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排名:艺术销量榜 86
¥13.1(2.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6.1(5.8折)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969882
  • 条形码:9787533969882 ; 978-7-5339-698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行了深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内容简介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节选

空荡荡的酒吧,也许根本没开门,有一张桌子,左右不过是张小圆桌,但要高一点,站着或是喝点东西的时候可以斜靠的那种——这里没有椅子。如果地板会说话,它们也许能讲上一两个故事,尽管这些故事其实大同小异,总是一样老套的悲剧收场(几杯酒下肚,就以为我能任人摆布),不光是发生在这里,在全世界的酒吧里都一样。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在宇宙真理的王国中。酒保从后面走进来——他穿着白色的侍者短上衣——点了根烟,打开灯,那是两根日光灯管,其中一根还有点毛病,闪个不停。他盯着那根闪烁的灯管。看得出来,他在想“这灯得修修了”,这跟“今天我得修修它”可不一样,不过已经无限接近于“它永远都不会修好”。每天的生活就是充斥着这一类重复的小惊奇,小希望(也许它突然就自己好了),还有小小的放弃(它没变好,永远也不会)。一个高个男人——有客人了!——走进酒吧,把背包搁在桌下,就是那张喝酒的时候可以斜靠的小圆桌。他很高大,但并不年轻了,有点谢顶。很明显,他不是恐怖分子,所以他的背包里也不会藏着炸弹,但这个普通的举动——在酒吧里把背包放在桌下——现在却很难不被注意到,尤其是看过《阿尔及尔之战》(Battle of Algiers)1之后不久**次看《潜行者》(Stalker)2(1981年2月8日,星期日)。他向酒保点了什么。酒保的制服是白色的,实际上突出了它的邋遢。也许它也被当成毛巾用,也许是桌布,或者手帕什么的。整个地方看起来都应该很脏,但是太昏暗了,也看不清到底如何,黄色俄文字母的字幕——科幻斯拉夫字体——都无法确切说明情况。 这一类酒保如果之前接触过银行工作,那可真是可怕的错误,酒保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跟他无关的事越多越好,哪怕事情迟滞拖沓以致失败。他所关心的只是,他待在这里,穿着邋遢的侍者制服,例行公事,如果没人来,没人想点东西,没什么事要干(坏掉的灯管可以等等再说,其他大多数事情也一样)都对他没什么区别。他还是抽着烟,好不容易端着咖啡壶走过来(他是那种能对任何一件小小的活计倾注仇恨的酒保,好像他是拿着*低工资报酬的赫拉克勒斯1),给陌生人倒了杯咖啡,又走了,留下那人和他的咖啡,留下他喝着,等着。毫无疑问:这个陌生来客绝对是在等什么人,或是什么事。 字幕:某种陨石或是外星人在某地造就了一个神秘的事物——“区”。军队被派进去探察,但消失无踪。这里被电网环绕,警察警戒…… 这段字幕是在工作室——摩斯电影2——的要求下加上的,他们想强调“区”的神奇属性(接下来的故事将会发生在那里)。他们也希望这样能保证让故事发生的这个“资产阶级”国家能与苏联区分开。因此在“区”发生的一切神秘事件——根据字幕显示——都是“在我们小小的国家”,这样可以让观众混淆,因为我们都知道,苏联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俄罗斯也(仍然)很大。“俄罗斯……”我能听到劳伦斯·奥利弗1(Laurence Olivier)在纪录片《二战全史》(The World at War)巴巴罗萨2一集中说,“无边无际的祖国俄罗斯。”面对1941年德国的进攻,俄罗斯依靠传统的战略,这个曾经让拿破仑落马的战略同样对希特勒奏效:“以空间换时间”。塔可夫斯基对此耿耿于怀。 水滴的声音。我们的视线穿过门,看向室内。在电影剧本里,“Int”这个缩写代表内景,而“Ext”代表外景。这是一个“大内景”,或者“内景的内景”。摄影机慢慢向室内深处移动。好像塔可夫斯基接上安东尼奥尼1在《过客》(The Passenger)结尾处那个著名的由内及外淡出的镜头作为开头并进一步发展成:由内及内。一样的缓慢,但却没有色彩。正如名字所示,安东尼奥尼早期的《红色沙漠》(Red Desert)2(1964年)如果没有了色彩,将难以想象。那些色彩——比如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3的绿色外套——令电影出彩,但对于时年三十四岁的塔可夫斯基而言,他在1966年完成第二部影片《安德烈·卢布廖夫》(Andrei Rublev)4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红色沙漠》是“(安东尼奥尼)继《呐喊》(The Cry)之后*烂的作品”。因为那些色彩,因为安东尼奥尼过度迷恋于“维蒂在薄雾中的红发”,因为“色彩扼杀了对真实的感受”。哦,这番话很值得咀嚼玩味。没有了色彩,你还有什么?有《奇遇》(L??Avventura)1,我猜(还有莫妮卡·维蒂),而你无比厌倦,只渴望能有点颜色,好消磨时间,或者让你不去考虑时间的缓滞。既然我们在谈论真实以及对真实的感受,我深感荣幸地承认,《奇遇》是我*接近纯粹观影痛苦的一部影片。我是在某年夏天,在巴黎第五区的一家小影院里看的,那里的银幕比一台大电视大不了多少。(那是一部黑白电影,对白是意大利语,法语字幕,在巴黎,八月,我二十大几的年纪:一个关于寂寞的个案。)我能坚持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告诉自己,我多一秒也受不了了。分钟成了当时*小的计时单位。每一秒都持续了一分钟,每一分钟都持续了一小时,每一小时像过了一年。当我终于没入巴黎的曙光时,我的三十岁开始了*。 * 在塔可夫斯基记录他在意大利生活的纪录片《雕刻时光》(Tempo di Viaggio)中,有一个很棒的片段,他与编剧托尼诺·格拉(Tonino Guerra)2研究《乡愁》(Nostalghia)1的素材。两个人坐在那儿,聊着。电话响了,格拉接起来:“哦,米开朗琪罗……”是安东尼奥尼打电话过来聊天!那是20世纪,就像当年龚古尔兄弟的《日记》(Journals)写的那样,“门铃响了。是福楼拜”。 把《潜行者》的黑白形容为黑白就像在描述彩虹时给它染色。从技术上说,这种浓缩的深棕色是因为拍摄时用了彩色胶片而冲洗成黑白片。这也是一种黑白的效果,光谱被压缩了,成为能量的来源,就像石油一样,甚至颜色也跟石油一样黑暗,但有一种金色的光泽。除了水滴声,还有一种吱吱嘎嘎的声音和别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噪声,难以言述。现在我们在房间里,看着一张床。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精装) 作者简介

[英] 杰夫·戴尔 1958年出生于英国切尔滕纳姆,是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独生子。拿着全额奖学金在牛津大学学习英语文学;从未正经工作过,除了写作。他对以下事物产生过阶段性狂热:D.H.劳伦斯、爵士乐、摄影、电影、旅行,以及军事。这些狂热后来都变成他的杰出作品。比如《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毛姆文学奖)、《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美国国家图书批评界奖决选)、《懒人瑜伽》(W.H.史密斯年度最佳旅行书籍奖)、《此刻》(英菲尼迪摄影写作奖)等等。他的写作风格和他的写作题材一样丰富多变,他将小说、游记、评论、传记、回忆录融为一体,形成了迷人的“杰夫·戴尔文体”。美国温德—坎贝尔文学奖授予他“非虚构写作奖”,认为他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刷新非虚构写作的可能性,不断发现新的主题和写法”。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赞他“很可能是在世的最好的英国作家”,后辈作家更是将他视为“国家宝藏”。此后,他移居美国洛杉矶,成为“全美最会打兵乓球的英国作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