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
>
考研数学专题练1200题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
>
神农架叠层石:10多亿年前远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声音简史
-
>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6963
- 条形码:9787030736963 ; 978-7-03-07369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研究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河口海岸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地关系面临巨大压力。解决这个问题,对河口海岸的科学研究、教育和宣传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广西优势在海,希望在海,潜力在海。北部湾河口海岸是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认识和掌握北部湾河口海岸生态经济发展特征和变化规律意义重大。本书论述了河口海岸学研究价值、发展进程和研究内涵,梳理和总结了河口及海岸分类,介绍了北部湾河口海岸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物多样性概况。同时,重点分析了北部湾主要河口和海岸类型,阐述北部湾河口海岸环境脆弱性,提出北部湾河口海岸一体化管理对策。
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研究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河口海岸研究价值1
1.2河口海岸学发展进程1
1.3河口海岸学研究内涵4
第2章河口及海岸分类6
2.1河口定义及分类6
2.2海岸定义及分类9
第3章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自然状况15
3.1地质地貌15
3.2气候条件16
3.3水文条件16
3.4灾害性天气17
第4章广西北部湾主要河口及其特征18
4.1南流江河口18
4.2大风江河口18
4.3钦江河口19
4.4茅岭江河口19
4.5防城江河口19
4.6北仑河口20
4.7北部湾河口研究案例——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研究20
第5章广西北部湾主要海岸类型及其特征27
5.1砂质海岸27
5.2粉砂淤泥质海岸28
5.3基岩海岸29
5.4生物海岸30
5.5人工海岸32
5.6北部湾海岸研究案例——海岸侵蚀与海滩动力沉积地貌32
第6章广西北部湾河口生物多样性43
6.1红树林——海岸卫士43
6.2中华白海豚——海上大熊猫49
6.3鲎——海洋活化石51
6.4儒艮——美人鱼58
第7章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59
7.1河口海岸资源概况59
7.2河口海岸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64
7.3保护措施和利用对策66
7.4河口海岸资源利用研究案例——海岛岸线可持续利用66
第8章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经济社会发展69
8.1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经济社会发展概况69
8.2海洋文化发展71
8.3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75
8.4海洋经济发展77
8.5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对策81
第9章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脆弱性分析86
9.1地质灾害时有发生86
9.2海平面变化较显著86
9.3入海污染物增多,水质恶化趋势明显88
9.4输沙量呈减小趋势,沉积环境受影响89
9.5海岸线变化与海岸侵蚀89
9.6赤潮频次增加90
9.7湿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90
9.8溢油污染风险增加90
9.9风暴潮频率增加91
9.10热带气旋灾害增强92
9.11人类活动加剧93
第10章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一体化管理94
10.1河口海岸一体化管理的概念94
10.2河口海岸一体化管理的原则94
10.3广西河口海岸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95
10.4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一体化管理对策97
参考文献102
广西北部湾河口海岸研究 节选
第1章绪论 本章主要论述河口海岸的研究价值,梳理河口海岸学的发展进程,阐述河口海岸学的研究内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1河口海岸研究价值 河口海岸研究是“未来地球海岸”(Future Earth Coasts)计划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口海岸研究为基础形成的河口海岸学是海洋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海洋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基础研究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有重要作用。因此,河口海岸研究对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河口海岸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河口海岸学的主要研究区域——河口海岸是经济发达、人口集居之地,世界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该区域。同时,河口是流域和海洋的枢纽,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海岸是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河口海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各种过程耦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恶化、资源破坏和灾害频发,对人类生存环境安全和生存质量构成严峻的挑战。鉴于此,河口海岸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当前世界沿海国家的公众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以上这些就是河口海岸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河口海岸研究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Kenneth,2000;LOICZ International Project Office,1999;陈吉余,2000)。 1.2河口海岸学发展进程 在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向海产业发展势头的驱动下,河口海岸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不断增大,人地关系日益紧张。海岸侵蚀、海洋污染、台风、海啸等灾害频发,水产养殖及海洋捕捞过度发展、近海区域旅游开发不当等,不断地向人们发出警示,河口海岸资源环境正在恶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入研究河口海岸地区资源与环境、人地关系及河口海岸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河口海岸学应运而生,并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发展,成为现代河口海岸发展乃至海洋科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体系。 在国外,河口海岸的研究*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相关文献。18世纪末期,出现了关于三角洲的系统论述。20世纪30年代,拉塞尔(Russell)发表了名为《密西西比三角洲》的重要著作,该书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展开了系统的探讨。50年代初期,萨莫伊洛夫(Samoilov)著有世界上**本综合性的有系统理论的河口专著——《河口》。与此同时,施托梅尔(Stommel)和普里查德(Pritchard)等在河口的盐水和淡水的混合、河口潮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开启了河口动力学研究的大门。60年代,河口海岸学蓬勃发展,涉及河口海岸的书籍数量明显增多,代表作有伊彭(Ippen)主编的《海岸河口动力学》和劳夫(Ralph)主编的《河口学》;70年代,河口海岸学开始与其他学科融合,主要著作有戴尔(Dale)在1973年著的《河口学物理导论》和奥菲瑟(Officer)在1976年著的《河口及毗邻海域的物理海洋学》等(王红亚和吕明辉,2006)。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对海岸带地区开发利用强度的提升,河口海岸学研究趋于成熟,研究深度及广度不断加大和提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发起了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该计划将人类第四纪以来的海岸带演变过程作为重点关注目标。1988年,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第22届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并于1990年开始进入执行阶段。该计划包含了若干个核心子计划,其中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计划(LOICZ)主要研究土地利用、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严重后果。1995~2005年研究期间,实施了研究海陆结合地带动力相互作用特征与地球系统各部分的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评价海岸带受人类影响而发生变化等的国际海洋研究计划。 2014年,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UNEP)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为期十年的大型科学计划——“未来地球”(Future Earth)计划(2014~2023),旨在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该计划将未来地球海岸列为19个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旨在通过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全球、区域和地方规模的沿海社区知识联系起来,支持对海岸带和全球变化的适应。更确切地说,“未来地球海岸”(Future Earth Coasts)计划是一个国际研究项目和全球专家网络,致力于探索全球环境变化在沿海地区的驱动力和社会环境影响。 我国河口的研究可追溯到1600年前,中国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提到钱塘江河口水流是一种“其底势不泄”的往复波动现象。此外,古代地方志之类的记载河口的文献极其丰富。公元1世纪,东汉的王充比较科学地解释了钱塘江涌潮的成因。河口海岸管理方面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3世纪。1950年以来,围绕河口的开发和治理,对长江、黄河、珠江、钱塘江等大河的河口,开展了系统的观测、调查和研究,并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治理。理论的发展、测量技术及仪器设备的改进、遥感等检测手段的丰富、水工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河口研究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理论上,关于现代海岸的形成、淤泥质海岸的塑造、河口过程的演进等都有所创造,在生产实践上,为港口建设、农业围垦、保滩护岸以及国防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丰硕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门学科的空白,也为进一步开发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创造了条件。 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运用地质力学研究我国及东亚大地构造时,就曾阐明了新华夏构造体系与我国海岸格局和海岸轮廓的关系。第四纪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和海岸线变迁也是海岸历史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课题。对于第四纪海平面升降及其在海岸地貌上的反映,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曾作过系统阐述。随着海岸研究的深入开展,应用微体古生物分析和测年等手段结合沉积相的综合分析来研究海陆变迁,已成为海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已取得部分成果,这将为我国海岸发育的历史过程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浅地层剖面仪、旁侧声呐和遥感等现代技术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也开辟了我国海岸研究的新领域。综上所述,经过我国海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海岸历史过程已经得到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陈吉余,2007)。 我国河口海岸学的形成与发展都与陈吉余院士密切相关。1941年他进入浙江大学史地系学习地理学,主修地形学(地貌学),1955年,他带领有关师生完成《长江三角洲江口段的地形发育》一文。中国科学院1965年成立中国河口研究小组,1957年3月中国科学院和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共同举办“中国河口学”报告会,会上陈吉余院士作了关于中国河口研究特征的报告。这个会议后,华东师范大学决定成立河口研究室,1959年扩展为河口海岸研究室。从1957年至1959年,中国现代河口和海岸研究相继开展,研究河口海岸的单位不断涌现,除华东师范大学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等相继开展了研究。近几十年来,中国河口海岸研究坚持高校、科学研究单位与产业部门相结合,地貌、沉积与动力相结合,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相结合,地学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也成为国家培养专业高级人才的一个基地,1989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更名为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吉余,2007)。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河口海岸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河口演变规律与河口沉积动力学;海岸动力地貌与动力沉积过程;河口海岸生态与环境。实验室总体定位为:围绕我国沿海经济带,特别是三大河口三角洲地区发展对河口海岸研究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国河口海岸的区域特色,瞄准河口海岸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发挥实验室多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分析优势,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河口海岸地区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地质过程以及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丰富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理论体系,同时为我国沿海地区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实验室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提升,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提出的动力、沉积、地貌综合分析与生物、化学过程相结合和宏观把握、微观量化的学术思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赏。 1.3河口海岸学研究内涵 河口海岸学属于海洋科学(中图分类号170.60)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中图分类号170.6040),是以河口海岸为特色的与海洋科学、河口学、地理学、水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其科学内容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揭示河口过程和海岸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内涵包括河口海岸格局、河口海岸过程、河口海岸尺度和河口海岸人地耦合等四个方面。河口海岸格局指的是河口海岸各要素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和分布等,主要通过调查与监测获取。河口海岸过程分为自然过程和社会文化过程,自然过程包括地质过程(如海岸侵蚀、河口三角洲演变等)、物理过程(如河口动力、沉积与地貌过程等)、生物过程(如蓝碳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等)和化学过程(河流物质通量变化和海湾环境变化等)等;社会文化过程涉及河口海岸人口变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播和交通变迁等。尺度特征是地理现象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征,是其本身固有的属性。研究尺度问题可以深刻认识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时空特性。河口海岸尺度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它们一般又有小、中、大尺度之分。在全球变化和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坚持陆海统筹理念,通过不同时空尺度对河口海岸格局和过程的模拟与监测,*终要达到河口海岸人地耦合发展的主要目标(图1-1)。 图1-1河口海岸学研究内涵 近几十年来,河口海岸研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国内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典范,引领了一轮又一轮的河口海岸探究热潮,使得河口海岸学科在众多的学科体系中充分展现其优势及独*性。该实验室围绕全球大江大河及典型海岸,开展“动力-沉积-地貌”、河口环境与生态、近岸资源与环境、海岸工程、人工岛礁岸线安全与工程防护技术等方面研究,与生物过程、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地貌演变等进行多学科交叉,针对河口海岸的独*性,建立河口海岸学多过程多学科交叉的有机研究体系,扩展“流域-河口-陆架-岛礁”体系研究。 第2章河口及海岸分类 长达1629km的广西北部湾海岸线,发育着各具特色的河口与海岸。本章将介绍北部湾河口和海岸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 2.1河口定义及分类 2.1.1河口定义 字典及百科全书或不同专业领域对“河口”都有不同的解释,但都难免有缺陷存在。实际上,“河口”从词源看,起源于拉丁语“Aestus”,即“潮汐的”,或者说“河口”,可以适合任何有潮汐影响的海岸。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河口是一种系统,定义河口时,应当包含有地貌、水文、地质、生物、物理等表征河口特征的标准。目前的河口定义均没有把这些标准包括在内。戴志军等(2000)从物理、自然地理、生物、化学等不同领域阐述了河口定义。 Rivermouth和Estuary两个英语单词在汉语中一般都译为“河口”,也有学者把后者译为河口湾。萨莫依洛夫和普里查德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河口提出了不同的概念。萨莫依洛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14.0¥40.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