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作者:柏杨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487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25.4(6.2折) 定价  ¥22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23268
  • 条形码:9787520723268 ; 978-7-5207-2326-8
  • 装帧:6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柏杨作品爱好者,历史爱好者,《通鉴》爱好者、研究者。1. 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心血之作,现代中国人阅读《资治通鉴》不可替代的入门读物。《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展现了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权力运作、战争军事、社会变革的完整图景。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的治世教科书。柏杨晚年,以十年心血翻译《通鉴》,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 2. 原创862则“柏杨曰”,与司马光对话,与历史对话。完全跳出古代思维局限,以现代观点解读1362年宏大历史。从现代观念对历史进行解读,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并评点司马光、扬雄、王夫之等学者的观点,使读史变成对现实的思考,把古籍阅读引入现实生活,是读者叫好又叫座的独特之处。 3. 人形史观、平民视角,以人性为立足点,以平民立场讲述历史。柏杨处处为民众代言,处处展现其“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写嘉言懿行”的史观,不愿迁就传统。如他对帝王直接称名道姓,把谥号庙号谑称为绰号外号等,都为读者带来不同于以往史著帝王将相视角的、全新的历史表述视角,也使当代读者更容易理解中国古代具体事件的发展逻辑,和历史总体的发展进程。 4. 柏杨亲自绘制近2000幅历史地图,表达更为清晰,更为直观。柏杨根据当时的地理区划,主持绘制了近1500幅关于《资治通鉴》记载事件的历史地图,一眼就可看出当时的大局趋势,也突破了传统史书不附地图的局限。 5. 柏杨回归了传统汉语白话的本色。柏杨十分注意汉语的自身特色。他很少使用西化的表达方式,而是尽量遵循汉语表达的本来面目:琅琅上口,精干切要,颇具幽默感。如其“凶狠老爹,母老虎娘亲”“荷花大少”“刘恒先生仍然在他的代国喝米汤”等等表述,清楚明白,语浅意深,重新唤醒对汉语之美的领悟。 6. 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治通鉴》,解决阅读传统史书三大难题。读传统史书有三个难点:官制、地理、年号。对于文中出现的古官制、古年号、古地名,柏杨均翻译为现代称呼。 7. 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推出精装典藏版。全书共分十八部,黑面烫金精装书封,内文采用瑞典进口纸张,与《通鉴》沉稳厚重内容相呼应的同时,带来jue佳阅读体验,适于阅读和典藏。 畅销近四十年,众多名家推荐。《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自1993年大陆引进后**册就印了16万册,创下了当时历史类学术著作印刷发行的*高纪录,此后畅销近四十年而不衰。其内容受到铁凝、陈忠实、冯骥才等大家的盛赞推荐。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记录了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宏大历史,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的治世教科书,历代学者如王应麟、胡三省、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等,都对《通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予至高评价。即使在现当代,《通鉴》也有重大影响,一生对历史研究孜孜以求的毛泽东,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反复研究、批注、阅读达17遍之多。 由于《资治通鉴》为文言文,现代人阅读多有不便,1983—1993年,柏杨倾注十年,将《通鉴》全书翻译为白话文,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时,还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做出角度宽广的观察与评论,用“柏杨曰”的形式,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臣光曰”的不同立场。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柏杨颇具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公认为是当代ZUI适合阅读的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目录

**部

1.战国时代

2.吞并六国

3.楚汉相争

4.匈奴崛起

第二部

5.黄老之治

6.开疆拓土

7.宫廷斗争

8.万里诛杀

第三部

9.昏君辈出

10.王莽篡夺

11.全国混战

12.马援之死

第四部

13.燕然勒石

14.跋扈将军

15.黄巾民变

16.东汉瓦解

第五部

17.赤壁之战

18.三国鼎立

19.寿春三叛

20.司马夺权

第六部

21.八王之乱

22.大分裂

23.五胡乱华

24.石虎肆暴

第七部

25.苻坚大帝

26.淝水之战

27.参合杀俘

28.王始帝国

第八部

29.统万碑文

30.自毁长城

31.南北朝

32.刘彧诏书

第九部

33.全盘汉化

34.萧鸾眼泪

35.洛阳暴动

36.河阴屠杀

第十部

37.遍地血腥

38.饿死宫城

39.禽兽王朝

40.黄龙汤

第十一部

第十二部

第十三部

第十四部

第十五部

第十六部

第十七部

第十八部



展开全部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节选

《战国时代·前四〇三年》(节选) 司马光这位儒家学派大师,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没有民主观念,更没有人权观念,只有强烈的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奴性。他要求的是,平民必须安于被统治的现状。等级不可改变,名分不可改变;君王永远是君王,平民永远是平民,夹在当中的司马光所属的以做官为唯一职业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永远是士大夫。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晋国,是一项可能促使平民惊醒的巨响,拆穿了礼教和等级、名分不可改变的神话。因为礼教、等级、名分,全部来自官位和权力。姬发先生如果不使朝歌(河南省淇县)“血流漂杵”,他和他爹姬昌先生,哪里来的礼教?哪里来的尊严等级?哪里来的高贵名分?当平民觉醒,了解礼教只是保护既得利益阶层的铁丝网,尊严的等级、高贵的名分,自己同样可以争取到手时,士大夫才发生真正的恐慌。司马光看出平民借着三家分晋这件事的启示,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不禁又气又惧,遂在“司马光曰”中,要求皇帝重建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永恒的权威。不过,连司马光自己,也不能坚守他的立场,《资治通鉴》中,对叛逆的楚王国头目,只好仍称“楚王”,不称“楚子”。 《吞并六国·前二六二年》(节选) 上党(山西省长子县)不但是个烫手的山芋,简直是个点燃了引信的炸弹,抛出去都来不及,赵王国却紧搂入怀,认为天纵奇福。赵豹的分析,入骨三分。而赵胜却像一个白痴,这个以“江湖义气”自豪的贵族,不过一个普通的浮夸之徒,眼睛只看到蝉,没看到黄雀;只看到土地,没看到秦王国大军。弱小国家,有弱小国家的立国之道,千千万万,不可横挑强邻。违犯这个原则,一定挫败,甚至覆亡。接受上党,是一项错误的决策。可怜的战士和人民——多达四十五万之众,为高级官员这项错误的决策,付出生命。 《匈奴崛起·前一九六年》(节选)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享誉三百年之久,却篇篇使人失望,甘愿为奴、崇拜权势,使他对每件事情,都有奇异结论。他说韩信在齐国时即行叛变,张耳在西,彭越在南,双方阻击,必然失败,可谓痴人说梦。韩信一旦起兵,张耳的赵国,是韩信一手平定的,当时韩信的威望,震撼天下,张耳何以独爱刘邦,只为刘邦效命,而跟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名将对抗?刘邦被困荥阳,既不能分兵,韩信又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张耳即令敢对抗,又怎有力对抗?至于彭越,他跟刘邦的关系,始终游离,王夫之有什么根据,敢肯定他一定站在刘邦那一边?王夫之更认为项羽死后,刘邦返回关中(陕西省中部)之际,韩信发动兵变,才有把握,更是异想天开。恰恰在那时候,张耳和彭越,他们才必然阻截,因为形势比人强,大局已稳,君臣名分已定,刘邦正处巅峰。 王夫之肯定韩信早有谋反之心,这是*下流的一种“诛心”之论,责备人永没有止境。悲剧就发生在韩信并没有谋反之心,如果有的话就好了,刘邦自己都承认不堪韩信一击。韩信被削成侯爵,国土既小而又没有兵权,却企图谋反,正是逼出来的,没有彼一逼,焉有此一反。好像某甲痛揍某乙,某乙把某甲手臂咬了一口,不能证明某甲不揍某乙时,某乙一直在那里想咬他一口。是非因果,不应被如此颠倒。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作者简介

柏杨(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原名郭定生,河南辉县人,中国当代作家。20世纪50年代起,以郭衣洞之名从事小说创作,为写作生涯之始。20世纪60年代,用柏杨笔名为台湾《自立晚报》及《公论报》撰写杂文,被认为是继鲁迅之后ZUI伟大的杂文家,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之一。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柏杨晚年,更尽十年之力译写司马光《资治通鉴》,皓首穷经,大作始成。其《通鉴》系列作品,成为柏杨史学成就的高峰,为当代“通鉴学”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代表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