼界狭小、知识匮乏是不会有重大科学技术发展和发明的。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基本要素中,知识和经验为创造组建了广泛的背景,而专业知识、创造学知识及特殊领域知识,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的高低。 (2)智能因素:有三种能力,包括一般智能、创造性思维和特色智能。一般智能,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它体现了进行检索、处理及运用信息,对事物进行间接、概况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指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如逻辑加工能力、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思维调控能力等,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时的心理活动水平,是实质和核心;特殊智能,指在专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并保证专业活动获得高效率的能力,如绘画、音乐、体育、操作能力等。特殊智能是指一些一般智能专门化、深入化的发展。 (3)非智力因素:包括两种因素。一是创造精神因素,是创造过程中极其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冒险精神、挑战精神、怀疑精神、献身精神、使命感、责任感等。创造精神可以说是创造的胆略,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具有主要意义。二是创造意识因素,与创造有关的信息及创造方法、过程、活动、本身的综合觉察和认识。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创造的欲望,如兴趣、动机、求知欲、好奇心、探究性等。纵观一个人的创造性成就,可以看出意识比方法更为重要,因为意识能够使人自觉、自主地关注问题,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创新方法 1. 创新方法的定义 创新方法是专家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和成功的创新与创造的各种实例总结的一些原理、方法及技巧。例如,把创造和创新活动比喻成过宽阔的河,方法就是过大河所需要的桥或船。 英国著名哲学家卡尔 皮尔逊说:“科学方法是通向绝对知识或真理的唯一道路。”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面对百年前中国极其落后的科学时曾说:“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用科学的方法。” 2. 创新方法的发展阶段 (1)**阶段:尝试法。人们*早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时,采用的方法就是尝试法,这种方法的效率极低,“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毒”就是应用了尝试法,现在已不多用。 (2)第二阶段:试错法。试错法是一种纯粹的经验学习方法。人的主体行为的成败,是使用趋近目标的程度或是达到中间目标过程的一种评价。将趋近目标的信息统统反馈给主体,主体会采取已成功的行为方式;偏离目标的信息也反馈给主体,主体会采取尽量避免造成失败的行为方式。人们通过不断的试错、评价,主体能逐步达到要追求的既定目标。 (3)第三阶段: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学科交叉,解决创新问题的一种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加剧,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创新时代已经来临,基本标志是从试验性质的科学向工程性质的科学进行转变,而工程性质的科学是多学科的交叉科学,是各种学科方法的集大成者,仅仅依靠尝试法和试错法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二、创新的分类 (一)按照创新成果是否首创分类 根据成果是否是全世界内的首创,一般分为绝对创新和相对创新。 (1)绝对创新: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首创的创新。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我国的四大发明等,属于绝对创新。 (2)相对创新:是不属于全世界范围内实现首创的创新。相对创新不会考虑外界的各种环境,创造者根据原有的基础进而实现了新的突破就是相对创新。 (二)按照创新成果是否原创分类 根据创新成果是否原创,可以分为原始创新和改进创新。 (1)原始创新:指重大科学发现、原理性主导技术、技术发明等原始性创新活动。例如,我们现在衡量一个国家在推动原始性创新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标志,就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人数。 (2)改进创新:对原来的科学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所做的创新。例如,火车从*初的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车,行驶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并打破原有的局限,这是改进创新。改进创新又分为原理结构的改进、材质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改进等。 (三)按照创新成果是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分类 根据创新成果是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否有自主知识产权分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1)自主创新:是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的核心技术和在此基础上推动新产品产生新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为新的科学发现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产品等。 (2)模仿创新:是通过模仿而开展的创新活动,一般包括完全模仿创新、模仿后再创新两种模式。模仿创新必然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尤其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专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想获得显著效益,模仿创新会很困难。 (四)按照创新活动涉及的领域分类 根据创新活动涉及的不同领域,创新又可分为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等。 三、创新与创造、创意的关系 (一)创造的含义 《辞海》中“创造”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在学术界,日本创造工程学家思田彰教授,在其著作《创造的理论和方法》中,就列举出了人们关于“创造”阐述的83个定义。解释虽多样不一,但核心内容是一致的,指出创造就是进行首创或改进各类事物的过程。 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和其变化的现象、人类社会的活动现象及其相符的发展变化状况都可称为事物。所以说,首创或者改变事物就是创造。例如,太空中核聚变创造了星球,这就是自然的创造;人类进化过程中创造了工具,这是人类的创造,我们更关注更倾向的是人类的创造。 创造的定义是指人们首创的或者改进某种理论、思想、技术、方法和产品的活动。 (二)创意的含义 创意是指新巧的构思及创造性的意念,也可以是指从无到有的产生新意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意究其本质是建立新关系。创意的核心就是运用所有有关的、可信的、品位高的方式,和以前无关事物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有意义和内涵的关系。 以一种气垫船的创意为例进行说明。目前我们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车,车的运动主要是靠轮的滚动和支撑。物力学中的流动动力学表明,流动的气体有推力,反作用力会作用于物体。据此,一个创意产生了。我们可以想象,用向下喷吹的气流来代替支撑车体的轮子,之前气流对于车的运动来说没有关系,到现在利用新思维建立了新的关联,这样气垫船就在此理论下诞生了。气流就是“有关的、可信的、品味高的方式”与“从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创意就是建立新关系的“艺术”。 (三)创新与创造、创意的关系 “创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