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5755239
- 条形码:9787505755239 ; 978-7-5057-5523-9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本书特色
码字的时候能听音乐吗? 惊艳的形式会让内容更好记吗? 摆满图和字的PPT为什么反倒费力不讨好? 如何利用、控制和改变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小时候的广告歌一直记得,上周开的会怎么忘得精光? 无效表达,磨破嘴皮,浪费口水,不如从认知科学角度精准影响!用超小的力气讲好一件事,以超强的效果说服一群人。 ◎借助12个领域内的科学事实,让别人接受、同意并记住你的话。从文本、图像、位置、情境、错误、回忆、故事等关键词入手,做信息传递的魔术师。对外,让沟通更高效;对己,让学习更扎实。 ◎本书用新奇、好玩、易懂的方法,将满满干货灌进你的大脑!12堂奇趣认知课,玩着学成输出高手。复杂问题拆解简单,条条总结直指实践。每翻一页都有惊讶,切身体验书中法则。教你走认知捷径,会心理暗示,懂记忆窍门。 ◎专门教老师高效授课的哈佛大学神经学家作品,哈佛大学心智、大脑和教育专业负责人和《泰晤士报》强力推荐。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内容简介
能高效地自主学习、成功地沟通说服、清晰地讲解一件事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他们都掌握了让大脑又快又好地接收信息的诀窍。本书用简明易懂的图像、游戏、谜题和测验形式介绍了12个源自认知科学的原理,告诉你如何把输入大脑的内容牢固地留在那里。本书行文轻松诙谐,是书中原理优选的范例,能帮你在需要沟通的场合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多管齐下地进行精准、高效的输出。无论你是要宣讲PPT、授课、主持会议还是自学知识,本书都能让你耳目一新,明白如何才能让大脑快速理解、认可并记住信息。同样,这些认知原理也能帮你绕开别人挖的坑,不被铺天盖地的营销洗脑,在信息噪音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目录
引 言
**章 文本+演讲
第二章 图像+演讲
第三章 位 置
第四章 情境/状态
第五章 多任务处理
第六章 交 错
第七章 错 误
第八章 回 忆
第九章 先入为主
第十章 故 事
第十一章 压 力
第十二章 分 散
后 记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节选
**章 文本+演讲 阅读是一种无声的对话。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 想象一下,现在是周五晚上。你和朋友挤在一个喧闹的酒吧里,喝着溢价颇高的精酿啤酒,被一群大声谈论着这周见闻的人围绕着。从听觉上讲,环境相当嘈杂——然而,虽然房间里充斥着各种噪声,你们还是能够保持专注,交谈下去。是的,你可能必须大喊才能压过周围那些声音,但你们能轻易地领会对方的想法。 想象一下,现在是周三下午。你和同事们围坐在一张大会议桌旁,微微摇晃着各自的人体工程学椅子。在会议室前面,有人站在一张布满标题、要点和参考信息的幻灯片前做演示。毫无疑问,演示者的知识渊博、态度认真,但你尽*大努力也没法集中精神,把其中任何一点听进去。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场景完全不同。但如果我告诉你,在喧闹的酒吧里仍能连贯地交谈和无法记住幻灯片上的多少信息,二者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同一个呢?为了理解这两个场景之间的关系(图3),你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活动——阅读上。 阅读的秘史 我们通常认为,阅读是一种基本上无声的活动。除了偶尔会听到低沉的咳嗽或令人尴尬的笑声之外,图书馆一般来说并不是喧闹的活动场所。 出于这个原因,当我告诉你无声阅读并不是历史上的习惯做法时,你可能会感到吃惊。事实上,直到7 世纪末,大声朗读都是非常普遍的。古代的图书馆并不是一座安静、祥和的天堂,而是个吵闹的地方。就算是独自阅读的人,嘴里也会念念有词。无声阅读这件事在过去非常罕见,甚至值得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在他极有影响力的《忏悔录》(Confessions) 中提及:“安布罗斯(Ambrose)读书时用眼睛扫过一行行文字,在心中寻找其中的意义,而嗓子和舌头都在休息。很多时候……我看到他默默地阅读着,几乎从不出声。我问自己,他为什么这样阅读?” ———————— 大声朗读是由古代文本的书写方式决定的更具体地说古代文本没有空格字与字之间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大写字母事实上如果你去你那里的图书馆或博物馆就能看到很多以这种风格写成的古希腊和拉丁语文献 ———————— 这种写作形式被称为“连写字”(scriptura continua)。它表明,阅读基本是一种口头活动。用来朗读的文本还需要空格、标点符号或大写字母吗?你如果想明白我的意思,只需回头去大声朗读上面的那段话。你会发现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语言中的很多重要成分(如节奏、音调和说话者的意图)就会自然地在你的朗读中显现。 你如果觉得“阅读是一种口头活动”这个概念有些古怪或过时,只要环顾四周,就会发现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文明中早已无处不在。在大学里,授课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向一群听众大声朗读重要信息的过程(实际上,英语中的“讲座”一词,在法语中意为“阅读”)。在教堂礼拜中,总有人为聚集在一起的教众大声朗读。科学会议、政治演讲甚至公司里的每周例会都是围绕着个人在公众场合大声朗读这一古老做法组织起来的活动。 在7世纪与8世纪之交,爱尔兰修道士开始在词与词之间添加空格。随着这一趋势在欧洲的发展,无声阅读开始流行。所以要感谢这些古代教士,有了他们的努力,你才可以安心默读这本书剩下的部分,而不需要谁给你朗读出来——真的是这样吗? 只需要花一点儿时间去思考,你就会意识到无声阅读的概念并不完全准确。如果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观察自己脑海中发生的事,首先你就会注意到自己听见了什么——更准确地说,你听到了这句话的语音形式。 在你的脑海深处,有个声音在你眼睛扫过每个字的时候会大声地把它读出来。在大部分情况下,那是你自己的声音,但也有例外: “我就着蚕豆和上好的基安蒂葡萄酒,把他的肝吃了。” “我没有和那个女人发生过性关系。” “这是我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 你如果对这些句子很熟悉,在阅读时听到的可能是电影《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令人毛骨悚然的语气;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否认绯闻时自信的拖长的声音;是美国宇航员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踏上月球后通过接收器发出的刺刺啦啦的声音。事实证明,我们在阅读与某个特定的人有强烈关联的句子时,就会听到他或她的声音(图4)。(当然,只有在我们对这些句子的“朗读者”相当熟悉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我想,除了我母亲之外,此刻本书的读者中没有人会听到我的声音——嗨,妈妈!) 显然,无声阅读并不真的无声,但这对本章的主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为理解我为什么迅速地介绍一遍阅读的历史,我们需要稍微转换一下话题,做一个看似无关的实验。 努力加倍,影响减半 实验1 ———————— 在这个实验中,你需要准备两个能发声的音源(我发现*简单的是一台电视和一台收音机)。 1. 打开电视,找一档以说话为主体的节目。内容无关紧要,可以是新闻,可以是体育节目,也可以是天气预报,只要找个有人在说话的频道就行。 2. 打开收音机,找一档以说话为主体的节目。同样,不要在意内容,只要找个有人在说话的电台就行。 3. 你的目标是同时听懂电视和收音机中的内容。开始吧。 ———————— 你会发现这是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且让你非常烦躁)。你可能听懂了电视里的话,但一定为此忽略了收音机里的话。也许你会注意到,自己的注意力在两个声音之间来回“切换”,就好像脑海里有个开关一样。 科学家们称之为“双听”(dichotic listening)实验。实验证明,我们虽然可以同时听多人说话,但只能听懂一个人说的话。关键来了:我们试着同时理解两边不同的话时(如上面实验所述),基本上是哪一边都听不懂的!这有些像同时看你*爱的电视剧的两集:尽管这两集剧毫无疑问是有关联的(同样的角色、音乐和有连续性的情节),但你不得不来回切换注意力。你这样做的时候,势必会错过关键信息。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切都会变得支离破碎,解释不通,让你摸不着头脑,深感困惑:那家伙是谁?她怎么突然生气了?等等,艾德·史塔克哪儿去了? 为了理解双听实验为什么是无法完成的,我们需要对大脑结构做一次介绍。 大脑中负责理解口头语言的区域主要有三个:**个是听皮质(auditory cortex)。它负责处理输入的声音的声学特征,如音调和音量。重要的一点是,大脑的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区域(图5)。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同时听到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大脑有足够的神经区域处理进入双耳的声音,这完全不是问题。但是,实验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听到两个声音,而是听懂两个声音。 第二个区域是布罗卡区/韦尼克区(Broca/Wernicke network)。它负责处理和理解听到的话。重要的一点是,它位于大脑的一侧(大部分人是左侧)。也就是说,非语言声音的特征可以在大脑两侧处理,但语言*终必须被汇集到这个区域中来处理。你可能猜到了,这样做很快会导致听者遇到瓶颈。 这个瓶颈是由大脑中的第三个区域控制的。这个帮助我们理解口头语言的部分是左侧额下回(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人们在尝试同时理解两个人说话的时候,这个区域有效地阻止了其中一个声音,而让另一个声音通过“布罗卡/韦尼克瓶颈(图6)”。这就是你在实验中感受到的“开关”。从本质上说, 当你的注意力在电视和收音机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是左侧额下回在反复更换不同的信息流来屏蔽。 我经常把这个瓶颈想象成几十个匆忙的旅客在机场排成一队进行安检。不过这个比喻与实际情况的出入在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所有旅客都能顺利登机,但在布罗卡区/韦尼克区,没有立即通过瓶颈的信息会完全消失,不存在信息积压或候补名单。所有在左侧额下回被屏蔽的语音,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都会永远消失:你无法再次获取并处理这些信息。 现在,让我们把各部分内容结合起来。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作者简介
杰瑞德·库尼·霍瓦斯,认知神经学家、教育学家、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荣誉研究员,曾在哈佛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全球250多所学校进行研究与开展讲座。他致力于向教育工作者和机构普及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发表过TEDx演讲,曾登上《纽约时报》、BBC、《经济学人》、《连线》杂志等媒体。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生活的科学
¥12.8¥36 -
不原谅也没关系
¥59.7¥89 -
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47.8¥66.9 -
梦的解析
¥18¥42 -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
¥23.1¥49 -
心理健康(第五版)
¥1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